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补滑坡、地方财政收紧及局部产能过剩,垃圾发电行业迎来发展“拐点”,企业该如何突围?
文/周红丽 孙露
作者供职于天津国资研究院
2012年国家发改委颁发《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这一里程碑政策文件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至此,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步入十年黄金高速发展期,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2年84.83%上升至2022年99.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从2012年44.6万吨/日上升至2022年110.94万吨/日,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从2013年30.1%上升至2022年72.5%,垃圾焚烧成为最主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伴随国补政策调整滑坡、地方财政持续收紧、新增项目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产能过剩、欠费欠款、入炉垃圾不足、投运项目“吃不饱”等诸多问题,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行业发展新趋势
行业建设高峰已过,步入低速增长期。根据住建部数据,2022年我国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达到2.44亿吨、0.67亿吨。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达到80.47万吨/日,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9.48万吨/日,焚烧处理率分别为79.8%、55.2%。
202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当前,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满足我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需求,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根据北极星固废网数据,2022年、2023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新中标产能规模分别为3.98万吨/日、3.35万吨/日,自2020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新中标产能逐年减少。
2014-2021年,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新增投产产能保持增长,其中2021年达到15.17万吨/日,2022年出现明显下降,降至8.51万吨/日,随着新增中标项目的减少,预计2023年之后新增投产产能持续减少,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逐渐从增量市场发展转向存量市场竞争,步入低速增长期。
市场进入深度整合期,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整体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6月,光大环境在手产能超15万吨/日,位居行业第一,在手产能超5万吨/日的有三峰环境、粤丰环保、节能环境,分别为5.96万吨/日、5.45万吨/日、5.09万吨/日。
垃圾焚烧发电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般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具有运营期长、区域垄断的特点,进入壁垒较高。未来随着国家补贴逐渐退坡、环保监管日益趋严,部分小型企业或主动退出或被动淘汰,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整合项目资源,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以日本为例,市场进入成熟期后,垃圾焚烧厂数量从最高峰的6000多座减少为1000多座,其中三菱重工、日立造船、田熊株式会社、川崎重工等企业占有绝对份额;而在美国市场,仅卡万塔一家就占据了将近70%的份额,处于寡头垄断地位。
区域发展不均衡,增量空间来自中西部以及县域。垃圾焚烧发电区域发展不均衡,近年来东部沿海省份垃圾焚烧项目集中落地,产能接近饱和,未来产业主攻方向为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天津、江西、海南、浙江、河北、河南、福建、江苏、四川、山东、云南、安徽、湖北、广东、山西、宁夏、贵州、重庆、广西、上海、甘肃和辽宁22个省(区、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过60%;黑龙江、湖南、吉林、北京、陕西、新疆和内蒙古7个省(区、市)在40%—60%之间;西藏、青海2个省(区)和新疆兵团不足40%。
此外,目前大中城市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随着《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战场向县级地区转移。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大陆地区共开标35个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含EPC、新签约),数据明显高于2021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其中,服务于县级市的项目有21个,占总数的60%,且普遍以500吨/日的小型项目为主。
提质降本增效,不断提升运营能力是关键。“产能过剩”“国补退坡”等多重因素倒逼企业加快精细化管理转型,通过提质、降本、增效,不断提升项目运营能力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实现内生增长、保持盈利的核心要素。例如,龙头企业光大环境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整体运营成本持续下降,运营服务收益比重持续提升,2023年建造服务收益同比下降42%,运营服务收益同比增长2%,占总收益比重达到76%。浙能锦江环境致力于WTE(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的设计、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通过绿色技术提升WTE设施的运营能力并拓展上下游业务,提高集团运营的可持续性。2023财年WTE业务收入占比91%,毛利增幅2.8%。WTE业务毛利占比在集团业务占比由2018财年53%稳步提升至2023财年的92%水平,WTE业务比重持续增加,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上升1.7%,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企业如何突围?
一是以增强运营能力为核心,不断提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效益。重视对现有存量项目潜力的挖掘,积极通过拓展垃圾来源、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发展热电联产增加供热销售业务和收入等多种方式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技术研究、工艺创新,培养专业运营团队,提升存量项目效益。开发与县级地区生活垃圾清运量相匹配的小型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设备,提升县域小型垃圾焚烧项目经济性。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推进数智化电厂建设,实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管理精细化、流程数字化、工业设备智能化,提升发电项目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
二是加强市场开拓,实现固废综合处理全产业链发展。在横向产业链上,加强餐厨、污泥、危废、医废、固废等多污染物“焚烧+”协同处置。在纵向产业链上,积极拓展环卫一体化项目,布局医废、有色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环保监测与咨询业务等。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实现固废综合处理全产业链布局。静脉产业园模式作为实现“无废城市”的主要手段,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重庆为例,根据《重庆市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十四五”期间,打造3个工艺技术水平一流、协同处置效应明显、生态环境友好的综合型静脉产业园。2030年前,重点培育8个综合型静脉产业园。到2035年,全市共打造24个静脉产业园。
三是积极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根据发改委等政策文件,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达到中央补贴上限的,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同时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项目可优先拨付资金,为行业未来新的收入来源,减少补贴下滑带来的影响。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信息,2024年2月,常州绿色动力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绿色动力)上架合计70248个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电力为0.72亿千瓦时),上架价格为30元/个绿证(合0.03元/千瓦时),为首批挂牌交易的垃圾焚烧发电绿色电力证书。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旺能环境)上架了1个绿色电力证书试水,上架价格为40元/个绿证。
虽然目前绿证交易市场尚不活跃,但在未来价格机制逐步完善以及与碳市场的衔接和协调下,绿证交易价格有望提高并形成稳定预期,推动垃圾焚烧企业现金流改善。业内企业可以建立碳资产数据库,研究绿电、绿证、CCER碳交易,落地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在已有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外提供定制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碳资产管理与开发等咨询服务。
四是拓展蓝海市场,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业务领域。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目前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结合自身竞争优势与资源禀赋,着手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业务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打开未来的发展空间。
例如,三峰环境与合作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工商业储能业务,努力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伟明环保围绕低碳环保领域开展业务布局,通过介入高冰镍和电池材料制造相关低碳业务,拓展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天楹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圣元环保聚焦城镇固液废处理主业发展的同时亦积极开拓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业务。业内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投资等多种形式,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先发企业,积极布局风电、光伏、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业务领域。
时代拐点已经到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面临的当前形势对于业内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阶段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环境日趋向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在处理技术、装备制造、排放监管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业内企业需要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化挑战为机遇,强化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精益运营、市场拓展、业务转型,突出重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tg@inengyuan.com
绿证核发与交易规则确定,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再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