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拟提交三审,有公众建议新增对文物拍摄、鼓励文物回流的相关规定。
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王翔介绍了部分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于9月10日至13日在京举行,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拟提交三次审议。澎湃新闻注意到,针对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有公众曾建议新增对文物拍摄的相关规定。同时,建议新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回流有价值藏品相关鼓励政策的内容。
据介绍,2024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会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2593人提出的10883条意见,另外收到来信43封。
王翔表示,社会公众主要就完善文物定义、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完善民间收藏文物管理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在法律草案修改完善过程中,陕西省的崔荣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卓娅·巴合提等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出意见,上海虹桥、浙江安吉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反馈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经研究予以采纳。
在此期间,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召开文物保护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专场、社区专场立法意见征询会。据介绍,在文物保护领域一线工作人员专场征询会上,来自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建档案馆、长宁区收藏家协会、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文博、考古、历史建筑专家,民间收藏文物爱好者和公益诉讼检察官等与会人员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和从事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经验,进行交流研讨。
比如,虹桥联系点“两翼”单位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检察官叶兰君以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为切口,结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各基层人民检察院文物保护公益诉讼领域案例,提出加强对红色文化文物的进一步普查和调查。
此外,围绕文物的稀缺性特征,提出检察院应当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预防性功能,重点对存在严重损害风险的情况从源头落实治理和细化不可移动文物消防安全管理等条文的意见建议。
再如,民间收藏家陶海,结合从事的影视剧拍摄工作的现实需要和推动文物宣传广泛传播的需求,建议新增对文物拍摄的相关规定。同时,基于日常收藏的经验,建议新增关于回流文物的级别判定和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回流有价值藏品相关鼓励政策的内容。
在社区专场征询方面,今年7月12日,虹桥联系点走进下辖长虹小区,听取老、中、青社区居民关于文物保护的意见建议。比如,现年68岁的长虹小区居民吴培华,退休前为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兼长宁区文化局社文科长。作为长期深耕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她提出加强对民居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关注、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等意见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