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8年,汉室江山被王莽新朝所取代。一代勋绩,就此消逝。汉家宗室子弟们曾一度束手就擒,但谶纬预言总有实现的一天。刘演、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的火种最终点燃了整个中原,王莽的新朝岌岌可危。在这场动荡的年代,宗室子弟们拥立刘玄为主,但刘玄能力有限,最终导向分裂。刘秀的出色表现让他脱颖而出,在昆阳一战中他更是绝处逢生。汉室复兴的曙光就此展现,但接下来的道路又将如何?这一切的结果将会如何?
一、汉室覆没背后的原因
秦汉大一统的王朝,在王莽篡汉之时已有两百余载。汉初虽继承秦制,重文吏抑豪强,但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地方上的豪强家族渐渐壮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山林,雇佣私人武装,形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势力。加之汉武帝设立的察举制度,使这些豪强集团能世代传衍权力,在地方上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网络。
这种地方生态与汉朝中央集权制背道而驰。中央政令不在地方修身,地方实力又无法扭转政治版图。王莽代汉迎合了豪强的利益诉求,推行一系列理想主义改革,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他废除买卖人口田地,实行均田制度,抑制经济兼并;并亲自主持盐铁酒等专卖商品,企图平衡物价。然而王莽理念高远,脱离实际,反而加剧了矛盾。
加之连年天灾酿成重大饥荒,民不聊生,人相食啖。豪强利益受损,底层民众衣食无着,人心开始叹怀汉朝太平。各地起义接连不断,天下大乱。
在这种背景下,宗室子弟刘演、刘秀兄弟在南阳拥兵起义,响应民心思汉的呼声。刘氏宗室虽在王莽手中曾失去特权地位,但一旦借助这股民意之力,他们完全有资格重新夺回属于汉家的江山。
二、义军拥立刘玄为主
王莽新朝腐朽不堪,汉家宗室刘演、刘秀在南阳首先拥兵响应。刘演年长,自任主帅,号召天下"向宗室从龙"。钟离武库、洛阳衣甲,甲兵器仗源源而至,他家小宗室数百人也随之加入。不久,义军已聚众数万,形成阵势。
然而刘演性情暴戾,临阵无能,又与宗亲裴景陆等人反目,军中分争不已。更有徙党往还,妄言刘演无才实,不宜为主。义军存亡岌岌,危在旦夕。
公元23年,刘演遭弑,军中混乱一时四起。幸而幼有大志的刘玄适时出场,他系刘演同宗,身世显赫,深得将士拥戴,乃被推举为义军新主。刘玄先是联络河南诸路王氏宗室,凝聚汉室力量,次召集群臣布政。他分阵远略,以御四方;命名贤能,谋定将相。朝野重臣大半被招怀,声势由是大振。
然内讧亦从未止息。河东王氏兄弟数人不服刘玄,枭称大赐王,狼狈为奸。川东汉室刘师复、陈珩等人亦劫掠军需,据守不从。士众离心,群力渐分,刘玄战事节节告捷,却终日奔命,无暇东顾。
守成大将龚遂数劝刘玄取长安,挥军一鼓而西。然中原未复,外族骠骑蜂起,劳师远略殆不可为。刘玄犯豫不决,龚遂终隐去。彼时义军声势浩大,却如一盘散沙,内部权力阙如,前景黯淡无光。
直至建武二十四年,终于有人能振臂一呼,使汉家复兴之路暂见曙光。彼为刘协,字玄成,齐人也。他年少便曾亲从光武帝征讨,武勇兼资,令行禁止。屡建奇勋,遂受拥戴入主军旗,因兵权确乎在手,得以重振义师声势。
三、刘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虽然刘协能稳定军心,振奋士气,但终非久长之计。汉室宗亲中,唯有刘秀一人才识过人,勇谋双全,足以独撑大局。
刘秀本淮阳钜野人,祖籍彭城。其祖父刘勘为光武中郎,世代宦情。幼年刘秀便英勇善武,加之勤学好古,天资过人。及年长后,更是膂力过人,骁勇好战,无一人能敌。
建武二十六年,刘协起兵反王莽,刘秀亦随军从征。初平定关中后,他便凭军略扬名天下。数次亲征匈奴,所向无前,屡建奇勋。自此大将军资望日隆,威振八方。
其后刘协平定陈珩等人之乱,重振汉室威望。但随着汉室声势日渐张扬,人心开始蠢蠢欲动。刘协深恐军心渐散,乃决定孤注一掷,亲率大军进逼长安王莽根据地。
然而在西行的路上,义军遭遇了王莽最精锐的大将李异人,双方遂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展开空前绝后的昆阳之战。彼时义军人马已行伍疲乏,加之缺粮无饷,军心开始动摇。刘协性格暴躁,指挥简陋,未几便陷于险地,几成绝望。
危难之时,唯有刘秀一人机智过人,临危不乱。他先是命令士卒就地扎营,四面固守以待援军。随后他亲自统帅轻骑数千,由新蔡、内黄等处绕至李异部后,斩获辎重,使敌人无计可施。
更为关键的是,刘秀深知李异兵马大半是王莽从东北拉来的流民,他们在异乡为之何来?乃沿途大肆宣扬"汉室神圣,民心所向"的论调,煽动敌阵,使之渐渐心慌意乱。
四、人民对汉室的思念与支持
汉家江山二百余载,民间景仰汉室已久。加之王莽新朝政出多门,民不聊生,人心思旧,这是复兴汉室的最大助力。
早在王莽代汉之初,朝野便有反对之声。前将军窦武等人上书极力否定王莽"受命于天"的说法,遭到诛戮;宗正丞曹节亦公然指斥王莽"僭窃汉祚"。可见当时上层人士对汉室的拥护。
至于普通民众,《后汉书》多有记载。王莽改革初期,京师长安连年大水,民间流传"苍生是汉人,汉人是苍生"之语。意指人民便是汉家子民,汉家便是人民的主子,两者休戚与共,难解难分。
建武三年,义军初起时,关中一带的农人便响应号召,扫地出门,拥戴刘协。民间甚至有"金人金马,汉家宗子"之歌谣流传。
更有甚者,连王莽府中的御妾侍婢,亦有潜心投奔汉室的。前阙都尉张德说过:"时有欲亡汉人,往往入府中觇伺消息,与妃嫔游说,必欲使篡逆之徒无遗种焉。"可见人心所向,汉室地位无可动摇。
这种现象蔚然成风,也引起了王莽的重视。他曾特意颁发诏书,命"诃毁邪说,勿复宣扬"。可是民心所向,朝廷颁诏又有何用?反倒坐实了汉室确有民心拥护的事实。
从长安到偏远地区,从上层官员到普通百姓,可以说大半天下皆挺身支持汉室复国了。亲汉之心,犹如风中焰火,熊熊燎原,势不可挡。这正是义军能最终在中原立足,逐步崛起的最大动力。
五、复兴汉室的关键一役
经过多年沙场征战,双方实力已趋于白热化。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粮草匮乏,加之内部权力斗争不止,前景未卜。而王莽新朝则矢志不渝,坚持抗拒到底。
直到建武二十八年十月,决定性的一战方才打响。彼时刘秀已经凭借昆阳大捷扬名天下,加之他出身钜野世家,门阀显赫,遂被拥立为大Sessionsessiondacy义军的主帅。
刘秀结集河北诸路汉室力量,并招抚关中文武,汇集数十万大军。与此同时,他又悉心部署作战方略,人马行伍严整有序。他挑选敢死力士数千人作为先锋,以顽强不屈的战力震慑敌军。
至于主力方阵,则分为轻重两翼。重兵主攻,步卒骑兵并用,势不可挡。轻骑奇袭,分疏散敌军。再加上刘秀将王莽军中的生力军和流民尽数招抚归附,使对方力不从心。
相比之下,王莽方面则穷于应付。虽然他手握京师重地,拥有李异、窦邻等名帅,但军心已疲,粮草亦已消耗殆尽。更关键的是,长期战争已经导致天下人心丧尽,他们已无力继续支撑王莽的新朝统治了。
最终,王莽新朝不敌义军,在第二年三月十七日,遭到彻底击溃。李异战死,王莽投降,复兴汉室一役尘埃落定。从此,刘秀有条件继承汉家江山,建立东汉。在众人拥戴下,他被尊为"光武皇帝",从而开启了二百年东汉盛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