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国上将李志民千方百计才联系上了自己的二姐和姐夫,怀揣着对家乡人民的特殊感情回到了家乡。
文家市姐姐一家所在的公社大队对于将军的到来格外的热情,又是杀猪,又是宰羊,筹办了一桌丰富的宴席。
李志民将军到了之后,看到如此大的场面,就有些不高兴了,批评当地的干部:“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不是旧社会的官僚,大吃大喝不但会败坏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会削弱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一句话说得当地干部们都不好意思了。
在临走的时候,家乡干部们感觉很不好意思,非要给他带一些特产,但是李志民将军还是不肯接受,劝说乡亲们道:“你们可以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干部送礼,不是更可以给相识的上级干部送礼么?这样搞,怎么开展工作呀!”
将军不但不收公社干部的东西,就是到了二姐家,也不拿姐姐家的东西,甚至连饭都不在姐姐家里吃,只是让外甥炒一些南瓜子、黄豆之类的东西。
而之所以吃这些,他无比怀念地对姐姐说道:“我在家的时候,就只有这样的早茶吃嘛,今天怎么能够忘本呢?”
李志民将军原名李凤瑞,1906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9岁被父亲送到了私塾,之后又进入小学读书,1924年,高小毕业之后由于家境困难,他也就放弃了读书,回乡担任了个小学教员。
1926年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副政委、政委、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1928年,李志民组建了一支5个人3支枪的游击队,在湘赣边开展游击活动。12月加入红五军第二纵队出任党代表。
在离开游击队之前,浏阳县委刘大荣建议他为了工作方便,改个名字。
在思考片刻之后,李志民拿定主意:“姓就不改了,既然我立志为人民谋福利,投身革命事业,就改名为志民吧,立志终身为人民吧!”
“好名字,志民志民,立志为民!”刘大荣连声称赞,当即用李志民这个名字给他写了介绍信。从此之后,李志民这个名字伴随着他一生,实现了他“立志为民”的承诺。
1930年,国民党率重兵向红一方面军的所在地发起了猛攻。
面对强敌,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主席在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之后,感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敌人硬拼是非常不利的,我军应该注重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将敌人引入根据地,继而歼灭,提出了“诱敌深入”的著名战略方针。
不过这个方针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理解,在江西的领导人也有些领导人对此也是非常怀疑的,甚至苏区的一些人只看到敌人长驱直入,也认为队伍中有人“叛变”了。
这么多的怀疑之声,导致部队的行动和战斗力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时任红5军组织部长的李志民在认真分析这一方针之后,认为这套方针是极其高明的,自己身为政工干部,必须将这一正确的方针告诉大家,让大家能够明白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高明之处,消除同志们心中的疑惑,增强部队敢打必胜的信心。
于是李志民经常利用行军的间隙,亲自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连队向大家解释“诱敌深入”方针的高明之处。
这天,李志民到了一个连队,正巧碰到大家在讨论红军的作战方针问题,于是他也参与了进去:“同志们,你们想一想,是五个手指头打人有力气,还是把五个指头攥成拳头打人有力气?”
战士们看着李志民攥在一起的拳头,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当然是攥成拳头才有力气呀!”
“对,大家说得对呀!这就是集中兵力的道理嘛!”接着李志民又问道:“你们说是手臂直接打出去有力气,还是把手臂收回来再打出去有力气?”
“当然是把手臂收回来再出拳更有力气。”
“对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把敌人引进苏区来打的道理!”
正是因为有一批像李志民一样的最早理解“诱敌深入”方针的同志们的大力宣传下,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才逐步被广大干部和苏区群众所接受,将之变成了自己行动的指挥纲领,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李志民之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不幸在莲花县路口镇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之后不得不带伤参加了长征。
1936年,中央决定派遣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作战。之后,抗日先遣队西撤黄河回师陕北。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回撤陕西,李志民所在的团担任后卫任务。
5月5日深夜,李志民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毛主席正在距离他们十几里外山顶的大庙上,要他们火速去接受任务。
接到命令李志民才知道毛主席还在这里没有走,急忙赶了过去……
等他到的时候,毛主席正在一张军用地图前面认真地思考着,他急忙上前说道:“毛主席,你怎么还在这里没有走?这里多么危险啊!”
“志民啊,我们的大部队都已经过河了,现在也就是凌晨两点钟,估计敌人八九点钟才能赶到这里,我们还是有时间的嘛!”
毛主席接着向他布置了任务:
“你们后卫团过河之前,要在沿途行军路上仔细检查一下前头各个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看一看借的东西还了没有……”
毛主席接着叮嘱道:
“志民同志吗,你们还要检查一下,在村庄里,在行军路上,有没有丢下的东西,留下的路标,如果发现破布、碎纸和破草席一类的东西,都要通通销毁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迹!你可能还记得吧,我们长征过金沙江的时候,敌人还捡到了一只我们丢掉的破草鞋,这次过黄河,任何东西都不要让敌人捡到!”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志民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回到团里,立即将毛主席的指示传达给了每一位指战员,并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937年6月,李志民有一天到张际春那里汇报工作,在谈完工作之后,他诚恳地说道:“我参加革命10年了……我很想到抗大去学习一段时间。”
“好吧,我支持你的要求,但是这件事还是要毛主席批准才行,今天下午我就带你去找主席同志请示。”
当天下午,他们就到了毛主席的住处向主席说明了来意。
李志民压下了心中的忐忑地汇报道:“报告主席,我从参加革命以后,一直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最近听说抗大第三期已经开始招生了,所以特意请主席批准我到抗大去学习。”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亲切地说:“你要求去学习是好事嘛,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好了可以更好地工作,我同意你的要求。”
说完之后,便拿起笔给罗瑞卿写了推荐信。
离开了毛主席的住处,李志民拿着介绍信兴奋地来到了抗大找到了罗瑞卿。
看完毛主席的推荐信,罗瑞卿说道:“我看你就编在二大队第四队吧!四队是个高干队,学员多是一些军、师一级的干部,现在报到的人还不多,你先到队里帮忙做些接待新生的工作吧!”
李志民原本想要到抗大学习一段时间,接着上战场,可是他在抗大毕业之后又被留校,一干就是6年多。
抗战时候与杨成武合作,解放战争时又与杨得志合作,与杨得志一起参加抗美援朝之时,又与杨勇一起合作过。李志民先后同“三杨”合作一时间被军中传为佳话。
此外,李志民将军还是新中国将军中唯一指挥了由海陆空三军230名开国将军组成的将军合唱团。
1958年李志民带领高等军事学院的军以上干部出去参观学习,在路上大家唱着歌,情绪都非常高昂,就有人提议组建一个合唱团。
回到学院之后,李志民立即着手准备,亲自担任指挥,当时的合唱团只有87人,其中包括了杨得志、彭绍辉、陈伯钧等4名上将,刘志坚、皮定钧等20多名中将。
1959年,合唱团参加全军汇演,引起轰动,毕竟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这么多将军同台演出过,也被大家授予了“将军合唱团”的称号。
周恩来总理对这件事非常支持,安排他们到中南海演出,后来驻京各个单位的将军们也被吸引进来,最后发展成了200多人的大合唱团。
同年,国庆10周年的庆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志民带领着由230名上将、中将、少将组成的“将军合唱团”身穿礼服,胸佩勋章,由熊伯涛少将带领着大家朗诵《颂词》。
之后随着李志民指挥棒的举起,雄壮的歌声在大会堂激荡回响……
李志民将军后来经常接姐姐和姐夫去北京常住,照顾姐姐和姐夫的晚年生活,可是他对自己的外甥的要求却格外严格,从不敢给他特殊的照顾,也不准他们向组织和其他人透露自己是李志民的什么人,也不让他们在经济上沾他的光……
李志民不但对外甥要求严格,就是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是他在江西改造的那段日子里,他依旧不忘严格要求子女,不但送他们去5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回到家之后还要他们去抓黄鳝、泥鳅改善伙食。
儿子李小麟参军的时候就在海军东海舰队的厦门水警区服役,此时的李志民担任着福州军区政委,即使是这样李小麟都没有沾他父亲一点光,而是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在舰艇上待了9年。
兄弟姐妹几个退休之后都是靠着退休工资生活,没有一个人借父亲的名声到社会上博名争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