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鸿
吴树民是一位成就显著的作家,当然也是一位资深作家,其文章甚丰。
我早就认识他,可惜交往少,更乏机会共事和适道。然而这不是障碍,没有影响我对他的注目,并从他的写作上得到启示。
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的那些日子,见吴树民会找邢良俊。邢良俊也是编辑,她和吴树民为同学,皆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他找邢良俊,也许是要出版自己的著作,也许只是叙旧,不得而知。然而从这时候开始,我对吴树民就有了印象。他有历史上的一种革命干部的派头,身材高大,端端正正,白白净净,总是微笑着,颇为和善,然而骨子里似乎也有一股牛皮的韧劲。多年以后,我仍能感到他的韧劲。
吴树民任何文章都作,任何文章也作得成,任何文章作起来皆不失其体,这一点很难得。他写过消息、通讯,写过报告,写过游记,写过杂文,不过写得最多的还是文学作品,这其中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之所以什么都写,也许是由工作环境所决定吧!他是陕西三原人,职业生涯主要在此涡旋。从经历看,他也调动过工作,不过总体上都做文化工作。县上的事甚杂,他会舞笔弄墨,那么能者多劳,相关之事便会找他。任何文章都作,概以此故。
吴树民最爱写的当然还是文学作品,他的社会影响也源于斯。读他的散文,完全感觉得到他在语言上的修养。他的句子长短交错,且带着节奏。显然,他有古代汉语的功夫,文言文熏染过他,不过又没有不化。他的叙述语言游刃有余,这一点像李沙铃,也像刘绍棠。他的历史知识也颇为丰富,生活积累更是广博,尤其懂得关中的民俗,这都有利于他的散文写作,也有利于他的小说写作。
吴树民生于1945年,他能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真是一种造化。小时候,其父亲还带他往西安去品尝种种小吃,足见家庭经济的宽展。他的父亲还有战友,这也透露了某种身份。我这里没有他父亲的消息,也没有问过他。他母亲是农村妇女,勤劳、节俭且明理。他的父母都是热闹人,对艺术感兴趣。其父母喜欢看秦腔,这不仅给了儿子以艺术的禀赋,也给了儿子以艺术的陶冶。吴树民能走文学的路,且终身写作,孜孜以求,竭力表达,一本又一本地出版作品,自有一种原始的力量。
吴树民父亲逝世略早,之后,他陪母亲生活十余年。当工资只有每月57元的时候,他的母亲流露出欲看电视的想法,他便买了一台16寸的电视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乎,他便不能买柏木棺材葬母亲了,因为积蓄是一定的。他和母亲什么都可以交流,是母亲放弃了柏木棺材,选择了电视机的。
吴树民是一个乐观的人,这种性格,多遗传于他的母亲吧!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窄门堡
朱鸿教授
作者简介:朱鸿,长安人,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散文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