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诗】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经典、最耳熟能详的中秋诗词的绝唱。熙宁七年(1074年)自求流放,辗转各地的苏轼差至密州。熙宁九年中秋,遥想与胞弟苏辙已分别7年,心潮起伏,写下该词。全篇兼具出尘与入世、哲理与人情,无愧为千古名篇。
【诗人与诗】张九龄是唐朝一代名相。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当年即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应写于彼时。虽写于失意之时,但诗歌意境雄浑阔大,又情感真挚。起首两句大气磅礴,已成千古名句。
【诗人与诗】这是辛弃疾仿屈原《天问》所作的一首咏月词,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创造性采用问句形式,“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发前人之所未发,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不愧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
【诗人与诗】此诗的诗眼在后半部分:“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不缺独。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下,这等快乐,不必非要在中秋才有。”
王守仁即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同样,一年一度的中秋圆月不过是外界之物,只要心中有月,是不是中秋节又有什么区别呢?
【诗人与诗】阖家团圆时,孤独的人更觉凄清,更易有物是人非之感。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在浔阳。因此和著名的《琵琶行》属于同一创作时期,“天涯沦落人”的忧伤也是类似。
栏目主编:张陌
来源:作者:章迪思 任思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