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场发展初期,车企开拓市场的动力似乎全靠“补贴”,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的理由主要是“低价”和“绿牌政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8月份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3.9%,月度新能源渗透率首次突破50%,燃油车反而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到底是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所有人的建议都只是参考,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产品。小通本以为,无论是燃油车主还是新能源车主,除了用车体验不尽相同之外,应该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
然而,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去某五星级酒店住店吃饭时,被酒店方告知不准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理由是“地下停车场空间相对密闭,出于消防安全考虑”,甚至还“贴心”地设置了“专用宽体车位”。
该网友吐槽道,所谓的“专门宽体车位”只有八个,即便都用来停新能源车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地下停车场又不是没有空闲停车位,谁也不愿意将车停在太阳底下。
小通查询得知,多地地下停车场陆续出现“禁停新能源车”的公告,支持国家环保号召的新能源车主,却被现实区别对待。
平心而论,停车场起火的相关新闻确实偶然发生。8月份,韩国某公寓地下停车场的一辆奔驰纯电动车起火,最后花费8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还导致该小区断水断电五天。国内最近也有案例,8月19日广东惠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也发生了一起火灾事件,经调查为一辆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引起的。
或许是8月份关于“地下停车场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有些多,这家酒店从9月份才规定不允许新能源车进入。
关于电动车安全性的争论确实没有停过,但唯有理性和科学才能找到答案,而在小通看来,这样的举措有“一刀切”行为的嫌疑,不仅给新能源车主带来麻烦,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新能源车的偏见。
“新能源车更容易自燃”,只是借口罢了
看到这可能有朋友想说:一个月就有新能源车在地下停车场起火的相关新闻,而燃油车自燃的新闻几乎没有,这不就说明新能源车自燃的概率比燃油车更高吗?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公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辟谣榜中,提及了“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燃烧”的问题。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概率是0.0049%,到2020年这一数据为0.0026%,而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约为0.01%—0.02%。
从起火率来看,新能源车反而要比燃油车更安全,但为什么在我们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中,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事件似乎要远高于燃油车?
归根到底都是媒体投公众所好。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事物,社会关注度相对高一些,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新闻报道也往往比燃油车起火更受关注,从而导致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误解。
小通认为,“惠州消防官微”在传播信息方面做出了表率。在惠州市某地下停车场火灾事件之后,“惠州消防官微”在公告中刻意忽略了自燃的新能源车品牌,并表示“本次火灾是一次小概率偶发事件,燃油车也有许多自燃事故”。
官方没有将新能源车当成这次自燃事故的前提条件,而是将呼吁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加强日常巡查、灭火演练作为重点。这正是官方的态度,也是公众应该具有的态度,而不是拒绝新能源车进入地下停车场,看似是“一劳永逸”,实际上就是给新能源车主们添麻烦罢了。
对电池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安全问题不应该拿来进行数据上的比较,而是应该不断优化,尽早实现“零自燃”。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的原因,动力电池自燃占比高达31%,也就意味着车企解决了这一部分,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概率至少可以降低三成。
各大车企深谙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自燃的高关注度,从2009年实施新能源补贴政策开始,便将不少精力投入到动力电池的安全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电池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早在2020年年初,比亚迪对外公布了刀片电池针刺试验的视频,当电池被钢针穿刺之后,刀片电池没有出现明火、冒烟等现象,表明温度也不过在30℃-60℃这一范围内,反观同样被针刺的三元锂电池则出现燃烧的现象。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被更多车企所关注,比如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长城的大禹电池、吉利的神盾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等通过高难度安全试验的电池被逐步研发出来,除了通过针刺试验,有的甚至还通过枪击、明火灼烧、泡水等极端情况。
其中,极氪更是在5月1日大胆宣布:在累计交付的24万辆极氪车型中,实现“零自燃”的成绩。
有了这些通过高难度试验的电池,消费者敢于入手的新能源汽车逐步增多,但在小通看来,改变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看法的关键,是相关安全标准门槛的大幅度上涨。
今年5月27日,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的测试要求从“起火、爆炸前五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换而言之,一旦检验出某动力电池存在起火、爆炸的可能,那搭载这块动力电池的车型就不会量产上市。
“不起火、不爆炸”显然已经达到动力电池的最高安全级别,相比“起火、爆炸前5分钟提醒”更能降低对社会财产安全的影响。
当然,这一要求还处于“征求意见稿”的阶段,预计在10月份才报批,距离真正落地实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根据相关数据,78%的企业其实已经具备“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剩下的企业最晚也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这一标准的门槛。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台词很触动小通:“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也有成见,这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对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安全将会是永恒的课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的短板,比如冬季续航衰退明显、乘坐易晕车、补能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在特殊情况下这些问题确实会给用户带来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的当下,这些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问题,让新能源车畅销看起来有一些“德不配位”的既视感。
因此,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燃油党”与“电车党”互喷的名场面。
这些现象都是合理的,但是要想让汽车市场欣欣向荣,最重要的是车企提升产品实力,需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互相吸引对方的优点,打造更多真正的“爆品”。
这才是行业需要坚持的方向,唯有这样才会真正消除类似“新能源车不得入库”的刻板观念。
9月6日-10日,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2024 盛大开幕。联想、荣耀、TCL、海信、长虹、江波龙、时空壶、云鲸、追觅、极米、当贝、倍思、绿联、Insta360(影石)、大疆、徕芬等中国科技巨头云集柏林,即将在世界舞台上发布新品秀肌肉。雷科技IFA 2024报道团前往现场探展,进行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