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行为的评价。谥号有好有坏,有不好不坏的。我们平常说的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等等,其中,“桓”、“庄”、“文”都是他们的谥号,是在他们去世之后才加上的,这几个谥号都属于美谥,也即体现了后人赞赏的态度。与此相对应的是,“灵”则是一个典型的恶谥,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谥号为“灵”的君主。
一、晋灵公
晋灵公(前624年―前607年),姬姓,名夷皋,晋文公之孙,晋襄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前620年―前607年在位。晋灵公幼年继位,年长后喜好声色,宠信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根据史料的记载,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烂,晋灵公就将其杀掉,大臣劝谏几句,他就要杀了这位大臣。并且,晋灵公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最终遭赵盾、赵穿兄弟杀害。
二、卫灵公
卫灵公(前540年—前493年),姬姓,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对于卫灵公来说,因多猜忌且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其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提拔的三个大臣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得以长期稳定的运行。所以,卫灵公获得“灵”这一谥号,其实是有些冤枉的。
三、秦灵公
秦灵公,(?–公元前415年),嬴姓,名不详,《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肃灵公。春秋时期秦国第二十代君主。《史记·六国年表》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灵公)八年,初以君主妻河”。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河伯娶妻的陋习在黄河沿岸各个国家都有存在,也许就是秦灵公想出了一个荒唐的点子:提高祭祀河伯的规格,把公主献祭。所以,秦灵公也是一位荒唐的君主。
四、郑灵公
郑灵公(?—前605年),姬姓,郑氏,名夷,春秋时郑国第十位第十二任君主,郑穆公之子,故称公子夷,郑襄公之兄。公元前606年冬十月,郑穆公去世后,公子夷继任国君,公元前605年夏,公子夷因为开玩笑惹恼了公子宋而被后者所杀。公子夷在位不足1年,谥号为灵,故称郑灵公。
五、楚灵王
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二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灵王他在位期间,刻薄御下,与薳氏之族、蔡洧和斗成然等人结怨。楚灵王十二年(前529年),观从纠集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陈、蔡复国势力,以及多位对楚灵王不满的大臣发动叛乱。
楚灵王被迫流亡郊外,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在申亥家中自缢身亡。楚灵王自尽后,公子弃疾自立为王,是为楚平王。同时,楚灵王奢侈无度,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兴建了章华台。此外,楚灵王还留下了“上下其手”“楚王好细腰”“晏子使楚”“尾大不掉”等典故。
六、赵武灵王
对于赵国的赵武灵王,“武”是一个美谥,这肯定了赵武灵王开启胡服骑射,南征北战的功绩。不过,赵武灵王先是将王位传给幼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然后他又将长子赵章册封到代郡,导致赵国出现了沙丘宫变。最终,赵武灵王和长子赵章都丢掉了性命。因为引发了内乱,这促使赵雍的谥号中有“灵”这个恶谥。
七、汉灵帝
刘宏(157年-189年5月13日),世称汉灵帝。汉章帝刘炟之玄孙,东汉第12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汉桓帝崩,刘宏于建宁元年(168年)继桓帝位。刘宏即位后,宦官得势。刘宏在宦官侯览、曹节扶持下,搜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处死。
刘宏在位期间,公开标价卖官,大修宫室,一任宦官横行,田野凋敝,仓廪耗空,终激发黄巾军大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病逝,终年34岁。对此,在笔者看来,东汉王朝可以说是灭亡于汉灵帝手中,这促使其去世后获得了“灵”这个恶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