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乾隆四十六年,一个已经退休了的70多岁官员尹嘉铨给乾隆皇帝递了一道折子,请求乾隆赐给他已逝的父亲一些圣恩,来成全他的孝心。
然而乾隆看了折子之后不仅没有赞赏他的孝顺,反而大发雷霆,下令将尹嘉铨抄家下狱,一家人随时听斩。
然而就在行刑之前,乾隆却突然又下令饶了尹嘉铨,只是将他流放,而这只是因为尹嘉铨在牢里的时候态度非常从容,面对死亡甚至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
人们都非常好奇,因为乾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严厉的皇帝,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原因就破例饶恕死罪坏了律法的规矩?实际上这其中隐藏了乾隆不少小心思。
一、官运亨通
古时候讲究“以孝治国”,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尊崇孝道、孝敬亲长,不然甚至有可能因为不孝被加罪判刑,所以就有很多人会打着孝顺的旗号谋求名利。
一般来说君子论迹不论心,只要你确实做到了孝敬亲长,也很少有人会说你目的不纯,然而这么做也得审时度势,有时候就不是适合这么干,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清朝乾隆年间就有过这样的事。
就在乾隆皇帝登基的这一年,有一个直隶出身的举人因为当官的父亲的恩荫也进入了朝堂,成为了吏部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他就是尹嘉铨。
尹家也是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尹会一在雍正年间就是因为学富五车受到了重用,一直在整个雍正朝都担任着治学相关的官职,到了乾隆朝之后更受重用,进了六部,最终一路当到了吏部尚书的高位。
所以,作为他的儿子,尹嘉铨的才学也是相当充盈的,即使当了官也一直坚持着古时候文人们著书立说的理想抱负,编修撰写了不少书籍,文才远近闻名。
乾隆是个喜好文学的皇帝,这一点从他一生写了上万首诗歌就能看出来,所以他对文才好的官员也相当重视,尹嘉铨就是沾了这个光。
尽管尹嘉铨只是举人出身,远远比不上朝廷中的那些进士们,奈何乾隆就是看中了他,提拔尹嘉铨从小小的刑部主事一路升到了掌管刑狱的大理寺正卿。
不仅如此,乾隆还让尹嘉铨一个汉人担任了专门教授皇族子弟的“觉罗学”的主管,可见对于他的信任和重视。
尹嘉铨在任期间上奏建议乾隆下令在觉罗学的教授内容中加上宋代大儒朱熹的《小学》,这个建议不仅受到了乾隆的赞赏的允许,还专门任命尹嘉铨为《小学》加疏,更方便学生们理解。
这么重大的著书立说的机会都能给予尹嘉铨,可见乾隆对他才学的认可和赏识,这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莫大的荣宠,让尹嘉铨得以有了“名儒”的名声。
二、得寸进尺
官职得到了、地位得到了、名声也得到了,这对一般人来说基本就已经实现人生终极理想了,对尹嘉铨来说也非常圆满,干到快七十岁的时候顺利退休回老家颐养天年。
当了这么多年宠臣,尹嘉铨不当官了还相当不适应,他舍不得自己苦心多年经营起来的宠幸,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再在皇上面前露露脸。
然而他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念之差,让他原本荣华富贵的晚年生活彻底灰飞烟灭,甚至还牵连了全家人以及子孙后代都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乾隆是非常喜欢到处游玩视察或者微服私访的,远的地方不方便去,但是近处就像皇帝的后花园一样,时不时逛一逛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在乾隆四十六年这一年,当乾隆巡视完了五台山回到保定准备回京的时候,尹嘉铨就趁着这个好机会想要觐见乾隆拍拍皇上的马屁巩固一下自己的恩宠。
然而他没想到乾隆根本就没召见他,但嘉铨并不善罢甘休,而是头脑一热就写了一份奏折递上去,沾沾自喜地觉得这样肯定能给自家贴贴金。
但是另一边的乾隆看了尹嘉铨的奏折之后鼻子都要气歪了,原来尹嘉铨这份奏折不是给皇上请安,而是找皇上要好处,还相当狮子大开口。
尹嘉铨倒没傻到直接给自己要好处,而是装作一副孝顺的样子,以他去世的爹尹会一为借口,希望皇上能赐给他爹一个谥号,并且让他爹从祀孔子庙。
三、身败名裂
相信很多人不清楚他这两个要求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掂量不清自家几斤几两就敢要不符合自家门第的富贵。
首先,在古时候要想得到御赐的谥号,那你身份不是皇亲国戚就得是对家国社稷有大功,这样才配得上“御赐”的含金量。
而尹家父子两代尽管都在皇上面前挺有面子的,但是顶多也就是个宠臣级别,甚至就连盛宠也不是最多的,毕竟那时候还有和珅在乾隆面前得宠呢。
其次,孔子庙那也不是一般人想从祀就能行的,孔子可是儒家圣人,能跟孔圣人在一个庙里一起享受后人瞻仰、吃香火的那绝对都不是普通人。
尹嘉铨确实被捧为“名儒”,但是他的程度也仅限于知名而已,距离能靠儒学贡献入祀孔庙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尹嘉铨的这份奏折中的两个要求简直就是妄自尊大,实在是过于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以为自己提出这请求实在邀宠,但是在乾隆看来,这简直就是在骂他有眼无珠,让他们一家贤才明珠蒙尘。
于是盛怒的乾隆直接下令将尹嘉铨抓起来,并抄了尹家,看看他私藏的还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
清朝的文字狱是非常严重的,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再加上尹嘉铨本身就是个文人,写过的文章、书籍数量庞大,其中自然就会有些疏漏。
于是这些疏漏在乾隆严查的命令下被挨个陈列了出来,其中有不少被解读成忤逆尊上的内容,气得乾隆直接下令凌迟了尹家全家。
然而乾隆最终还是免了尹嘉铨一家的死罪,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就是因为尹嘉铨在狱中的表现让乾隆改了决定。
他在牢里经过了重重审讯,知道自己罪名的时候已经心如死灰了,因此反而不惊恐,直接开始麻木地等死,平时该吃肉该喝酒一点都没少。
但是他这表现在乾隆眼里就好像坦坦荡荡从容不迫一样,反而让乾隆觉得是不是自己将这件事闹太大了,毕竟尹嘉铨以前也是深受自己信任的,他大概也知道尹嘉铨虽然贪点名声,但是没有谋求过大利。
结语
于是乾隆为了给自己赚点皇恩浩荡的好名声,最终决定将尹家的死罪改为活罪,将他们一家人流放到了边疆,子孙世世代代都别想再进京。
这件事不能否认其中有着乾隆的文字狱太过严苛的过错,但是实际上尹嘉铨自己的过错也不小,以为自己占了个孝顺的道德高地就敢狮子大开口,属实是几十年官当下来还没摸清皇家的逆鳞,最终的下场也是活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