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韩振纪患病,主动向军委提出:“占着位置不能工作,对党的事业更为不利,给能干的同志腾出位置。”
2个月之后,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他的要求。
韩振纪老将军不但主动让贤,还主动让职、让名、让功。
1905年,韩振纪出生在河北高邑县,曾经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曾经毕业于保定甲种工业学校,师从著名的机械工程教育家刘仙洲。
192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开始了军旅生涯,投身北伐战争。韩振纪体格健壮,自幼学武,一把大刀用起来,三五个人都近不得身,上了战场之后更是无所畏惧,尤其擅长组织兵团运动战、攻坚反击战,曾经担任过几支大队的参谋长。
1930年,出任红26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随部队开往了江西。
1931年,宁都起义之后,韩振纪历任红5军团侦查科长、军参谋处长、副参谋长。在黄狮渡战役中,赵博生带着他查看地形,研究战斗部署。
韩振纪发现这里的地势起伏交错,容易隐蔽,对部队的防守非常不利。于是建议道:兵力分布互相呼应;前后挖两道战壕,后面一道为最后阵地,誓死一战。赵博生采纳了他的意见。
很快敌人的军工就开化寺了,国民党出动了飞机、大炮,轰炸红军的阵地,步兵则是不断发起了不间断的冲锋,双方顿时厮杀在了一起。赵博生手持大刀身先士卒,身上也不知道是自己鲜血还是敌人的鲜血。旁边韩振纪也手持大刀和敌人战斗在了一起。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敌人,赵博生命令韩振纪带领干部组成突击队,向敌人发起了反冲锋,韩振纪突出了重围,但是赵博生却右额中弹不幸牺牲了。
很多年以后,韩振纪依旧惋惜道:“赵博生同志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他就牺牲在我身边。”
长征开始的时候,韩振纪担任中革军委会干部团的作战科长,1934年担任参谋长,协助陈赓和宋任穷担任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参加了夺取娄山关、激战青杠坡、保卫遵义、四渡赤水、攻占通安州、攻占腊子口等战役。
1935年,韩振纪出任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参谋长,参加了对马步芳骑兵的战斗。1937年出任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1938年,韩振纪先是回中央党校担任军研室主任,不久之后又被毛主席指派回344旅任参谋长,协助徐海东和黄克诚指挥战斗。
2年后又出任八路军第2纵队参谋长,开辟太南根据地,1940年协助黄克诚南下皖东,驰援黄桥战役,之后南下淮海占领了盐阜与新四军会师出任新四军第2师参谋长。协助罗炳辉、谭震林与日伪军战斗。
1941年,由于韩振纪曾经学过4年的机械工业,他被任命为了新四军军工部部长。在他到任之前,新四军只有一些修械所,但是他带领其他人在一个月内就建立起来7个工厂,生产了大批的火药、地雷、手榴弹、八二迫击炮以及炮弹,甚至制造出了专门打击日军汽艇的鱼雷。
他在新四军军工部的8个月,打下了华中军工规模化的基础,以后,军工干部分散到了各个地方,军工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后来在他的领导下,军工部又研究出了枪榴弹、平曲射两用炮、掷弹筒以及高爆炸药等 “新式”武器。
让职
1945年他随叶飞渡江来到了苏浙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见到了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刘先胜。
当时苏浙军区的军工厂规模非常小,韩振纪过来之后没有事情可以做,心里也很不安。
粟裕非常欣赏韩振纪,决定将他留下来担任军区参谋长,参与组织第三次天目山反击战。
在战役期间,韩振纪多次就某些战法的具体问题向粟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付大规模的固守之敌,即使调他不出来,仍然可以采用运动战的原则,多处袭扰敌人,以打乱其目的,诱敌出动,选择重点,然后分割围歼。”还包括了大运动、小运动,大小结合、主动灵活之类的战斗原则。
粟裕想要让韩振纪担任军区参谋长,手续需要上报华中局和军部批准。6月13日,韩振纪收到了询问其是否愿意留在苏浙军区担任参谋长。
如果这是命令,那么韩振纪肯定会留下来的,可是现在是询问自己的个人意见,从内心上讲,他是愿意留下来担任参谋长,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打几个大仗、硬仗,可是这样的话就影响了原先参谋长刘先胜的任职,这就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了,因此他自己根本就不能表态。
后来,韩振纪按照粟裕的命令回军部汇报工作,交流对本人职务的安排意见。谁知道他这一去就没有回来,而是按照军部的命令重新担任了新四军第二师兼任淮南军区参谋长。
韩振纪没有直接答应留下来,对他的一生影响肯定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的老战友对此都不理解,粟裕也非常不理解这是为什么。1957年,粟裕与韩振纪随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两人再次见面,粟裕当面询问他当年为何不当自己的参谋长。但是韩振纪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不夺他人之功。”
1945年11月,韩振纪随大部队北上出关,担任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军工部部长兼任政委,一直干着他军工的活,领导了6个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军工大转移,在转移的同时还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创造了军工史上的奇迹。
当时辽阳的同志从苏军手里接收了很多兵工厂,并不愿意搬走,但是韩振纪下了死命令:“必须立即行动,否则撤职查办!”同时还派人督促、协助。
在他们撤离不久,辽阳就被敌人占领,大家激动地说:“幸亏韩部长抓得紧,否则人财两空!”
韩振纪在本溪建立了新的兵工厂,之后又转移到了通化,在此期间,生产了30多万发子弹。
1946年,在四平战役开始之后,生产了手榴弹12万颗,其中在通化生产了8万多颗。4月,他又在转移过程中生产了手榴弹4万颗,同时生产迫击炮炮弹。
6月的时候,军工部打算将物资撤到朝鲜,但是遭到了苏联的阻拦,好不容易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辗转到了珲春,最后形成了以珲春为中心,包括鹤岗、佳木斯 ;鸡西、东安 ;哈尔滨四大军工基地。
1947年,东北军任命伍修权为军工部长,这样一来,东北军工有两位部长。不过伍修权在考察了1个月之后,向东北局报告:“从我见到的 5 军团干部中,我认为韩振纪是意识上最好的一个,作风艰苦,老军事干部,懂得些技术而又愿意搞这一套,这是很难得的……坚决主张仍以韩振纪为部长兼政委,自己则从旁帮助。”
东北局采纳了他的建议,韩振纪依旧担任军工部部长兼任政委,伍修权则以联军第二参谋长的身份领导军工部工作。
1947年,东北各个地区、部队都有自己的军工,上级找他谈话,想要让他统管起来。但是他却说东北的军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自己是从新四军来的,指挥不方便,建议由资历更老的同志负责。
10月,东北局改组了军工部,何长工担任部长,韩振纪以第一副部长兼任第一办事处、第七办事处主任。很多老部下都已经担任军长、副军长,甚至担任了兵团一级职务,可是他的职务却越做越低,很多老同志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是脱了皮鞋换草鞋,要当官,当初就不参加红军了!”
在他的领导下,珲春制造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一门大炮,月产炮弹可以达到4万多发。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军工生产了手榴弹近500万枚,炮弹3297530发,各种大炮3135门,各种枪12159支,保障了东北,供应华东,支援关内,在三大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5年,韩振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聂荣臻元帅来到苏联给在苏联工作和学习的军官授予军衔和勋章。
在授衔之后其他的军官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但是韩振纪却是一脸的凝重,关键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一级八一勋章高了。按照规定,这个勋章只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师以及师以上的军官才可以。
韩振纪当时担任的红军学校政治营营长和军事团副团长这两个职务都是由师以上的干部担任的,所以组织上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是经过全面审核的。
但是韩振纪却固执地认为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的职务中并没有“师”这个字眼,因此不能接受一级八一勋章,只愿意接受二级八一勋章。很多人劝他不要认死理,但是他执意归还一级勋章,也只佩戴两枚勋章参加典礼和一些重大外事场合,直到后来北京又送来一枚二级勋章。
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韩振纪也一律不解释,在他的心目中,什么职位、地位、个人荣誉,都是能让则让,他自己在填写自传职务的时候也是只低不高。
不但如此,他还非常谦虚,在任何场合都不允许议论个人功劳,更不准此人宣扬自己,反而多次宣扬其他同志和领导的功劳。
1950年,吴运铎闻名全国,到各地演讲报告,韩振纪是他在新四军军工部工作时的老首长吴运铎将《把一切献给党》书稿送给韩振纪审阅的时候,韩振纪看到书里多处提到了他自己的贡献的,便提笔将这些内容全部勾掉。
60年代,有位传记文学作家写了一篇关于韩振纪的文章,讲述了他能文能武,将他在新四军和东北军公布艰苦奋斗的事迹。韩振纪听说之后,将对方请了过来,当看到稿子的题目为《人民兵工轻武器之父》的时候,,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说道:“这篇文章不再看了,本人坚决不苟同!”
然后就向对方讲述自己的道理……
1975年,韩振纪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病逝,享年70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