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锻铸“空降铁拳”

0
分享至

2023年9月26日,空降兵某部在陌生地域组织物资空投训练。刘冰冰/摄

9月10日,在空降兵成立74周年来临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活动走进空降兵伞塔,数百名官兵、驻地党政军代表和老一辈伞兵人齐聚伞塔下,共同追忆伞塔历史、打卡红色地标,通过向伞塔宣誓、横幅签字、微课串讲、观摩体验“伞兵训练的一天”等系列活动,感受空降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英勇顽强的奋斗史。

伞塔于1956年6月建成使用,是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85米,塔的上部设有3座莲花形悬臂跳台,塔内楼梯为螺旋式上升结构,塔顶上端设有避雷针和五角星装饰,远远望去醒目壮观,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塔”,是空降兵一段时期伞降训练的重要载体,被誉为“伞兵的摇篮”。

伞塔还是当时唯一一座军民共建共用的跳伞塔,带动了全国全民跳伞运动兴起。1979年8月,在成功举办最后一届全国伞塔跳伞邀请赛后,开封伞塔正式停止使用,累计完成20多万人次跳伞训练。2017年,伞塔被河南省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空降兵从这里迈出了从天而降的第一步,伞塔见证了一代代空降兵人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的历史,已然成为空降兵部队的精神图腾。近年来,空降兵某部坚持以文化人、为战育人,聚力“伞塔”文化特色品牌,把伞塔打造成以“一塔、一馆、一区、一墙”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基地,激励着一代代空降兵官兵开拓进取、矢志打赢。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伞塔下重温军人誓词。许洋/摄

走进伞塔国防教育基地大门,伞塔塔身“伞兵的摇篮”五个金黄色大字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塔下不远处停放着一架退役的运-8飞机,周围展陈着各类火炮武器,庄严而威武。东边的缅怀先烈墙上,用浮雕的形式记录着该部组建以来的重大事件。在西边的伞塔印记馆中,通过文字、影像、模型、实物等形式展出了伞塔从建设到使用的一系列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置身伞塔国防教育基地,仿佛与历史“对话”、与英烈“交谈”,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在这里被完整呈现。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当天9时,“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向伞塔宣誓活动正式开始。600余名官兵在该部“常胜模范连”连长龚成平的带领下,面对巍峨的伞塔重温军人誓词。

拳拳爱国心,铮铮誓言情。主席台上,参加仪式的一位老兵让现场人员敬佩不已,这位95岁高龄的老前辈王福荣,是新中国第一批跳伞员,当时排在“空降第一腿”崔汉卿之后,跳第二名。虽然老前辈满头银发,但誓言铿锵,透射出第一代伞兵人用血性胆魄书写忠诚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宣誓结束后,官兵们相继在横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落笔虽无声,但坚定有力的字迹,诠释着官兵们在践行强军梦征途中的信心与决心。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激励着该部官兵不断发扬传承“第一敢争、红旗敢扛、危险敢上、重担敢挑”的战斗精神。

“那会儿,能坐上飞机跳伞是伞兵梦寐以求的事。即便是伞塔训练,机会也十分宝贵,要经过重重考核把关。我们都拼了命地训练,哪怕受了伤也咬紧牙关坚持,就怕没有上伞塔训练的机会。”在缅怀先烈墙前,“伞塔下忆传承”微课串讲活动展开,王福荣老前辈对当年训练的场景记忆犹新。

王福荣在台上精神抖擞,与官兵们一同回顾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讲到关键处,他激动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比划起当时的情景,让官兵们更直观感受到当时训练的艰难和不易。

“前辈,当时你们在伞塔上是如何训练的?”互动中,前不久刚下连的新兵李川问。虽然已跳过7次伞,但仰望着高耸的伞塔,李川的脑海中还是难以想象当年先辈们是如何利用伞塔开展伞降训练的。

“把跳伞员与降落伞一同拉升至悬臂跳台,降落伞张开后放下,模拟跳离飞机时降落伞张开后到着陆的过程。”王福荣指着伞塔顶端伸出的3座悬臂跳台,向大家描述当时的训练情景。

“你们不害怕吗?”面对官兵的提问,王福荣的回答掷地有声:“怎么会不怕?但我们不是怕死,是怕完不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当时,空降兵正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训练都搞不了,哪有能力升空跳伞!”

王福荣的回答让年轻官兵们赞叹不已:“为快速形成战斗力,部队组建第二天就抽调骨干突击进行试验性伞降训练。仅仅经过11天的地面训练,第一批62名伞兵就从机舱跃出,完成新中国空降兵首次跳伞。”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伞塔下进行伞降训练演示,骨干对背伞情况进行检查。肖艳飞/摄

85米的高度,是空降兵起步腾飞的基点,彰显的是老一辈空降兵不畏险难、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在伞塔的助力下,空降兵部队快速积累了实践经验,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各类复杂条件下的空降空投技术。

对于该部“常胜模范连”官兵而言,伞塔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在伞塔精神的感召下,该连一代代官兵践行着“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常胜不衰、永做模范”的初心和誓言。

那年,该连机动千里,成建制参加跨区域空降战斗演练,飞机飞临任务空域时,空中气流不稳定,空降气象条件更是达到了跳伞的“安全临界值”。因飞机颠簸不止,二级上士李锦波多次摔倒膝盖磕出了血;排长邱乐周牙齿被撞碎;下士王兴康扭伤了脚踝……有着丰富跳伞经验的一级上士张见回想起那次任务至今心有余悸:“当时跳伞的气象条件太恶劣了,是否能安全离机大家心里都没底。”面对恶劣的空降环境,在离机信号灯响起的那一刻,全连官兵目光坚定,踊跃跳出机舱。

也正是因为他们跳伞果断,才把握住最佳时机,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对“敌人”实现了“完美一击”,圆满完成后续各项战斗任务。提起当时离机的感受,王兴康目光坚定地说:“危险面前,老一辈空降兵都义无反顾,我们这一代有什么理由不勇往直前。”

在该连,上的第一堂课是伞塔下话传承,写的第一篇周记是《我给伞塔写封信》,参观的第一个场所是“伞塔印记馆”……连长龚成平介绍,他与指导员唐可在带兵过程中注重用红色地标伞塔为官兵搭建“精神阶梯”,在伞塔精神激励下,官兵们奋勇争先,能力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近年来,在伞塔的感召激励下,该连先后圆满完成跨区域集群伞降、基地化野战化训练、新装备试验性训练等重大演训任务。连队先后有10余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 “猎人”集训,数十人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立功受奖,20余人考上军校,连队连续多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如今,伞塔虽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但作为重要历史文物和标志性建筑,承载着空降兵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官兵在精武强能的路上,不断挑战极限、开拓进取,书写新的篇章。

“红色地标是最好的教科书。”该部魏月明表示,红色资源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智慧、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铸就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讲好空降兵故事,让官兵明白奋斗的意义,激发大家奋斗内动力最生动的教材。在伞塔的砥砺下,该部形成了“忠勇、胜战、实干、开新”的常胜精神,每逢新兵、新毕业干部入营,老兵退伍、演习出征等重大活动,他们就会在伞塔下举行各类活动,激励大家的忠诚意识和胜战血性。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空降空投训练场,进行排除拖拉课目训练。许洋/摄

“三肿三消,才上云霄”这句口号让空降兵部队每名官兵都深有体会。它意味着要想拿到登机跳伞的“登机牌”,就必须要经过“精益求精”的训练。

“地面苦练,空中精跳!”9月10日,在该部空降空投训练场可以看到,官兵们利用离机、平台、吊环、模拟架等训练器材井然有序地组织伞降训练,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回荡在营区上空。放眼望去,从地面动作到跳离飞机,从空中操纵到伞降着陆,空降兵伞降一整套训练流程在这里得到实践。

在地面动作训练中,战士们含胸、缩脖、弯腰、屈腿的“蹲离机”姿势让人印象深刻。据施训教员刘璞介绍:“人员跳离飞机瞬间,空中风速很大,只有经过这样不断的姿势定型练习才能确保离机安全。”

“跳!”在两米多高的三级平台上,教员一声令下,几名官兵果断跳下。“嘭”的一声,双脚着陆后的姿势和跳离平台时基本一致。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来,整个身体动作还能保持不变。“平台和吊环训练,是为了练强大家腿部力量,要求在着陆时膝盖、脚后跟、脚尖‘三点’并齐并拢,确保在各种复杂地形下的着陆安全。”现场教员仔细讲解该课目训练的重要性。

在训练场一角,几台该部自主研发的“抗眩晕模拟器”引人注目。“跳伞员离机后至开伞前,只有短短几秒,这几秒很关键!”现场组训的贺健说,“在这几秒钟内,受离机姿势、合成风等因素的影响,跳伞员在空中会旋转翻滚,产生眩晕感。我们利用模拟器开展适应性训练,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官兵抗眩晕能力和心理素质,还有助于官兵练习收腿姿势和离机动作的定型。”他进一步介绍,跳伞员出现眩晕,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状态,遇到主伞不开、伞绳绕伞顶或两伞相插等特情就无法正确处置。所以,无论老兵还是新兵,抗眩晕都是地面模拟训练中的“必修课”。

在整个训练场,最受关注的是“综合模拟架”,数十米滑轨直接从伞降训练场延伸至营区外的野外综合训练场。“模拟架模拟登机到着陆的全过程,可以综合检验跳伞员离机动作、特情处置、空中运动状态、心理素质等伞降技能。”该部教员马小光介绍,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走向深入,训练难度强度持续增大。为了提高训练质效,他们上下努力在创新模式、改进手段上下功夫,广泛征集官兵意见建议,集智研发出模拟实跳环境的多类型空降训练器材,让训练质效迈入“快车道”。

在巍峨伞塔的注视下,近年来,该部先后在高原、山地、戈壁等复杂环境下,多次完成跨区域空降对抗演练、红蓝对抗演习、新机型试验试训等重大任务,实战化训练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部队战斗力实现了新跨越。

参加完“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活动,新兵张亚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坚信年轻一代空降兵一定能够像先辈们那样,不畏险难、勇往直前,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9月10日,空降兵某部官兵在空降空投训练场,利用自主研发的“综合模拟架”进行伞降模拟训练。肖艳飞/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杨怀远 韩宁 肖艳飞 李洋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22746文章数 5920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