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领域两家公司——艾伯维与百济神州再次对簿公堂。行业媒体Fierce Biotech 近日报道,艾伯维对百济神州提起诉讼,直指后者在BTK降解剂的研发过程中窃取了艾伯维的商业机密。百济神州发言人否认了这些指控,并称艾伯维此举是“为了阻止BGB-16673的开发”,公司将“开展坚决辩护”。
自伊布替尼与泽布替尼开始,艾伯维与百济神州在血液肿瘤领域就“掐”起来了。
艾伯维称前员工跳槽并“带走”商业机密
在最新提起的诉讼中,艾伯维的律师表示,百济神州“引诱并鼓励”该案被告,即前艾伯维科学家刘华清(音译)跳槽并分享其在艾伯维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关于艾伯维针对血液系统肿瘤的BTK降解剂开发项目的专利信息。
该诉讼主要围绕艾伯维在研BTK降解剂候选药物ABBV-101,目前正处于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一期临床阶段。百济神州方面,品种编号为BGB-16673,用于三线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前不久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快速通道资格。与传统BTK抑制剂(包括艾伯维与强生公司联合开发的伊布替尼及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相比,这一新的在研药物阻断了蛋白的部分功能,能够彻底降解相关蛋白质。
根据诉讼,刘华清于1997年到2013年在艾伯维前身雅培制药工作,并在艾伯维从雅培制药分拆后继续在艾伯维工作至2019年退休。艾伯维律师补充,刘华清起码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担任艾伯维BTK降解剂项目高级科研专家,其领英页面显示,刘华清随后立即跳槽到百济神州,担任执行董事。
艾伯维在诉讼中指出,当刘华清仍在艾伯维工作时,百济神州便“发现、瞄准并吸纳其离开艾伯维,加入百济神州与之竞争的BTK降解剂项目”,诉讼还称百济神州对刘华清感兴趣的原因“超出了其作为科学家的能力”。艾伯维法律团队随后还陈述,公司癌症领域竞争对手引诱并鼓励刘华清违反保密协议,“窃取艾伯维BTK降解剂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提供给百济神州,并最终在百济神州应用相关信息。”
艾伯维认为,在刘华清加入半年内,百济神州便首次提交了一系列专利申请,这些申请使用并披露了艾伯维BTK降解剂的商业机密。艾伯维还宣称百济神州在专利申请中披露的BTK降级剂“使用了刘华清在离职之前开发的商业秘密和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很多方面都与之相同”。
百济神州否认指控:开展坚决辩护
百济神州方面则有不同看法,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百济神州否认了艾伯维的指控,并称将开展坚决辩护,捍卫自身知识产权。
“我们认为该诉讼意图阻碍BGB-16673的开发进程,BGB-16673是目前临床开发中进展最快的BTK降解剂。百济神州早在艾伯维首次申请BTK降解剂专利数年之前就已为BGB-16673申请了专利。”百济神州分享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例患者在BGB-16673全球临床开发项目中接受了治疗,该项目启动时间早于艾伯维项目数年。
百济神州表示,公司聚焦推进BGB-16673开发项目不会因此项诉讼而中断,该药物具备成为使用BTK抑制剂后发生疾病进展且选择有限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的潜力。
在血液肿瘤药物方面发生诉讼,对艾伯维和百济神州来说,并不新鲜。2023年夏天,艾伯维便在一份诉讼中声称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侵犯了其伊布替尼的一项专利。
百济神州去年提交的一份证券文件显示,当年10月,监督此案的法院决定搁置对百济神州的侵权诉讼,并等待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专利的审查结果。今年5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同意了百济神州的申诉,预计将在一年之内就专利有效性作出最终决定。
BTK抑制剂的“对头”
在BTK抑制剂领域,艾伯维与百济神州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
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等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目前全球已有5款BTK抑制剂获批,分别为伊布替尼(强生/艾伯维)、阿卡替尼(阿斯利康)、替拉鲁替尼(小野制药)、泽布替尼(百济神州)、奥布替尼(诺诚健华),血液肿瘤是各个产品的集中布局领域。
其中,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于2013年获批上市,引导血液肿瘤治疗领域革命性突破,销售规模也水涨船高,目前已给艾伯维带来数百亿美元营收,市场占有率也一度绝对领先,2021年,伊布替尼市场占比达到87%。
泽布替尼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于2019年11月获美国FDA优先审评上市,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出海的本土创新药,并于2020年6月在国内获批上市。随着适应症的扩大,泽布替尼逐渐打开市场,也在抢占着伊布替尼的市场份额。2020年,上市第二年的泽布替尼为百济神州带来了4170万美元的营收,同时期伊布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94.42亿美元,但到了2023年,泽布替尼不仅销售额接近12亿美元,还成为中国首款进入“十亿美元分子”俱乐部的“重磅炸弹”药物。要知道,在生物制药领域,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药物,通常被称为“重磅炸弹”药物。一款“重磅炸弹”药物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企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商业化成就,也证明该药物具备治疗的变革能力。泽布替尼在获批4年后便成为“重磅炸弹”药物,更是高速,数据显示,其他“重磅炸弹”药物平均花费的时间约为10年。今年上半年,泽布替尼的全球销售额为11.26亿美元,伊布替尼为32.25亿美元,两者差距越来越小。
“头对头”试验是双方的一次正面较量。2022年12月,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期间,百济神州公布了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在全球3期头对头研究ALPINE试验中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终期分析结果。数据显示,除更优异的疗效,泽布替尼还显示出更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所谓头对头研究,即以临床上已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对照开展临床试验,目的是对药物疗效或安全性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对比。在头对头研究中,又分为优效性研究和等效/非劣效性研究,优效性研究是为直接验证一种药物是否优于另一种药物,具备更强的疗效与安全性。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132亿美元,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64亿元。在研的BTK降解剂又因能解决BTK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备受关注,在研发阶段,两家本就竞争激烈的对头就“掐”起来了。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秀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