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济学家呼吁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快点来,你同意吗?

0
分享至



当今,并非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艰难,但是毫无疑问,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谨慎。原因就是——经济预期不明朗。在此关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大声疾呼:别再挤牙膏了,来点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吧。

经济依然不振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广泛的价格衡量指标连续几季呈现负值,中国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未来几季让GDP平减指数转正。”

易纲还表示,“中国经济仍在复苏,但相对缓慢,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增长。”

易纲在发言中谈到一个反映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GDP平减指数,即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之商。这个指数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比统计局每月发布的CPI指数更科学。

到目前为止,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5个季度为负。这意味着什么呢?上一次出现GDP平减指数为负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而且当时只有3个季度短暂为负,然后迅速回升——原因是当时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见效了。

除了宏观数据,再看一个具体的行业情况。当前经济依然不振的原因很多,其中房地产行业持续萎靡、下行是重中之重,财富的缩水导致了老百姓消费预期发生根本扭转。

今年年初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房地产业的政策,进入三季度,政策效果怎么样呢?不妨看瑞银8月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因为中国房地产疲软,对经济拖累超过此前的预期,下调中国GDP预期,2024年对GDP的展望从4.9%下调到4.6%,2025年从4.6%下调到4%。”瑞银表示,以目前的情况,预计楼市2026年才能触底反弹。

年初还对“史上最强房产新政”表示乐观的瑞银,如今改变了观点,说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真的很严峻。

经济学家坐不住了

当前,各方对我国经济形势的评估没有太大分歧,普遍认为我国有需求收缩、增长下行的明显压力,风险不低。但在我国是否需要通过刺激政策来托底经济增长这个问题上,各方观点不一,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各方在刺激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有持续性、长短期成本收益状况等多个问题上缺乏共识。刺激政策因缺乏共识而面临不小阻力,推出时更多只能像“挤牙膏”一样被经济压力所倒逼出来,因而往往滞后于形势变化,令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困境,很多经济学家大声疾呼。

任泽平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全力拼经济,提高有效需求、提振信心,尊重规律,从善如流,反应社会呼声。从经济学上,提振信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新”一轮经济刺激,即通过财政扩张,配合货币宽松,扩大需求,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居民和企业信心,立竿见影,古今中外均被验证有效。

他还指出:“建议推出以新基建领衔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短期扩大需求,长期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同时,附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休养生息,固本培元。”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很多人在谈宏观政策时,喜欢讲政策空间,认为政策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弹药”用尽,这种讲法反映的是把宏观经济当企业来看的微观思维。其潜台词是,政策的“弹药”是给定的,所以得省着用,要是把“弹药”用尽,政策就难以为继,这种说法虽然听上去符合普通人的常识,却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误解。

当宏观经济陷入需求不足的低迷状态时,政府如果量入为出,要因为财政收入的下降而减少其财政支出,则民间的收入和支出会进一步下降,进而让财政减收压力变得更大。如此,经济收缩的压力会在支出与收入间持续传导并放大,令宏观经济更加困难。

徐高认为,“面对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局面,政府不能量入为出,反而要逆周期调控,要通过财政支出的扩张来增加民间收入,带动民间支出,进而打破经济收缩的恶性循环。”

其实,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最近20年国际应对经济危机的案例可以证明,逆周期经济刺激政策完全有效、可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曾经痛批将宏观经济当成微观企业来理解的错误思想。

让“以旧换新”来得更猛烈些吧

8月25日,商务部等4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统筹使用中央与地方资金,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为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

上海市补贴政策中家电类自2024年9月7日起实施,其它品类自2024年9月15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止。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国家补贴和上海补贴的家电产品范围有所区别,互为补充。

目前第一批参与上海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补贴政策的企业,为苏宁易购在沪的30家门店和京东电器在沪的5家门店等。而第一批参与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企业则有256家。

然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时间仅仅几个月,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当有限,只能说是“毛毛雨”。目前市场苦盼老天降一场“大雨”,呼声比较大的有三方面:

1、提振旅游、酒店、餐饮行业,向市民发放消费券。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发放了多轮消费券,涵盖旅游、餐饮、商超、新能源汽车、酒店等多个行业,但整体来看,还各自为政、比较零散。疫情之后的恢复期,酒店、餐饮行业曾一度反弹,如今这些行业又再度落寞。

2、对购买普通商品住宅给予适当补贴。

目前国内多地探索“购房补贴”政策,如吉林市规定,“2024年12月31日前,对全款购买本市城区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不受套数限制,90平方米及以下的,每套给予购房人1.0万元住房消费券补助,90平方米以上的,每套给予购房人1.5万元住房消费券补助。对使用商业贷款购买城区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不受面积、套数限制,按照1年实际支付贷款利息额度给予15%财政贴息,贴息期为2年,满2年后财政贴息一次性发放。”

此外,桐庐将继续实施多项优惠措施,如人才购房首付补贴、大学生购房最高15万元补贴等。针对二孩、三孩家庭,分别提供5万元和10万元补助。

“购房补贴”政策如果仅仅在三四线城市小打小闹,对楼市的托底作用非常有限,应在全国范围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并且政策应该连续执行,比如“3年”,给市场明确预期。

3、有抚养未成年人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近,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一份《2024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如果计算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全球最高。

具体而言: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

中国面临生育率下降、未来劳动力人口不足的严峻问题,如今养娃就是为国家分忧解难啊,再加上养育成本全球第一,适当补贴理所应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理财周刊
理财周刊
理财周刊官方网易号
1291文章数 138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