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婚姻制度的终点?
还真不一定。
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其实并无婚姻之说,人们实行群婚制和血缘婚姻,
群婚制下,伴侣间无固定关系,而早期的血缘婚姻强调族内联姻,后期才变为族间联姻。
随着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演进至父系社会,逐渐形成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结构,强调男性的社会地位,
时至今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在我国,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明确了一夫一妻制的法律地位,
至此,一夫一妻成为了人们所认可和保护的制度。
不过,在世界许多角落,非一夫一妻的婚姻形态依然存在。
在非洲的多国及我们的邻国印度内,不仅一夫多妻盛行,甚至存在一妻多夫的情况。
知名博主耿向顺指出:
“婚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而演化的产物,虽大部分男女是出于爱而结合,但法律上的婚姻与爱情无关,它更多考虑的是现实的权益、责任与利益,与人们对婚姻的理想有着显著差异。”
在他看来,婚姻制度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社会需求和发展调整变化。
一夫一妻制度虽然目前看起来很稳定,但它其实仍正面临着挑战,
有3个怪异现象,正冲击“一夫一妻制”,动摇家庭根基。
怪异现象一:男女在社会活动中的分工差异
生理性差别使得男女在社会活动中的分工存在本质差异,
而社会结构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性别之间的社会角色分配。
通过社会分工,我们能够理解性别之间的差异——在原始社会中,男性凭借其较强的体力和勇气担任狩猎角色,而女性则以其细腻的思维和耐心负责家庭后勤工作。
这种分工机制一直延续至农业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
也正是因为社会活动中的分工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社会期待,
例如,在多数家庭中,男性作为丈夫和父亲,被要求承担经济支柱的角色,而女性则主要处理家庭日常事务。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婚姻中,男性经济实力不足亦或是女性对家庭琐事处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失衡。
一夫一妻制的底层逻辑是,其中的一夫和一妻关系是对等的,
而传统的男女社会责任分工与社会期待显然与之相悖。
除了工作分工不同,道德层面亦有不同的期待,
我国东汉时期的才女班昭,对当时的女性提出了三从四德的要求,
这种观念延续至今,不仅要求女性在行为上要适宜,还要在道德上保持端庄,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这使得许多女性在行为上更加约束自己,进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怪异现象~
怪异现象二:人们对男性出轨者包容度过高
自父系社会以来,传统婚姻观念一直倾向于允许男性拥有多位配偶。
换句话说,男性可以拥有多位妻子和情妇,
而女性则被要求严格遵守妻子的道德规范,把丈夫视为生活的中心。
这种做法明显不公平。
尽管现代社会积极推动男女平等,但在实际生活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从社会认知层面看,人们对男性的不忠行为的容忍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著名导演陈思诚,曾被曝婚内不忠行为,但他执导的电影仍然畅销。同样是被曝光不忠行为的女演员李小璐,如今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不久前,日本著名女演员广末凉子婚内出轨被媒体曝光,而从该事件被公开的那一刻起,广末凉子的演艺生涯便遭到了严重打击。
当一位普通女性的丈夫出现婚外情时,常有人这样安慰她:“男性出轨很常见,忍忍就过去了。”
于是,许多女性选择了忍受。然而,她们的忍耐并不能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反而可能令情况恶化。
实际上,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男性出轨很常见”并不等同于“男性出轨是正常的”。
在当前时代,人们对男性出轨的容忍度过高,严重影响了家庭的稳定性,动摇家庭的根基,对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很多家庭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实际上存在类似多配偶的现象。
特别是在生育门槛降低之后,许多男性及其情人利用这一点谋取私利。
怪异现象三:一夜暴富心态的蔓延
社会生活的压力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也渗透到现实生活中。
目前,我国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显著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压力,
对许多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难以承担的负担。
或许在过去,结婚仅需要双方深入了解并得到家庭的认可即可。
但现今,男性想要娶到心仪的女性,仅凭双方情感的契合远远不够。
许多家庭会考虑到男方的经济状况、工作性质以及收入水平等,
有些甚至考量男方是否拥有房产和汽车,有的把婚姻视作一种致富的手段,这表明在许多人心中,婚姻实际上是不平等的。
这促使许多人开始抵触甚至厌恶婚姻和生育,认为相比于维持这样的生活,不如致力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
这也引出了第三个影响因素,即快餐文化和信息时代带来的一夜暴富心态。
现代社会,大量信息通过手机和网络传播,催生了如直播带货等新型经济活动。
许多人通过这种方式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从默默无闻变为众所周知,实现了名利双收。
年轻一代的经济压力助长了一夜暴富的心态的蔓延,
许多人将精力投入到快速获得经济利益上。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们对于婚姻的需求,自然就下降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年轻人一夜暴富的心态也成为了削弱当前一夫一妻制的关键因素。
那么,未来都可能出现哪些婚恋模式呢?
开放式婚姻
在未来,有三种婚恋模式,可能会逐渐取代传统婚姻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开放式婚姻。
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的20岁至25岁女性受访者中,37.5%表示可以接受开放式婚姻,尽管仍有62.5%的女性持反对态度,但这反映了女性思想的转变。
开放式婚姻意味着即使结婚,夫妻双方依然可以维持与其他人的情感联系,不受对方干预。
这种模式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难以被接受,但在西方,许多人倡导这种自由而开放的情感关系,认为它能让人专注于自我成长。
然而,开放式婚姻并非毫无问题。
婚姻治疗专家埃斯特指出,这种模式对夫妻双方的信任度是一大考验。
即便开放,婚姻依旧意味着法律上的义务和责任,财产分配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若夫妻一方有新伴侣,是否能如之前般信赖对方,共享财产?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开放式婚姻的意义又在哪里?
因此,开放式婚姻要求双方在财产、生育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只有双方都认可其价值,才可能在这种模式中获得所期望的结果。
与此相比,“只同居不结婚”模式似乎更为人们所接受。在当今社会,婚姻压力源自多方面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年轻人被期待先成家后立业,但这已经不符合现实。
若无经济基础,寻找婚姻伴侣极为困难,且婚姻本身就是一大经济负担。
结婚需要稳定住所,涉及到房屋、彩礼、装修、汽车和婚礼等一系列昂贵的开销,更不用说养育孩子的成本。
此外,婚姻对现代年轻人的心理负担巨大,许多人进入婚姻后发现难以退出。
“只同居不结婚”的模式,则允许人们适时分开,减少了因亲友劝说而维持不适合婚姻的压力。
再来看多伴侣婚恋模式,这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道德。其实,我国古代就存在这种模式,只是当时仅限男性有选择权。
现在也有,比如尼泊尔就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但这更多是出于资源匮乏和生存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侣之间的新鲜感难以长期维持,而多伴侣模式则为追求变化和新鲜感,内心欲望强烈的群体提供了出路。
整体来看,婚姻制度并非静态不变,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婚姻制度正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