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一大局限在于其有限的续航能力,然而,若可穿戴技术能够巧妙地利用人体自然散发的热量作为动力源,这一瓶颈或可迎刃而解。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正是基于这一创新思路,成功研发出一种既灵活又耐用的电子原型设备。该设备不仅能从人体热量中高效收集能量,转化为电能,更展现出非凡的弹性与韧性,即便历经多次刺穿与高达 2000 次的拉伸,依旧保持稳健运行。
在初步展示中,研究团队已实现了利用皮肤散发的热量为 LED 灯供电的壮举,标志着他们在探索高效、耐用且具备温度感知功能的可穿戴设备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他们满怀憧憬地将这一技术拓展至 VR 系统及更多元化的可穿戴配件领域,旨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体验。
与传统上刚性且易碎的热电转换设备截然不同,华盛顿大学的这项发明采用了高度灵活与柔软的材料设计,完美贴合人体曲线,尤其是手臂等复杂形态,展现了卓越的适应性。
研究团队通过精心模拟,筛选出最优的材料与结构组合,并在实验室中手工构建了设备的每一部分。其核心部分——一个坚固的热电半导体层,负责将热能高效转化为电能,被巧妙地包裹在低导热性的3D打印复合材料中,既增强了能量转换效率,又有效减轻了设备重量。
为了赋予设备出色的拉伸性、导电性以及自我修复能力,研究人员巧妙地将半导体与印刷的液态金属轨迹相结合,同时在外层嵌入液态金属液滴,这些金属在室温下保持液态,极大地优化了热传导并保持了设备的灵活性。
该团队设想的应用场景未来远不止于为 LED 供电。他们期待这项技术能够成为电子设备散热的“绿色卫士”,将多余的热量转化为小型传感器的能源,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节能环保的监测系统。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环境变化,还能显著降低整体能耗,减少电池更换与维护的繁琐。
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还具备反向工作的潜力,即通过外部电力输入实现加热或冷却功能,为智能温控衣物、健康监测贴片等创新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尽管目前的研究仍处于从高效、耐用温度反馈设备起步的阶段,但研究人员对将这一技术融入 VR 系统及更多可穿戴配件的愿景充满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