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游览完故宫后,我打开手机地图准备找公交。然而,我突然发现地图上的紫禁城貌似有点歪啊,仔细比照了下还真是,紫禁城的中轴线并不是正南正北(即地理子午线),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偏了一点。再把范围扩大一点,看一看从永定门到钟楼的北京城中轴线,也是歪的。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歪斜的故宫为了弄明白原因,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北京的中轴线确实相对地理子午线偏了 2° 多,至于原因也有各种说法,本文试图将其梳理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确北京现在的中轴线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明代这条中轴线和元大都的中轴线则是一脉相承,一种说法是明代和元代的北京城中轴线完全重合,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中轴线向东移动过一段距离。无论如何,现在的中轴线应当要追溯到元代建立大都的时候。
元大都从 1267 年开始营建,至 1285 年完成,乃元世祖忽必烈所建的都城,规划设计者是刘秉忠,当时大都的中轴线是从南边的丽正门到北边的中心台。元大都平面图显示,大都的中轴线与地理子午线相吻合。有一种说法是北京城中轴线是以地磁子午线为准,而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夹角,恰好吻合当时元大都中轴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然而这个结论有一个反例,那就是元上都,元上都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最早叫作开平府,当时是忽必烈的王府。这座草原上的新城同样由刘秉忠负责规划,而元上都的南北中轴线与地理子午线是完全重合的。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使用 Google Earth 分别在同一比例尺下对比了元上都与北京的中轴线。结果显示两者的位置并不完全重合,存在微小夹角。这也说明元上都的位置几乎落在元大都中轴线向北的延长线上,看似有一定的深意。但是,是否中轴线指向上都只能作为一个推测,可能性不太高。在实地考察中,测绘员夔中羽提到了这个误差:“在地形图上测得,北京中轴线的延伸线,距上都南北中轴线 6.3 公里,离东城墙 5.6 公里。”
那么,中轴线为何偏离地理子午线呢?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建城时周边地势的限制和水域的影响,导致稍微改变了轴线朝向,方便了营建。这在许多山中的寺院中很常见。另一种可能性是与地磁方向有关,因为当时罗盘技术逐渐进步,建筑测向多以地磁子午线为准。然而,这些推测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总的来说,北京中轴线为何偏离地理子午线,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虽然我们可以开各种脑洞去猜测,但最终答案的揭晓仍需更有力的证据。或许穿越时空才能找到答案,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期待未来的考古发现能够揭开这一谜团。
参考资料:
[1]《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分析》 夔中羽
[2]《元代「两都制」规划思想浅析》 邓奕
[3]《从理念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之间的关联》 马樱滨
[4]《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 姜东成
[5]《元代都城制度初探》 潘颖岩
[6]《元大都城与明清北京城》 侯仁之
[7]《故宫断虹桥为元代周桥考——元大都中轴线新证》 姜舜源
[8]《析津志楫佚》 熊梦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