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皇帝的众多儿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代君主。在清朝,其他皇子如果没有犯错基本都会被封为亲王,但是他们的子孙却不能一概承袭王位。那么,这些皇室后代以后会如何发展呢?
(康熙皇帝影视形象)
早在清朝入关以前,皇太极就规定: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
黄带子是满清王朝的中坚力量,满族贵族的核心。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直到皇太极建立大清,多尔衮护持寡嫂孝庄和侄儿顺治入主中原,宗室黄带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影视形象)
犯错的宗室会被革退,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九子夺嫡”中失利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就被革去了黄带子,并由宗人府除名。
《清史稿》雍正处置八阿哥时,道:“允禩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 断不可留于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谨述皇考谕,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革去允禩 黄带子,以儆凶邪,为万世子孙鉴戒。”
(康熙帝皇子影视形象)
清宗室爵位一共分为14个等级,分别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三等)、奉恩将军。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清末贵族照片)
宗室子孙袭爵有两种制度:
降袭制度
为了皇权的集中,防止宗室爵位泛滥,清代制定了降袭制度,即父死子降一等袭爵的制度,但也有例外,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
以雍正的第五子弘昼一脉为例: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在他死后,乾隆对弟弟额外加恩,没有让他的儿子永壁降袭为郡王,而是直接承袭和亲王爵位。从永壁的儿子绵伦一辈才开始降袭,为郡王;孙子奕亨袭贝勒;曾孙载容袭贝子,后又加了贝勒衔。
(弘昼影视形象)
世袭罔替
而清初的几个著名旗主王公,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可以由长子继承主爵位,但其他的儿子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
世袭罔替的王爵,也称为“铁帽子王”,共有十二个。
(醇亲王奕譞)
清初有八位,分别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还有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雍正偏爱的十三阿哥)、恭亲王奕訢(咸丰的六弟)、醇亲王奕譞(光绪的父亲)、庆亲王奕劻。
(恭亲王奕訢)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清初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世袭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满清刚入关时,黄带子只有数百人。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朝几代的繁衍,到了嘉庆年间,黄带子竟已多达几万人。他们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慢慢由盛而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