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如何得到毛泽东赏识:因一座坟和一首诗

分享至

1941年至1965年,胡乔木给毛主席做了24年的政治秘书。

胡乔木身边的人常常问他这么个问题:“您咋跟毛主席结下缘分的呢?”



【和毛主席的结缘之路】

胡乔木的文学素养,跟他的家庭教育关系挺大。

他爸胡启东是晚清时候的秀才,不过他接触了先进思想后,就踊跃参与反清活动了。

1913 年,辛亥革命过后,胡启东被选为首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他追随着孙中山先生,思想信仰很明确。

面对段祺瑞的贿赂,胡启东丝毫没动摇,干脆利落地南下,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中去了。

受父亲影响,胡乔木打小就有挺高的文学素养,尤其对地方史志特别感兴趣,不少人觉得他挺有“杜甫”的范儿。



读书那会儿,胡乔木就对当下的社会进行思考了。

在上世纪20年代,胡乔木的一首《别辞》,体现出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与尊崇,让人觉得他是个追求“红色”的人。

1930 年,胡乔木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这差不多就定下了他未来的走向。

当年的北平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胡乔木在那儿深受触动。



他一方面努力读书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坚定地追求着光明。

后来名留史册的乔冠华,曾是胡乔木的同学。在北平那段时间,胡乔木加入了共青团,还当上了清华大学团支部书记,逐渐显露出才能,这跟他的文笔是有关系的。

到了上海,胡乔木也盼着能再次把求学和读书给融合到一块儿。

在好多地方都有过思想启蒙,胡乔木这人本身就很爱琢磨,又有地下宣传工作的经验,他的才学和组织协调的本事都展现得特别充分。

1937 年,胡乔木收到了通知,按照组织的安排要离开上海,他和李凡夫一块儿前往了延安。

以前胡乔木叫胡鼎新,到了延安后,他把名字给换了,这才有了“胡乔木”这个名字。

那时候,改名这事儿不稀罕,好多有志青年参加革命后都把自己名字给改了,有种“从头再来”的感觉。当时胡乔木也是热血满满,当然也不例外。

在《诗经伐木》里,“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句话,对胡乔木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在胡乔木期盼许久的光明跟前,他想成为一棵“大树”,高耸入云的那种。

1938 年 7 月,他跟李桂英结为夫妻,还把妻子的名字改成了“谷羽”,这样一来,他和妻子的名字合在一块儿,显得更有诗意了。

当年校友乔冠华那阵子一直在南方忙活,他和另一个人都拿“乔木”当作笔名。

毛主席说,他们的国际评论文章,能抵得上战场上的两个坦克师呢。



“南乔”跟“北乔”的名头逐渐叫响了。

到了延安后,胡乔木就盼着能和毛主席聊聊,毛主席对他这名字也知道一些,他俩见面是早晚的事儿。

走进毛主席的窑洞,这是胡乔木头一回和毛主席近距离碰面。

头回见面,毛主席特别暖心地问了些平常事儿,胡乔木觉得,一下子就没距离感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