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经纬亿万创业营战略竞争模块的课程,授课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爱道思人文学社大观学者施展老师,授课主题是《世界秩序的分析与展望》。
为保障到课同学的权益,本文做了大量删节,仅以授课内容的第一部分做了整理编辑。这部分内容中,施展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套分析国际政治的框架,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在讨论这一话题时所缺失的,往往把讨论国际政治变成了聊国际八卦。
而真正意义上国际政治是研究河床的。短时段可能会刮台风掀巨浪,打翻你所在的那条船,这对你个人非常糟糕。但即便这个浪再怎么大,它也无法改变河流的走向,因为河流的走向是由河床决定的。
如果我们对河床的走势有了判断,那就可以知道,未来变化波动的上限我可以乐观到什么程度,下限我需要悲观到什么程度。
明确了分析国际政治的界定,施展老师用七对概念:力量与人心、地缘矛盾与观念矛盾、陆地与海洋、成文法与普通法、政治与经济、大国与小国、技术与观念,勾勒了一个国际政治的分析框架。
虽然我们无法放出施展教授做判断和给结论的部分,但也非常建议各位同学依照这个框架尝试去自己做推演,一些大的结构性、趋势性结论可能也是易得的。
以下,enjoy:
1
力量与人心
一种惯常的说法是,国际政治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没有力量,一切全都免谈。这些说法只能说对了一半。国际政治当然得有力量,任何国际道德、国际道义,它所勾勒出来的应有的世界秩序,都以力量是否能够把它给匹配出来为前提。但是国际政治可不是只有力量,因为你有了力量之后,仍然有一个问题要回答,你拿这个力量想要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不来自于力量,力量是帮助你达成目标的工具,目标来自于观念,来自于人心,来自于你认为你是谁,来自于你认为正义的世界秩序应该什么样的。而你对于正义秩序的想象,就是我所说的人心。
所以,光谈国际政治是力量的弱肉强食,不谈人心的话,等于谈的是个流氓场景。而实际上,哪怕是在流氓横行的世界里面,它也是有一些基本规则的。这点在后面的第六对概念大国与小国中,我会继续论述。
2
地缘矛盾与观念矛盾
我们观察国际政治中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得区分矛盾的类型。而矛盾有两种,地缘矛盾和观念矛盾。
地缘矛盾永恒,但可交易,而观念矛盾可变,但不可交易。做这个区分的价值在于对风险和烈度的评估。可交易的矛盾所引发的冲突都是有限冲突,没人会把资源投放到超出我因此能获得的收益。但不可交易的矛盾所引发的冲突就是无限冲突,会不惜代价地投放资源。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它的烈度如何?它的走势如何?它的资源投放逻辑如何?冲突得以什么条件才有可能结束?你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判断,就可以借助这种区分来分析。
当然,现实当中观念矛盾和地缘矛盾往往是混合的,未必能够清晰地区分。就比如俄乌战争,两国是邻国,天然有地缘矛盾。但同时,俄罗斯在观念上认为就不该存在乌克兰这个国家,而乌克兰说我当然应该存在,那么此时也有了观念矛盾。这场战争结束时,它们的地缘矛盾仍会存在,但观念矛盾的解决一定是以某一方的观念被彻底颠覆掉为前提。
3
陆地与海洋
在地缘矛盾的意义上,中国跟美国是邻国,会永恒的有冲突。因为美国是海洋国家,只要有海岸线的国家跟美国就都是邻国。
陆地国家和海洋国家,是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尤其在今天我们理解中美关系问题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陆地与海洋,它有着最根本的结构性差异。
首先,陆地上一定是多雄并立的,而海洋上一定是独霸的。陆地上有各种山川险阻,在一些特殊地方就会形成漫长的拉锯战,拉锯到一定程度就完全不划算了,就依托着地形划界,于是一定是多雄并立的。而公海上没有山川险阻,所以公海上一旦打起来,就一定是歼灭战,没有拉锯战的机会,最终就是独霸。
与此同时,海洋又是有双重属性的,一重属性是安全属性,在安全属性上一定是独霸的。但它还有另一重属性,贸易属性,现代经济百分之九十几的贸易都是在海上走的。而在贸易属性上,海洋霸主又一定是开放的。
海洋霸主跟陆地大国相比,海洋霸主更像是平台型的国家,而陆地大国是产品型的国家,他们的利益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平台型的会尽可能开放平台,让所有人都上来,我才有机会收租。产品型国家的利益结构来自于它的封闭性,它越封闭,它的生态越强固,它的利益就越强。
做产品的如果要跟做平台的去对抗,那就应该转变思路,去做大平台,去做大市场。大市场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小市场,谁能够主导一个大市场,谁最终才能笑到最后。
4
成文法与普通法
自上而下的成文法,自下而上的普通法,两者之间的区别也会对经济活动造成不同的影响。略。
5
政治与经济
任何一个秩序一定都有一套规则系统,而规则系统是由政治所构造以及支撑的。而任何一套规则系统的运转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规则系统越复杂,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那么相应的,你得有匹配的经济能力去支付这些成本。所以,规则框架是由政治来架构的,但最终它的实际运行又是由经济来支撑的。那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随着发展,当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不再重合,之前的一系列规则系统就作废了,而今天正在出现这个现象。
具体分析,略。
6
大国与小国
简单地说,大国进行力量博弈,小国进行规则博弈。
这里的大国,我们用一个特定的标准来界定,我也只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用这个特定标准。什么叫大国?就是你在国际政治中耍流氓的时候,是否有人能管得住你?如果没人能管得住你,那你就是大国。小国就是力量不够,力量不够的时候你一定会特别懂礼貌,规则是它赖以自我保护的唯一屏障。
规则的效力需要执行人来保证,这些规则的执行人就是大国。大国的存在使得小国靠规则博弈这件事能够成立。
如果大国不守规则,破坏了规则怎么办?这不就是弱肉强食吗?哪里还有规则可言?当然不是。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只有一个大国,而大国彼此之间也会竞争。它们竞争的标的就是对于小国的规则执行权。
大国彼此间在竞争的时候,他会竞相去拉拢小国,从而打造一个更大更开放的市场,进而让自己获得跟其他大国竞争的不对称优势。在这个互动争取与选择的过程中,大国之间就会卷起来,卷到最后,逻辑终点就是大国会尽量按照国际规则来行事。大国跟小国之间在大多数时候是守规则的,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不蠢。
7
技术与观念
最后一对概念,技术与观念。国际秩序是会演化的,而任何一个秩序演化一定都是因为某种不均衡、失衡导致的。
不均衡的可能性有两种,一个是技术跃迁会带来新的巨量的财富,但新的财富它从来不会平均分配。并且往往是过去的loser先抓到这笔新的财富。因为过去的winner会躺在自己的成功经验上,不去冒险。那结果就是财富分配跟政治力量不匹配,这种失衡就会引发变迁,就是一种秩序演化的动力。
另一个动力是观念的变迁。我前面讲过观念是设定目标的,观念变化就意味着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你认为好的,今天你会觉得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你就有了变化的内在动力,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念的不均衡,观念不均衡也会导致国际秩序变化。比如现在的俄乌战争,它天然就包含着观念的不均衡。
以上,是对于国际秩序分析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论框架,希望同学们可以借着这个框架,去对自己认知中的“河床”进行描述和判断。对每对概念的深刻解读,以及依托这七对概念构成的框架进行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的分析,为保证到课同学的权益,不再放出。
施展,政治学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文明史及国际战略、政治社会学、历史哲学。出版了《溢出》、《破茧》、《枢纽》等知名著作。
在这里,总有一个远见,超越你的未见。
允许,并期待改变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