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重声明
- 这里所公开的方药,都是全国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都是科学严谨,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子。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荨麻疹中医又名“瘾疹”或“赤白游风”,中医对瘾疹早有研究及记载”瘾疹”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对于本病的病因有初步的介绍。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云:“邪气中经则身疹而瘾疹。”《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
《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中则提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状如麻豆,甚则渐大,搔之成疮,”指出瘾疹的发病机制与风邪有着密切的关联。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中提到“世医论瘾疹,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指出瘾疹与五脏六腑虚实的关联,尤以心肺两脏影响最大。
明代戴总恭在《证治要诀·发丹》中提出“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提出食用腥发动风的食物也是容易导致瘾疹好发的原因之一,进一步丰富了瘾疹的病因认识。
清代《疡医大全》明确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的瘾疹基本治疗大法,为中医诊断及治疗瘾疹奠定了方向。
一、病因病机
(一)、先天享赋不足
《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瘾赻疹旧蔽》中明确提到“丹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有一二岁而发者,有三五岁至七八岁而作者,有年老而发丹赻瘾疹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也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之说。瘾疹者因其本身先天享赋不足,脾肺虚弱。肺主气,肺气虚时则见卫表不固,易受外邪所侵,风邪袭表,发于肌肤腠理之间则皮肤表面可见风团。
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充养肺气。卫外不固而使得毒邪侵袭,致使营卫不和,气血不运,肌无所养而致病。
(二)、气血虚弱,卫外不固而感六淫之邪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候》中提到“人皮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患者本身气血不足,身体虚弱,则容易感受风邪,风邪乘虚而入,搏于肌肤而发疹,而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而瘙痒难忍。
《素问》云 :“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挟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表入里时多夹寒、湿、热等邪,邪气入肌肤之间,与气血相搏,导致气血运行受到障碍,风团则现。
(三)、饮食不慎
戴总恭在《正治要诀。发丹》中提出“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食入过于腥发动风的食物容易导致湿热内蕴,湿热之邪内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而湿热之邪蕴久易化热动风,其风内不得疏泄,外亦无法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生瘾疹。
(四)、七情内伤,营卫失和
历代医家对情志导致瘾疹之理念亦有论。《医学人门·卷四·外感类》中提到“赤白游风属肝火。”《外科大成》则秉承《内经》旨意,从“疹属少阴君火”。而《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则认为“瘾疹红色小点,有案粒隐行于皮肤之中而不出是也。是属于心火伤血,血不散,而传于皮肤。”
《外科枢要·论赤白游风》云:“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拂郁;或阴虚火动,外邪所乘;或肝火风热、血热。”综上,无论是肺脾气虚、肝火妄动或是心火伤血皆可以引发本病。
(五)、脏腑与瘾疹的关系
中医认为瘾疹的发病与人体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舟仙音述·瘾疹》中既提到“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通身红者或不红者。”即瘾疹的发病原因虽然主要以外感风邪为主,但临床上其缠绵难愈之原因是在于脾,而脾虚湿蕴是主因。
风邪袭表入里后,加以体内湿邪性重浊黏腻的特性导致邪稽难去;另一方面风邪外袭易导致机体营卫不和,而脾胃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与肺主卫外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当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常时,肺主卫外之功能亦会减弱,外邪更易侵袭人体,又因湿蕴而风邪于腠理而发为瘾疹,风团因此而生。
许多瘾疹患者在出现一定程度的典型荨麻疹皮损之外,也有着明显的胃肠道异常症状,如食欲不佳、胃痛、反酸、大便不爽等表现。并且也有研究显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外科枢要·论赤白游风》云:“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拂郁;或阴虚火动,外邪所乘;或肝火风热、血热。”提出瘾疹的发病与肺及肝火也有着一定的关联。由此可知,瘾疹的发病与肺、脾、肝三者关系密切。
脉络与瘾疹的关系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络脉分布最广最为密集的器官。同时,皮肤之络脉是经脉运行的最远端,其受机体气血盈亏的影响较大,而其本身有着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瘀易滞等特点。
《风瘙瘾胗候》云:“风入腠理,与血气相博,结聚起相连,成瘾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提到“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提示瘾疹病位在于肌肤腠理脉络间。
当邪正相争而正气不是时,邪气容易入络,则皮肤出现风团;而正气较足时,邪出于络,则风团消失,所以在临床上瘾疹总是骤起骤消,发无定时。提出了“络脉空虚”及“内风”两大因素在本病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以“填补络脉,通络和营”以祛风的治则为主,借鉴《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的”候氏黑散”进行辨证治疗。
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论》所提出的“夫立方而但去风补虚,谁不能之,至于去之补之之中,空窍填,则旧风尽出,新风不受矣”。固只有当络脉充盛之时,风邪才无可入之地,才能达到”旧风尽出,新风难入”,才能有效避免瘾疹的反复迁延。
二、分型论治
(一)、风热犯表证
1、证候: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扪之有热感,发于上半身部位较多,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喉肿痛,重则面唇俱肿或脘腹疼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方药:消风止痒颗粒、荨麻疹丸、荆肤止痒颗粒、肤痒颗粒、防参止痒颗粒、皮敏消胶囊。
(二)、风寒束表证
1、证候:风团色白或淡白,遇寒加重,得热则缓,以暴露部位如头面、手足为甚,恶寒怕冷,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迟缓。
2、方药:荆防颗粒、玉屏风颗粒、桂枝颗粒、辛芩颗粒。
(三)、风湿蕴肤证
1、证候:风团色淡而肿甚,常于阴湿天潮湿气候中发生,伴脘腹胀满,纳呆,口淡,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2、证候:参苓白术丸、归脾丸、香砂六君丸、健脾丸、启脾丸。
(四)、胃肠湿热证
1、证候: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泛发全身,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胸闷、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方药:防风通圣丸、皮肤病血毒丸、平胃丸、葛根芩连丸、保和丸。
(五)、虫积伤脾证
1、证候:多见于儿童,风团色红,瘙痒,发无定处,面色萎黄或有白斑,身体消瘦,伴脐周疼痛,偏嗜零食,睡中磨牙。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
2、方药:小儿疳积糖、健儿药丸、消积健儿片、小儿康颗粒、保儿安颗粒。
(六)、肝气郁结证
1、证候:风团反复发作与情志抑郁有关,或于精神紧张时加剧,伴烦躁、胸闷、胁胀、易怒、纳差、口苦、失眠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2、方药: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丸、金蝉止痒丸、加味逍遥丸、柴胡舒肝丸。
(七)、血虚风燥证
1、证候: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皮肤干燥,脱屑,伴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2、方药: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湿毒清胶囊、消银颗粒、大黄䗪虫丸。
三、治验三例
(一)、例一:徐某,男,24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半月前,遍体突然泛发风团,每日午前和夜晚则发。骤起骤消,瘙痒剧烈。发则伴有腹痛,曾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荨麻疹”经治无效。诊见:全身泛发稠密红色风团,瘙痒颇剧,伴有脘腹疼痛,咽干口燥,胃呆纳少,便秘溲黄,苔薄腻黄燥,舌质红,脉滑数。形瘦之体,质偏阴虚,阴虚生内热,又外感风邪,两邪相搏,郁久热盛,致邪热里结,营卫失调而发。本例阴虚是本,热结和风邪是标。现风团泛发,热结于里,腹痛便秘等标证甚急,当先治标病。
治拟苦辛泄降,通腑泻热,佐以祛风。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处方:荆芥10g,炒黄芩15g,生石膏30g,藿香10g,黄连6g,炒山栀10g,白藓皮25g,苦参10g,炒枳实10g,蝉衣10g,3剂。
5月10日二诊,药后便泄四、五次,脘腹疼痛消失。风团、瘙痒均减,苔腻得化。食欲好转,仍觉口咽干燥,渴喜凉饮。腑结虽通,但里热未减,胃阴已伤,治宜甘寒清热,养阴渗湿,和调营卫。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花粉、芦根各30g,茵陈20g,炒山栀、当归各10g,浮萍15g,蝉衣10g,白藓皮25g。
服药5剂,咽干消失,渴饮、风团瘙痒显减,苔薄微黄,脉弦略滑,改予养血清热之剂以善后,方用四物汤加炒黄芩15g,丹皮30g,芦根20g,白藓皮20g,浮萍15g,蝉衣15g,又服六剂而愈。
(二)、例二:冯某,女,40岁,1989年8月19日初诊。
躯干四肢散在风团,时发时止,每逢经前易发,经后减轻,已一年余。诊见:躯干四肢散在,微红色风团,时现时隐,瘙痒较甚,伴有经期错后,色淡量多,小腹发凉,纳少便溏,腰酸梦多,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诊为“冲任不调型瘾疹”。证属冲任失调,脾肾阳虚,阳失敷布,外受风邪,致营卫不和所致。本例冲任失调,脾肾阳虚是本,风团瘙痒是标。且病势较缓,缓则治本。
治宜调摄冲任,温补脾肾,调和营卫。
方用附子理中合四物汤加减。
处方:党参、白术各15g,甘草10g,炮姜10g,熟地15g,当归、白芍各15g,仙灵脾15g,防风10g,蝉衣10g。
9月3日二诊:上方连服14剂后,风团瘙痒减轻,腹凉已除,加川芎10g,又间断服药二个月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三)、例三:陈某,女,42岁,1991年2月26日初诊。
全身起风团,暮夜必发。瘙痒较剧,晨起消失,已逾半载。曾在几所医院诊为“慢性荨麻疹”,经治皆少效。诊见:躯干四肢遍布淡红色风团,瘙痒颇甚,伴有恶风低烧,自汗,体乏面黄,纳少便溏,苔薄白润,脉浮弦缓。脾气亏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外侵,使营卫失调。本例脾气亏虚,卫外不固是本。
治与扶正祛邪,法拟健脾温阳,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方用玉屏风、桂枝汤、理中汤。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桂枝、白芍各10g,党参15g,甘草5g,炮姜10g,浮萍15g。服药7剂,恶风低热得解。风团见少,诸证轻减。按前方随证略加减,又服药20剂而痊愈,追访四个月未见复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