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所以,真正的领导核心,其实看的是党内地位。
中央政治局有一大职权是“讨论和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属于国家核心决策机构。能否列席其中,是党内地位的一种体现。
而新中国的十位大将,当年都没有进入政治局,这是不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按道理来讲,大将已是仅次于元帅的军衔,数百万解放军他们能排在前十一至二十,为何却无法进入政治局呢?
原因每个人情况不同,排在首位的粟裕战争年代功劳赫赫,曾是一个野战军的实际指挥者,建国以后也曾担任过总参谋长,职务不低、实权不小。
但是,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他是被影响较大的一个。军委扩大会议上他遭到狠批,多次检讨终得过关后,就退居二线了。
徐海东土地革命时期立有大功,在陕北为中央提供落脚点、无私帮助红一方面军,这雪中送炭让主席铭记于心。
因此即便他抗战中后期开始养病、缺席整个解放战争,都依然让他获得大将军衔。
只是,徐海东身体情况时好时坏,难以承受过大的压力,所以建国后也没负责过什么实际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自然也不可能进入政治局。
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建国后级别高、权力大,他1956年就担任过中央书记处书记,早早成为副国级干部;
1958年身兼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等多项要职,彭老总有时外出还让他代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如果正常发展,他跻身政治局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在1959年,彭老总的一封信将大家的命运都改变了,黄克诚由此有了十余年蹉跎岁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黄克诚恢复了领导工作,但年纪已经很大的他精力主要放在纪委,分身乏术。
陈赓是个全才,出色的交际能力让他跟各方面都处得来,但他的健康情况也不乐观。早年被国民党逮捕那次,身体遭到了很大的摧残。
儿子陈知非询问过:“哪种刑罚最疼?父亲你最怕什么?”陈赓回答:“他们知道我不怕疼,所以直接给我上了最痛苦的电刑。”这就导致他受到永久性伤害。
建国后组织出于照顾,也没有安排他负责特别繁重的工作,还很早就让他休养。可惜的是,陈赓还是于1961年病逝了。
谭政作为秋收起义出来的政工干部,很得毛主席重视,建国后也担任过中央书记处书记、总政治部主任,一度位高权重。
可在1960年,谭政遭到另一位受毛主席重视的大人物打压,导致职务一降再降,还被扣上帽子“彭、黄军事俱乐部中的政治部主任”。
1965年,谭政调去福建省担任第五副省长,但工作还没彻底熟悉,运动就爆发了,他也被带回北京监护。等70年代重获自由,他的身体已不好,没了再上升的机会。
萧劲光是新中国第一任且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员,他建国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军建设上,很少去涉及政治。
运动爆发后,海军内部夺权,他还一度受过打压。萧劲光属于很纯粹的军人,即便后来职务、权力恢复,他也专注于自己任职的那一个领域,不去关心政治,所以也没有进入政治局。
张云逸是老资历,老到什么程度呢?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没有去拜访哪一位元帅,反而单独去了张云逸家,这背后就代表着张云逸是国共两党都很敬佩的人物。
但1892年出生的张云逸,新中国成立时他就已经年纪不小了,身体和精力都让他没办法去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所以建国后他没出任什么特别显赫的职务。
罗瑞卿曾经也是辉煌一时,兼任过多项要职,但他跟不止一位老帅合不来,导致1965年遭遇变故,不仅职务被免,腿部还受到严重伤害。
到1977年,罗瑞卿重新担任了军委秘书长,正准备再度大展身手时,又因为去德国治疗而病逝了,实在太过可惜。
最后的王树声、许光达其实能授大将,都几分照顾山头的因素,他们52年定级都是正兵团级,正常来讲应该是上将,但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需要有一个代表,所以两人就成了大将。
建国以后,他们的职务也不算突出,与政治局无缘。
各有各的原因都没能进入政治局,那十大将里,谁地位最高呢?答案是罗瑞卿。
在1959年前,罗瑞卿都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他接任为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后,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两个职务权力可大可小,像彭老总在任时,总长、军委秘书长主要是配合着工作。
但林总担任国防部长后,由于他常常在养病、负责具体事务较少,所以军委的日常工作都交由秘书长罗瑞卿来处理,为此还特别设立了军委办公会议,由罗负责。
之后军队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要经过军委办公会议同意、也就是罗瑞卿点头才行。如此背景下,军委秘书长的重要性就大大提升了。
原本的军队工作流程是先上报总参,总参筛选过后汇总给军委,当罗瑞卿一个人既负责总参又负责军委时,很多事情基本只要他拍板就能定下来。
所以,他可以称得上那个时期三军的实际负责人,基于这个背景,他的职务也在不断叠加。
往后几年陆续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光是实权要职就多达13个。
为了处理这么多工作,他配备了四个秘书,分别协助梳理军队、国防工业、党政、日常事务。这时的聂帅、徐帅、陈老总、叶帅等老帅基本都只管理着一个领域,很多工作都还需要得到罗瑞卿的支持才能推进。
最重要的是,虽然罗瑞卿没有成为政治局委员,但他有资格列席政治局会议,实际上就差那么一小步、一个名义而已。此殊荣,其他九位大将都没有。
不过正因为他负责的领域太多、需要与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相应地,也会得罪更多人,最终就在1965年遭到了打击。1977年,中央大规模审理历史旧案,许多老干部重新回到重要岗位,像开国大将罗瑞卿就重新出任军委秘书长,协助邓公整顿军队。
他是个极有魄力的人,做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把老部下、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傅崇碧叫到身边,表示卫戍区领导班子人心不稳,应尽快调整。
傅崇碧跟罗瑞卿一样,都是两次出任同一个职务,他68年担任卫戍区司令员被“打倒”,一些卫戍区的领导干部在背后出过力。
而傅崇碧官复原职后,没有对这些人展开报复,罗瑞卿就觉得这是个隐患,力挺傅崇碧重新挑几个用得顺手的人搭班子。
没过几天,傅崇碧拿出一份拟定的新名单交给首长,结果罗瑞卿刚看几眼就愤怒地训斥:你怎么回事?是不是不敢斗争?
罗瑞卿为何突然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