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的作曲家作品音乐会明举行
在音乐中,与阿隆重逢
在徐家汇公园内的百代小红楼,79岁的大卫·阿甫夏洛穆夫哼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这旋律他再熟悉不过,因为他的祖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正是第一位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管弦乐配器的作曲家。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就在这幢小楼灌制,他的祖父作为百代公司的乐队指挥,在这幢小楼里工作。
在中西音乐的交融中,俄国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贡献了独具一格的探索。他出生在中俄边境的小城尼古拉耶夫斯克,从小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爱听京剧,喜欢穿长袍和布鞋。他曾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工作和生活,1932年侨居上海,其音乐生涯随之蓬勃展开,进入创作巅峰期。1945年—1946年间,他曾任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客席指挥。
今年是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诞辰130周年,9月12日晚,大卫·阿甫夏洛穆夫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奏阿隆的《北平胡同》《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第二交响曲》三部作品。在上海,在这个他的祖父魂牵梦绕的地方,大卫·阿甫夏洛穆夫将用音乐与祖父“重逢”。
中国情结
这是大卫第二次来中国,上一次是1982年。“上次来曾遇到认识我祖父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慷慨善良的人,会卖掉自己的手表,只为给朋友送上一份结婚礼物,中国朋友都亲切地称他‘阿甫’。我很高兴看到祖父的音乐还能在这里受到如此的关注。能够沉浸在中国的音乐氛围中,感受他那时的心境与作品创作的背景,我感到很幸福。”
明晚的音乐会,将以交响素描《北平胡同》开篇。这部在上海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作曲家对北京城的印象。中国风味的旋律中穿插着京剧、胡同叫卖声等北京城特有的声音,一幅具有交响气派的北平画卷徐徐呈现在观众眼前,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几分平易近人的烟火气。1932年,《北平胡同》由梅百器执棒的上海工部局乐队首演。2017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带领乐团赴欧洲巡演时,曾将这部作品带上旅途。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第二首曲目《小提琴协奏曲》写于“四马路菜场”,即如今的福州路上,那是上海工部局乐队曾经的排练场。许多作曲家写小提琴协奏曲常常将小提琴与乐队置于对抗的关系中,阿隆这首则不然。“乐队是一个大家庭,小提琴是家庭中一个极富天分的小孩,整个家庭都在竭尽所能地让这个孩子呈现出最好的表现。”大卫巧妙地比喻,“12日的音乐会担任独奏的是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柳鸣,我认为她和乐队的关系正是如此。”
《e小调第二交响曲》将压轴登场,这部交响曲结构凝练、韵味丰满,受伯恩斯坦、皮埃尔·蒙都、威廉·斯坦伯格等指挥大师青睐。演奏时要用上中国特色的钹、镲、锣、鼓、响木等打击乐器,恢宏的西方交响曲结构中,可以听见充满生机的中国民族音乐旋律。
大卫至今记得第一次听祖父《e小调第二交响曲》的情景。“他把总谱放在我的腿上,让我听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录音,我非常感动。虽然这部作品创作与首演都是在美国,但祖父始终怀着回忆和热爱,写下在中国的岁月。”
与上交合作
沿着阿隆的足迹,阿甫夏洛穆夫一家四代都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大卫记得自己第一次写合唱作品的时候,给祖父寄了过去,祖父回了一封信,信上带着泪痕。“他说,这是一部很美的作品,深深感动了他。他说我很有天赋,要相信自己,不要让别人对我的作品指手画脚。”
大卫·阿甫夏洛穆夫也曾为《义勇军进行曲》配器。1982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曾带着一支业余乐团,在北京演出自己配器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去了西安,我们在一家饭店里吃饭,乐手们都带着乐器,席间,我拿起桌上的筷子,就指挥大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和祖父一样,大卫也醉心中国音乐,他动情地哼唱起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旋律:“太动人了,它讲送别友人的伤感和叹息,中国古诗词、中国传统音乐太美了,我的祖父一直在学习中国音乐,我也有太多要学习,音乐是漫长的旅途。”
即将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祖父的作品音乐会,大卫很兴奋。“前两天我去听了指挥家余隆执棒上交演绎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非常有挑战性的作品,但上交演出了顶尖的水准,希望9月12日能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记者 吴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