孔乙己到底要不要脱下长衫,已经成了这段时间的网络热点。建议脱的人认为人要审时度势,适应时代潮流;建议不脱的人认为脱了长衫也未必有用,不如坚守理想。如果鲁迅先生看过大家的讨论,一定会扼腕叹息:你们所讨论的孔乙己和我写的孔乙己完全是两码事,都是胡闹!
在中国文坛,鲁迅先生一向以犀利的文笔著名。对于拿自身经历说教、用传统和规矩干涉年轻人选择的长辈,鲁迅怼:“从来如此,便对吗?”;见不得人好的亲戚、作坊,鲁迅讽刺;不管是多大的灾难,只要是大家一起倒霉就行;对于狂妄无知、贪婪无度的人,鲁迅骂:“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想上天!”
鲁迅先生也不总是横眉冷对,对年轻人,他也有安慰打气的时候:“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的鲁迅先生很熟悉,看着他的文字,我们对鲁迅其实又陌生。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课文和网络,而那些都只是走马观花,既不深刻也不全面。想要真正地了解鲁迅,熊猫君向大家推荐《野草》。这本薄薄的书只有2万字,却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他的挣扎与痛苦,彷徨与坚守,憎恶与愧疚,全部都写在这本书里。“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阅读即个人成长,一键三连,让我们进入鲁迅先生的《野草》。
野草:梦境、讽刺与自我批判
《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创作于1924年至1926年的23篇散文诗和一首打油诗。在这部散文集里,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展开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批判。在题词里,鲁迅把自己比作扎根在死人坟墓上的野草,期待一场地火的到来,让自己和旧世界在火焰中同归于尽,以换来新世界的到来。
鲁迅用各种充满象征意义的梦境与对话,向内剖析自己的精神,向外探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怀疑,充满现实性。但在这深沉的绝望和痛苦中,他又强烈抨击向现实屈服的行为,永不停止求索的脚步。
在哲学思索之外,《野草》里也展现出了鲁迅的趣味性。打油诗《我的失恋》充满了诙谐的快活气息,《狗的皎洁》中能看到中国传统讽刺文章的格调,而在《秋夜》和《雪》中,又能通过优美的文字看到鲁迅先生深情的一面。
《野草》既展现了一个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战士鲁迅,也呈现出了一个深情的、俏皮的鲁迅,能够让我们从多个方面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鲁迅的诡异梦境
《野草》集中,鲁迅先生总是在做梦,总是在担忧。他不是在睡梦中遇到魔鬼和死尸,就是在日常的场景中自我放逐。如果把《野草》的文章每一篇都具象化,你会看到比邪典电影更具冲击性的画面,看到堪比佛教经变画的辉煌神性。
在《失掉的好地狱》中,鲁迅在梦中来到地狱,荒野里遍地起火,油锅沸腾,无数鬼魂在嘶嚎。魔鬼化作天使的模样,来到他的面前。魔鬼之后却说:“你是人,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人身份的确定却是靠魔鬼来确认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魔鬼对话的鲁迅,与跟随贝亚特里奇进入地狱的但丁,承担了同样的责任——指示。但丁是通过参观地狱到天堂来达到灵魂的净化,而鲁迅是通过向内的严苛的自我审视。
在《墓碣文》这篇中,他梦见自己在坟茔里阅读一个古老的墓碣,上面的文字写着墓主自己吃掉自己的过程,墓中尸体胸腹已被掏空,场面十分恐怖。墓主问他自己吃掉自己是什么滋味,如果不能回答,就请离开。就在我准备逃走时,此时坐起来对他说道:“待我成尘时,你将见到我的微笑。”
在《这样的战士》里,我化身为战士,在“无物之阵”中与学者、慈善家、文士、君子们对阵。他的武器是标枪,对方的武器是点头。在这里,他的敌人是时间与虚无,是来自主流的、肯定的、僵化的知识是他自己。但他举起了标枪,他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再见”仪式的回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所以战士的努力没有结果,最后他到达的是一片虚无。可是他毫不畏惧,拿起标枪搏斗,到最后一刻。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但看结果令人绝望。但是鲁迅先生告诉我们,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比失败更可怕的是在空虚中虚度年华。我们要保持意志坚强,永远有所作为。
藏在严肃之下的讥讽
鲁迅先生的诙谐是一种恶作剧式的讥讽,让你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被一颗隐形的子弹击中痛点。最能体现鲁迅诙谐的当属《立论》。
这一天,小学老师教育学生“立论”,用孩子满月酒的祝词做比喻,来展示同一件事,不同论点引发的结果。祝福孩子将来当官发财的,虽然是谎言,主人听了却十分高兴;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死的,这个大实话太过刺耳,说的人被大家一顿痛打。“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哈哈!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想撒谎,又不想得罪人,可不就得说废话吗?云里雾里说了一大席话,看似都是好话,其实什么都没说。这不就是我们社交场合里常见的伎俩吗?一通太极拳打完,皆大欢喜。
在《狗的驳诘》中,鲁迅安排了一只口吐人言的狗。这只狗追在乞丐身后跑,乞丐骂狗“势力”,狗却立刻反驳。一人一狗围绕“势力”这个主题展开辩论,最后狗赢了,人落荒而逃。“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因为狗只能通过区别人的贵贱,而人的鄙视链却更为庞大精细,所以人的势力远胜过狗,人不如狗。
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先生的扫射面积更大。被主人压榨的奴才生活充满苦楚,但他不想反抗和改变,而是通过诉苦来发泄情绪。聪明人听了他的抱怨,不走心地随口安慰了两句;傻子却把他的抱怨当了真,真的跑过去帮助他。“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奴才的奴性已经深入骨髓,哪怕他属于被压榨被剥削的一方,他在精神上却是站在主人的一方,坚决维护主人的利益。奴才不仅不感谢傻子,还喊人赶走了他。傻子进入到奴才和主人的纠葛中,只是充当了他们主仆虐恋游戏的催化剂,成了一个被牺牲品。奴才要的从来不是改变,而是施舍,聪明人明哲保身,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鲁迅先生将国民性的奴性写得入木三分,如同夏天的饮品——藿香正气液,看了让人透心凉。
鲁迅先生的讥讽不单单是对现象的批判,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强烈的艺术形式,击碎了读者的心理防线,达到唤醒和启蒙的目的。
鲁迅先生的自我批判
《野草》不仅仅是一本散文诗集,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实验哲学的精华体。现在这本文集里,鲁迅先生抛弃了文学形式的传统,也不在乎故事因果,而是悉数收集思想中的火花,将它们怦然点燃,如同闪电般撕开读者的心灵,造成震慑与共情。他不是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对错,也没有提供解决的方法,而是将他所有的情感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你感受他的感受。他不是先知,他是人类队伍里的哨兵,引导大家一起行走在求索的荒原上。我们一样迷茫,一样痛苦,但他用勇气为我们点燃了一盏灯。
在这本书里,鲁迅不仅批判别人,也批判自己。他对自己的狠厉已经近乎于审判。
《求乞者》中,“我顺着高墙行走,遇见两个小乞丐。第一个小乞丐非常积极地乞讨,不停地哀求,可是我嫌他吵闹,觉得他有表演的嫌疑。第二个小乞丐是个哑巴,但安静地向我祈祷,可是我同样憎恶他。其实我也是个乞丐,没人向我施舍,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在这个故事里,小乞丐和我是人格的一体两面。我用苛刻的态度去对待小乞丐,其他人也在用苛刻的态度对待我。当我复盘小乞丐的举动,想要寻找一个最好的祈祷方法,“是全盘的自我否定,使我得到了虚无和尘土”。
在《风筝》里,鲁迅了解了童年时代和体弱多病的弟弟的往事,忏悔自己对弟弟的伤害。明明知道弟弟喜欢放风筝,却偏偏不许他放,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被他故意毁掉。这些回忆像铅块一样压在他心里,使他不得解脱。“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而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影的告别》里,鲁迅用影子和人的对话,讲述了他的心路成长。影子脱离了主人,要去寻找新的道路。人被分裂成两半,作为物质的主人是陈旧的自我,而作为精神的影子则是新生的自我。影子不顾主人的挽留,宁愿在黑暗中独自前行,也不愿妥协。“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吞没,那世界全属于我。”
鲁迅先生的真诚是他最打动人的地方。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勇敢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才能和旧的自己划清界限,变成更好的自己。
愤怒之下的深刻悲悯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情感,时刻在鲁迅心中拉扯。他既不能放弃对真理的清醒认知,又不能舍弃对人类困境的同情心;他既不能全然超脱,又不能同流合污。而他的痛苦正是来自这两种对立情感的战斗。
《颓败线的颤动》中,鲁迅描写了一个被摧残的母亲。这个母亲无私奉献,将孩子们带来人间,尽心抚养他们长大。可是他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指责和怨恨。孩子们怨恨母亲给予他们生命,害他们来到世上受苦。“男人气愤地说:‘你还以为养大了他们,其实正是害苦了她!倒不如小时候饿死的好!使我委屈一生的就是你!’女的说:‘还要带累我……’男的说:‘还要带累我们……’他们——,”女的说,指着孩子们。“生命成了诅咒,善良成了罪恶,生存成了刑罚。被抛弃的老母亲,不过是众多母亲中的一个缩影,更是遭受蹂躏的中华大地的象征。在充满饥饿和暴力的世界里,儿女们否认老母亲就是否认历史,否认了自身的存在。鲁迅先生痛心疾首地描述了这一切,他看到了在这片古老大地上发生的罪恶,听到了人们的哭声,看到人们在相互倾轧,相互伤害。他的愤怒来自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自于目睹人们困在软弱和欲望中打转。他希望怒火点燃大地,焚烧所有的腐朽,换来健康的心声。“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为了扫清旧世界的沉疴,他宁愿以身献祭,让象征自己的野草,跟着旧世界一起在大火中毁灭。也可以说,为了换来新生,他时刻准备着牺牲。他用血泪,用嘶吼,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唤醒国民,唤醒启蒙。
可是他从未真正失去希望,在最深刻的绝望之中也孕育着希望。“当黑夜最黑的时候,黎明也就要到来了。”“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对于世间万物,相同立场和不同立场,他一视同仁。他知道阳光雨露对植物的滋养,欢迎春天的到来;他也理解四季变迁的规律,能够接受秋风所带来的萧瑟。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能看到汹涌的地火和宇宙的传奇,也能看到小花和落叶的梦。就是这样的悲悯,成就了鲁迅先生的伟大。
今天这本书熊猫君就聊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这期视频,一定要点赞、投币、收藏,一键三连!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