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厝村:美丽转身进行时
文_蔡飞跃
许厝村白鹭溪
万物丰茂的仲夏时节,怀着探究的心情,行走葱茏而充满活力的辋川镇许厝村,开始深度解读这片土地的发展蓝图。镇政府黄镇长对于这次采访特别重视,吩咐林副镇长陪我走访。
许厝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文波还年轻,他出生于1980年。交谈中,我对程文波毕业于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专业却没有从医感到好奇。他这样解释:“父亲从小以打石为业,四海为家。
我上学期间的寒暑假,都会去给父亲当帮手,慢慢地对石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他接着说:“2001年医高专毕业后,我又一次往广东省惠来县找父亲,发现当地还没有人办石材厂,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商机,便痛下决心弃医从事石材事业。经过精心经营,企业终于站稳了脚跟。”2021年10月许厝村“两委”换届,为了家乡的发展需要,程文波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丢下苦心经营20年的企业,从广东回到许厝参加竞选并当上村干部。
程文波对于村情是熟悉的,他一边走一边讲解:许厝村是惠安县革命老区村,位于辋川镇万亩走马埭平原西北部,全村分为埭岸头、法石、许厝、赵炉、下湖等5个自然村,3600多人口。我很早就知道,走马埭基本农田保护区方圆近10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程文波的介绍让我明白,走马埭基本农田保护区横跨辋川、螺城、螺阳等镇,以辋川镇为主体,属于许厝村的有1800多亩。
高架桥下许厝村的“海水稻” 王劼睿/摄
古村的六月,稻田绿油油的,到处呈现希望的色彩。徜徉碧波荡漾的锦阳溪、白鹭溪畔,我很快意识到,许厝村能够成为辋川镇农业大村,得益于有溪有湖。俗语说:“靠田吃田。”许厝人因地制宜,在1800多亩耕地以及600多亩山坡地下足工夫,依托纵横交错的水系,引导农户多种形式的规模融合经营,以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或更多形式的合作,多年来已培育明瑞、亿鑫、坤德、鸿丰、鑫源等专业合作社和博森隆农业综合场,并且以亿鑫、坤德农场等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我关切问起村里的几个合作社的种植情况,程文波说,它们分工不同,有的主要种植水稻,有的栽种西红柿、西兰花等蔬菜,通过专业合作社和引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由于土地租赁承包范围不断扩大,全村土地流转163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好地带动农户的利益实现联结,解决了周边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随着第一产业的兴盛,山坡地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自2017年以来,博森隆农业综合场在省、市特派专家指导下,主抓温控大棚和林下仿野生栽培,引种金钗石斛等药材,年产值160万元,培训20多位村民上岗,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
扩大耕地面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许厝村把目光瞄准村边的盐碱地,引进农业新技术改良成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水田。农户在这片400多亩改良田栽植水稻,从中得到实惠。
这是一块生机盎然的热土,当我们走过几个不大的湖泊,一方“2021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大型标识牌为我们提示,这是明瑞淡水养殖专业社与许厝村合作的127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惠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给予技术支持,派出专家跟踪指导,明瑞合作社每年在这个基地创造1200万元的产值。举首四望,溪流清澈如镜,夏风摇曳细柔的水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它们渐飞渐远的身影引我打开进一步解读许厝的思路。
“我想看一看村容村貌!”镇、村干部满足我的要求。我们走过一座座自然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繁茂规整的绿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程文波作为土生土长的许厝人,即使在广东开办石材厂期间,逢年过节都会返乡与亲人团聚,他对2017年之前许厝的杂乱村貌记忆颇深。
“上一届村‘两委’为改变村貌做了许多实事。”程文波说道。5年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硬仗打响,当时的村“两委”以“生态宜居”为引领,带动村民深入开展这项行动。至2020年底,改造户厕300座,碉堡式旱厕基本拆除,提升改造小型冲水式公厕和新建了公厕。为了保持环境清洁,组建了一支12人的保洁队伍。随之启动内沟河清理和赵炉文化广场、锦阳溪亲水口袋公园、惠腰公路两侧改造提升,完成12栋裸房整治以及“四旁绿化”……由于成绩突出,许厝村先后获评福建省级乡村治理试点村、泉州市“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和惠安县乡村振兴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许厝微景观 刘伊林/摄
好的工作思路,是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也是有力量的。程文波接手村“两委”的全面工作后,把选择和实现适合持续发展的道路摆上议事日程。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时,收集到不少有益的建议。许厝田园风光秀丽,遍布5个自然村的闽南古建筑以及革命老区村红色文物都有自身的文化价值……程文波集思广益,决心带领村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构筑创业平台,助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以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创新!程文波与班子成员很快达成共识。他们采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将“农村人居环境”“爱国守法、移风易俗”“志愿奉献、美丽庭院”纳入评议项目,并详细列出扣分项,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成五个评分组,对15个村民小组逐户定期评议,及时将结果在公示栏公布,对优胜户进行表彰,“小积分”凝聚“大力量”,村民们在“比、学、赶、帮”中提高素质。且行且看,行至许厝村老年活动中心,巷口墙上的“六尺巷”标志牌格外醒目。这条不足百米的巷子本来很窄,住着陈、程、王三姓6户人家,出入极为不便。几个月前,巷尾的村民翻建旧屋,建筑材料无法运入,便与巷口陈姓村民商量先拆除围墙,待房子翻建后重新恢复围墙。陈姓村民一家通情达理,不仅同意拆墙让路,而且愿意将自家庭院永远往里面撤让。陈姓村民的朋友陈总听说此事,也爽快将自家的围墙往里面收缩。在村“两委”的促成和协调下,其他几户村民也纷纷行动……一条现代版的“六尺巷”在短期间内形成。
六尺巷盛开的文明花,仅仅是许厝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厝村经常开展有奖竞答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润物细无声,村民们自觉参加义务保洁等志愿服务,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有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党建文化和新时代精神文明正在许厝村弘扬。
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美丽转身时,村党支部重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近3年来,班子成员交出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作为农业大村的许厝,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才能助力粮食丰收,班子成员积极争取资金,2021年,完成溪道整治清淤和挡土墙砌筑,原机耕路红树林水闸路、法石路至海堤岸也实现硬化……2022年新建近900米排洪沟挡墙、消力坎17道,又完成许厝至法石自然村水沟清淤及水沟条石挡墙的重砌……2023年上半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竣工验收,锦阳溪内港清游整治工程也已完成……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感人故事,许厝村为了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低头沉思,许厝村凝心聚力抓产业,引导流转大户发展农业生态园,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村第一产业的兴旺注入活力,随着种养植品种、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和销售渠道的畅通,入社农户的利益得到保障,促进了田园综合体的打造。
当有了明确的目标,前行的脚步便能迈开。许厝村素有传承优秀文化的传统,清朝出过“恩进士”程道南和武举人胡熊等先贤,村里的宝林古寺、许厝凤山社、赵炉凤山宫、陈氏家庙、仙掌峰和革命老区村的红色文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与村边的红树林湿地,开发后都有理由成为“文旅”的亮点。
许厝村湿地公园及钓鱼场 王劼睿/摄
一座村庄,有一座村庄的故事。有时一块石头,也有一个故事传扬。法石自然村的一块巨石屹立村中,因程道南在石上留下“仙掌峰”墨宝而富有文化气息。2022年,村里投入20多万元对巨石周边进行清理平整、铺装人行道和绿化,而且配套建设休闲凉亭等微景观。如今,法石广场已成为宾客乐访的景观。
在我的印象中,拥有红树林湿地的乡村并不多,许厝人对村边的这片湿地非常珍惜,决定将其建为红树林湿地公园,2020年开始启动,目前清淤基本告竣,已配套筑建凉亭等附属建筑,公园的轮廓已初步形成,红树林在风中诉说着水乡古韵。
文旅有机融合的背后,是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激发乡村振兴“软实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许厝村“两委”和乡贤商定邀请文化人到许厝做客,经过生活工作在泉州市区的“许厝媳妇”胡雅真“牵针引线”,泉州市作家协会组织50多位作家深入许厝村采风。
作家们在挖掘和发现风土人情,以及村民的时代精神中寻找闪光点,他们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发表在不同报刊和公众号,扩大了许厝的知名度,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游览,成为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例证,由此激发起许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热情。
整治一新的法石生态公园一隅 刘伊林/摄
“镇政府即将启动的锦阳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的建设,工程预算1000多万,给许厝的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许厝正在结合四季农时和传统节日规划研学、旅游线路,将吸引更多学校师生、游客前来研学或农耕体验,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程文波感慨,“许厝村已真正步入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它的美丽转身定能提速经济的腾飞。”
从程文波的坚定眼神中,我看到了许厝发展的光明前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