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干眼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一线用药为人工泪液。由于病情极易反复,患者要长期依赖人工泪液。9月12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笑的训练”对干眼的治疗效果。符合条件的轻中度干眼患者通过念一段口令:“hihihi(拼音拼读),哈哈哈,茄子茄子茄子,七喜七喜七喜,哈哈哈哈哈哈”,30遍口令为1次训练,一天进行训练4次,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能起到与人工泪液相似的治疗效果。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BMJ上。
“笑一笑”可治疗干眼
效果不亚于滴眼药水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梁凌毅教授表示,众多研究表明,干眼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与干眼的发展亦有紧密联系。大量证据表明,“笑的疗法”可以缓解抑郁、焦虑、压力和慢性疼痛,同时增强免疫功能,并在过去50年内已被证实可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癌症、糖尿病、偏头痛等一系列慢性病。
那么,“笑的疗法”对干眼这种与情绪相关的慢性病是否有效呢?若有效,与最常用的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相比疗效又有何差异呢?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前瞻性、非劣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99不伴中重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有症状干眼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8周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治疗,或“笑的训练”,并采用小程序全程记录干预情况,引导实验对象作出符合要求的“笑的训练”。
研究团队根据面部及眼部肌肉运动设计出“笑的训练”口令:“hihihi(拼音拼读),哈哈哈,茄子茄子茄子,七喜七喜七喜,哈哈哈哈哈哈”,30遍口令为1次训练,一天进行训练4次。
研究结果表明,在干预8周后,“笑的训练”组和0.1%玻璃酸钠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且在主要结局指标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一种衡量干眼主观严重程度的指标)中,“笑的训练”组不亚于0.1%玻璃酸钠,甚至在一些体征改善中,“笑的训练”优于0.1%玻璃酸钠。
本研究证实了“笑的训练”在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眼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为长期依赖眼药水的干眼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也为干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灵感来自于
日常眼科检查的一次偶然发现
据梁凌毅教授介绍,此次研究的灵感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个偶然发现。
团队成员在给干眼症患者做眼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患者突然笑起来,则一些指标会得到明显改善。这位患者在笑的时候,眼睛脂质层会瞬间增厚,而脂质层是泪液的重要构成,在维持泪膜稳定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这一现象真的只是偶然吗?
随后,研究团队先后进行了多次预实验,在小规模患者中,先后证实:笑可以改善干眼症的部分指标;每天笑四次,连续笑四周,可以起到改善干眼的作用;将每天笑和每天使用人工泪液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疗效相似。之后,研究团队开始了这项历时超半年的科学研究。
“‘笑的训练’的作用和人工泪液在轻中度干眼治疗上类似,它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干眼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笑声来应对干眼。”亚洲干眼学会首任主席Kazuo Tsubota对研究成果评价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表示,干眼症的一大特点就是病情反复、病程迁延,影视剧中也把它称为“绝症”。此次“笑对‘绝症’”的研究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研究成果可以快速、直接地转化应用,从崭新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安全、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据悉,本论文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The BMJ杂志上的首篇以最后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原创临床研究论文,也是我国眼科领域极少数在国际临床四大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最后通讯作者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治医师李晶、博士研究生廖颖琳和硕士研究生张诗瑶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教授、刘奕志教授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邰梦云 唐艳丽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