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文盲率21%,我国文盲率不到3%!两国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

0
分享至

你能想象,美国人连自己国家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里嘛?不光不知道本国位置,美国人对大部分国家的地理位置都没概念。

美国人在地理上的无知经常被人调侃。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实质的问题,即文盲率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



对比之下,我国在上世纪中后期就降低了普遍文盲率,到本世纪的文盲率更是只有3%。

而你知道美国的文盲率有多高吗?甚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降反增。今天,就来看看中美之间在教育普及化方面究竟存在哪些差距。



三分之二的地理盲

2017年,《纽约时报》在国内曾做过一项关于地理知识的公开调查。参与调查的对象共1746人都是成年人。

他们不知道朝鲜在世界上的具体位置,很多人甚至以为朝鲜在西亚地区。最终的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参与者,不知道朝鲜究竟在哪个位置。



这还不算离谱,更离谱的是,在参与者中,竟然有232人找不到美国自己的位置。虽说这一比例较低,但两百多个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国家在哪里,这要是在中国几乎不可想象。

类似的调查此前就进行过。比如美国人极力支持以色列,然而多数被问到的美国人,连以色列具体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

20多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超过60%的美国成年人,连伊拉克具体在哪都不知道



就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17年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时,居然针对非洲能凭空说出一个叫“南比亚”的国家。

事后媒体嘲笑特朗普,非洲名字里带“比亚”的国家太多了,特朗普或许是想说赞比亚和冈比亚的吧。



有人认为,美国人在地理上的无知就是自大的表现。毕竟多年来世界第一当惯了,多数美国人都沉醉在资本主义的疯狂享乐里,根本不愿意睁眼去看看世界。

但也正是这种心态,慢慢助长了无知乃至最终滋生出了文盲。

21%的文盲率

2013年,美国国内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国内有高达3200万的成年人口,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这14%的人口几乎不怎么识字。



此外,还有高达21%的成年人,阅读能力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水平。甚至有19%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成年人居然不识字。

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东北部地区文盲率最低。这里也是美国知名高校最为集中的区域,人们受教育程度高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中南部的一些州,比如美国经济倒数第一的密西西比州,文盲率同样在全美最高。被外界时常调侃的“红脖子”(农民),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一区域内。



这是美国自己调查的数据,而联合国在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在2018年的文盲率高达21%,同一时期的我国只有3%。

差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因为这不符合多数人对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认知。在多数人看来,美国综合国力排在世界第一位,那么其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应该更高。

然而这种认知明显是错的,或者说美国打破了这种认知。对比之下,我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轻松完成了扫盲。



中国是这样扫盲的

20世纪,大部分中国人也是不识字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国内5.5亿的人口中,4亿以上的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文盲率高达80%以上。

如果从城乡差距来看,彼时农村的文盲水平无疑最高,有些偏僻的乡村甚至找不出来一个识字的人,文盲率达到了95%甚至接近百分之百。



“文盲”一词特指成年人中,不识字或者识字量少的群体。有些成年人终身不识字,连名字都写不出来。有些成年人识字量少于正常水平,正常的阅读或者简单的书写都完不成。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内不但拥有大量已经成年的文盲,青少年的入学率也很低。幼儿的入学率只有20%,初中的水平更是只有6%。



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解决文盲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多数人在成年后还是不识字,要让国家快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50年代初就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推动的扫盲,不仅仅是提高青少年的入学率,而是一并教成年人识字。



于是一个很奇特的场面就出现了,从城市到乡村,工作劳动之余出现了大量的扫盲班。这些教人识字的学习班,都是特别针对成年人的。

家里如果有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可能都会跟你说过,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同班的学生里有的年纪已经很大。

而这种现象,就是当初扫盲的时候,让年龄大的孩子跟初入学的孩子,混合学习的情况。



1952年到1956年,这是国内第一阶段的扫盲运动。1956年到1958年为第二阶段。1958年到1960年为第三阶段。

经过3个阶段的初步扫盲,高达1.5亿的成年人,从原来的不识字状态,掌握了基本的阅读乃至书写。



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入学率也在持续提升。也就是说,1949年后出生的中国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都在青少年时期入学接受了教育。这也意味着,完全不识字的人几乎不存在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化。任何未成年人都得上学,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上学甚至是违法行为。



21世纪初,国内成年人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0%以下。青壮年的文盲率,也就是1949年后出生的中国人,更是降低到了4%以下。

时至今日,国内的文盲率降低到了3%以下,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文盲率为2.67%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剩余的不识字的人,基本都是1949年前出生的老年人了。而眼下的青少年,可以说百分之一百都是识字的。



综上所述,我国用了70多年的时间,把一个文盲遍地走的国家,变成了人人都接受过教育的国家。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教育普及化的成功。教育资源不再像古代,只垄断在少数人手里。在这7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几乎不存在私立学校。

这就意味着,不管你的父亲是工人还是农民,作为学生的青少年,可以和干部公务员等阶层的子女在同一个班级学习。



差距不存在了,教育资源彻底均衡化,任何阶层的人都有权利识字和学习。也正是这种模式,才换来了当今中国低文盲率的局面。

一个很显著的例子是,印度多年对标我国,甚至想承接我们的工业产业。然而印度40%的人是文盲,60%的成年劳动者没有上过中学。劳动力素质极其低下,想要复刻我们工业化的成功几乎很难。



反过来再看美国,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美国明明比我们有钱且发展早,可他们的文盲率为什么就没有消除掉呢?

美国的教育是分阶层的

多年来,美国并不推崇教育普及化,就是说美国从上至下,并不认为国家应该出大资源推动全民教育。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教育是分阶层的。如果是中产乃至精英阶层,有人出钱资助私立性质的学校,他们的子女和后代就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美国乃至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私立性质的。在这些大学校园里,不能说完全看不到平民阶层的孩子,可绝大多数都是中产和精英家庭的孩子

反观平民阶层,由于美国各级政府有着很大的自治权,各地和各个城市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存在很大差异。

有些地区贫穷,投入的教育资源少,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上一般的公立学校甚至不上学。即便在学校内,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低于私立学校。



在这种局面下,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穷人的教育资源投入甚至在减少,精英群体的教育资源在不断加大。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育分出了阶层,进而也就产生了不公平。

有一种观点说,美国公立学校普遍推行所谓的快乐教育即不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只要他们在步入成年人行列之前快乐就行。



这种观点不能说错误,但从本质上来看,并非人为推动而是因为教育阶层的差异化,自然就形成了。

简单来说就是,精英阶层拥有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每年各种私立学校还会收到各种私人捐款,他们的教育资源雄厚,由此形成了马太效应越来越好。

而平民阶层,他们只拥有政府每年定期拨付的教育资源。比如一个学校想要招募更好的老师,他们也出不起更高的工资。



反倒是教育投入越来越少,会导致教师队伍更加流失,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他们的学校可不就只剩“快乐”了。

所以本质就是,美国的教育分了阶层,没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普及化。他们依据自由的市场流通原则,让优质资源集中在了少数群体手中。

如此一来,多数平民阶层出身的人,可能识字或者不识字,这样社会整体的文盲率自然就居高不下了。



而美国要想打破文盲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首先就得打破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让所有的教育资源均衡分摊。

但很显然,美国是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只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不会自动均摊到每个人身上。



结语

所以说,美国的文盲率高,实际上就是彻底自由化的市场选择的结果。这和其他诸如印度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在于,美国有教育资源,但政府并没有实施均摊措施。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情况是综合国力还未提升,教育资源还不充足,还没有资格谈论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我国则不同,几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一直提升。但不管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我们教育资源的分配一直是均衡化的。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文盲率才和我国拉开了差距。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如果美国没有调整自身政策的话,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文盲率还会加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微信终于可以自动识别已经删除你或者屏蔽你的人了,然后批量进行删除……

微信终于可以自动识别已经删除你或者屏蔽你的人了,然后批量进行删除……

新浪财经
2025-02-16 12:48:10
300张银幕,310万票房,《哪吒》海外首日之战,票房落差太大!

300张银幕,310万票房,《哪吒》海外首日之战,票房落差太大!

沧海一书客
2025-02-16 19:04:11
U20国足在超级死亡之组,吉尔吉斯斯坦预选赛2胜1平,战平了日本

U20国足在超级死亡之组,吉尔吉斯斯坦预选赛2胜1平,战平了日本

百里无心
2025-02-16 13:24:31
泽连斯基:俄罗斯必须至少撤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边界

泽连斯基:俄罗斯必须至少撤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边界

新京报
2025-02-16 07:39:07
下跪求生!中国最大汽车集团,遮羞布被扯掉

下跪求生!中国最大汽车集团,遮羞布被扯掉

象视汽车
2025-02-17 07:00:03
“游客称遭强迫购物,大巴雪天停无人区” 成都官方通报

“游客称遭强迫购物,大巴雪天停无人区” 成都官方通报

环球网资讯
2025-02-16 20:48:01
王石再预测中国未来房地产走向:若无意外,或大概率又是对的

王石再预测中国未来房地产走向:若无意外,或大概率又是对的

巢客HOME
2024-12-21 05:55:03
爱德华兹:库里给我准备了礼物 所有人都知道库里人有多好

爱德华兹:库里给我准备了礼物 所有人都知道库里人有多好

直播吧
2025-02-17 11:23:12
和女朋友同居,她的哪个习惯让你崩溃?网友:她总是要抓着它睡觉

和女朋友同居,她的哪个习惯让你崩溃?网友:她总是要抓着它睡觉

美好客栈大掌柜
2025-01-18 00:05:55
隔壁老王最喜欢的4种女人:臀部有痣,什么姿势都敢试

隔壁老王最喜欢的4种女人:臀部有痣,什么姿势都敢试

山九观主
2025-02-17 08:10:03
梅德韦杰夫: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辛纳的待遇,禁两年说只想禁一个月

梅德韦杰夫: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辛纳的待遇,禁两年说只想禁一个月

直播吧
2025-02-17 00:21:11
广州天河多个城中村宽带被加价 5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

广州天河多个城中村宽带被加价 5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

新快报新闻
2025-02-16 23:23:02
惨!72岁李立群花3000万拍科幻大片,撞上《哪吒2》,预售仅38元

惨!72岁李立群花3000万拍科幻大片,撞上《哪吒2》,预售仅38元

靠谱电影君
2025-02-16 19:36:41
波兰外长:欧洲不会建立统一军队

波兰外长:欧洲不会建立统一军队

参考消息
2025-02-16 21:41:04
悲催!一女子疑带3个月龄女儿跳江,网友:产后抑郁加上生活压力

悲催!一女子疑带3个月龄女儿跳江,网友:产后抑郁加上生活压力

火山诗话
2025-02-17 08:42:57
大伯退伍后一直未娶,却和母亲传出“流言蜚语”,那晚撞见我哭了

大伯退伍后一直未娶,却和母亲传出“流言蜚语”,那晚撞见我哭了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1-30 08:10:02
突然宣布!澳洲全面禁止,中国人买现房!

突然宣布!澳洲全面禁止,中国人买现房!

澳洲财经见闻
2025-02-16 11:48:42
《哪吒2》江苏票房超10亿!苏州、南京、无锡三市领先

《哪吒2》江苏票房超10亿!苏州、南京、无锡三市领先

上观新闻
2025-02-16 22:25:04
当年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4年后辞职,17年后变成了这样

当年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4年后辞职,17年后变成了这样

清风游史
2025-02-14 13:57:07
《蛟龙行动》撤档最大受害者出现了:《射雕》成2025春节档倒一

《蛟龙行动》撤档最大受害者出现了:《射雕》成2025春节档倒一

小龙影音坊本坊
2025-02-17 00:00:04
2025-02-17 11:48:49
百科密码 incentive-icons
百科密码
专注趣味科普人文百科。
1331文章数 52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俄乌一旦和谈成功 泽连斯基应担心会否受到清算

头条要闻

媒体:俄乌一旦和谈成功 泽连斯基应担心会否受到清算

体育要闻

詹姆斯因腿部不适 不会出战全明星正赛

娱乐要闻

热搜爆了!25岁女星突然死亡,警方介入

财经要闻

"王炸组合"来了!DeepSeek朋友圈挤爆了

科技要闻

官宣!百度搜索将接入DeepSeek

汽车要闻

2月底上市 小米SU7 Ultra银色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健康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非遗版春节|古法滚元宵,年味儿一口爆浆

亲子要闻

善良的母亲

抑郁症患者称好的“乌托邦”宝地

教育要闻

装死寡言的父亲,闷闷不乐的母亲,养出自卑焦虑的孩子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