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黄梅戏在基层火起来

0
分享至

改革开放以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受传播渠道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曾一度面临濒临倒闭的困境,然而,热爱黄梅戏的剧团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革故鼎新,勇于变革,在弘扬安徽文化和寻找生存中求发展,努力让黄梅戏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火起来。

今天,让我们跟随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改革的亲历者——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总经理吴怀西的脚步,走进石台县黄梅戏剧团的“前世今生”。

走出大山再现

“村村演黄梅,家家请黄梅”



众所周知,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传唱到皖南山区的石台县,这里的人民在劳作中歌唱,在生活中吟咏。1976年3月,全民所有制单位——石台黄梅戏剧团应运而生,鼎盛期演职人员高达70余人,是当时安徽省一支阵容年轻、行当齐全、唱得响、亮得出的县级黄梅戏表演艺术劲旅,曾出现“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的盛况。


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增多,戏剧艺术市场受到巨大冲击,黄梅戏剧团渐渐陷入低潮,演出陷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困境。

“我们不能坐等靠,要主动出击,走出石台。”在吴怀西的带领下,当时的导演江涛、演员徐斌等人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的名义,走出大山,到外省走市场,驱车1000多公里出去找订单。剧团针对当地基层文化市场的需求,对黄梅戏及其剧目进行改造。后在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演出,经过不懈努力,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爱和一致好评。从一次次碰壁无人理睬,到重现“村村演黄梅,家家请黄梅”的盛况,这次的主动出击不仅稳定了剧团的基本盘,更为其后续走向市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剧团虽然靠自己走市场,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是我们体制没有改动,老一套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因此陷入了体制僵化的困境。”吴怀西感叹道,这些年的市场打拼让他们意识到改制对剧团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深知不改没出路,只有转企才能激发竞争、才能增强创造力。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彻底打破“铁饭碗”



时至2010年底,已有35年历史的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变为县级国有文化企业。石台县委、县政府给予改制资金并帮助配备了流动舞台演出车,添置了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等。


对于人员安排,剧团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进行改革。因多种原因不能参加演出的演员,每个月拿800元的生活补贴,鼓励他们另选他业;留在剧团的老演员和新聘用的演员,按演出贡献大小分配个人所得。同时,组建两个演出团体:一是建立一个常在本县范围内演出的团体,旨在丰富石台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将其余的人组成一个团体到省外闯市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多劳多得机制激发了内生动力,也让演员们更有干劲儿。

“我们把原剧团骨干演员融入新组建的演出队伍中,又在安庆戏校招来一批学生,吸收新鲜血液。同时广揽人才,聘用社会上热爱黄梅戏艺术且有专长的人才加入剧团。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使得剧团更加精干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吴怀西介绍道。


哪里有人民群众

我们就把黄梅戏唱到哪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戏曲现在还有市场吗?

对此,吴怀西的回答是:有。

2011年,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明确提出“立足本地、面向周边、放眼全国”的市场定位,吴怀西说:“哪里有人民群众,我们就把黄梅戏唱到哪里,根本演不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首首悠扬婉转的耳熟能详的黄梅调萦绕在群众的耳畔。改制后的剧团常年开展“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景区”“送戏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把流动舞台搭建到乡村大舞台、旅游景点、校园广场等地。他们用铿锵锣鼓、优美唱腔、生动情节、精彩表演,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感受到黄梅戏的魅力。

特别是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时间节点的文艺活动中,剧团通过编创和演出红色题材剧目等方式传递正能量和主旋律,用文艺唱响新时代的号角。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该剧团策划编创了《金刚台之魂》红色题材剧目到各地进行巡演,受到广大群众点赞,都说“经典,好看!”。


与此同时,近年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独辟蹊径,利用人民群众爱听戏唱戏的特点,创新开展黄梅戏唱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排紧跟新时代、反映主旋律的精品剧目,深入开展“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百姓宣讲活动。先后组织编排了“五级书记大走访”送文艺进村、《清风颂》廉政教育、“普法教育”宣传、“民生工程”知识竞猜、“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数十场演出,让宣讲接地气、聚人气。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据统计,2020年以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年均演出300场次,位居全市文艺国有院团商业演出场次之首,年收入均在100万元左右,最高峰曾连续达到年演出400余场,演出收入160万元的效益。

根植于生活、根植于百姓

让地方戏曲之花分外香



这些年,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根据百姓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剧目内容,先后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剧目《春江月》《女驸马》《荞麦记》《婆与媳》《哑女告状》《罗帕记》《牯牛降下情人谷》《鱼龙洞情缘》等十多台大戏和《农村公交车就是好》《库山情》《这个指标不能要》《误会》等十余台小戏。


除演出黄梅戏和综艺类节目外,剧团也常常编排展演安徽省级非遗——皖南(石台)目连戏,争取将目连戏搬到更大、更多的舞台上。吴怀西自豪道:“我们目连戏《上寿》上过央视戏曲频道和省电视台;目连戏《淘气包》多次获奖并连续几年选调到全省各地文艺展演;目连戏《池州四韵》参加池州市委春节团拜会演出……”

作为一家基层的县级国有剧团,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传承戏剧文化,弘扬进取精神,把小舞台做成大事业,先后荣获“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国有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安徽省第四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池州市劳模乡村振兴暨文艺宣传示范项目(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吴怀西表示,过去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但仍存在没有固定的演艺场所、市场竞争激烈、新老演员青黄不接等短板。

未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任重道远,还将不断潜心前行,继续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繁荣基层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不懈努力,让地方戏曲之花分外香。来源:石台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人民网官方网易号
1167359文章数 1990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