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之美,美在其细腻与精致。它不像正楷那般规整板正,避免了太过板正引起的僵滞,给人一种灵动自然之感。小楷不仅具备正楷的笔法严谨,还更加考验书法家的功底。
书法史上的小楷名家辈出,如钟繇、二王、赵孟頫、文徵明、吴玉如等,他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然而,被称为 “天下第一小楷” 的作品,却出自一位名气相对较弱的人 —— 钟绍京。
钟绍京,字可大,唐显庆四年生于虔州赣县。他是 “楷书鼻祖” 钟繇的十七世孙,自小继承家学,因书法绝佳而入直凤阁,深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史籍记载当时的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
钟绍京的小楷融晋唐诸家之精华,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用笔结合,形成了遒劲多姿、妍美自然的风格,与祖先钟繇并称,后人称之为 “小钟”。宋代文学家曾巩点评他:“绍京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 足见其书法造诣之高。
《灵飞经》便是钟绍京最经典的作品,也是赵孟頫、启功小楷的重要来源。董其昌认为:“赵文敏正书实祖之,十得其三四耳。” 仅学到钟绍京三四成功力,赵孟頫就成了一代宗师,可见《灵飞经》之精妙。
《灵飞经》笔画遒劲舒展,法度丰富,衄挫、提按自然,转折处绞转连贯。结字端庄而略带欹侧,既有魏晋之中正平和,又有唐人之严谨。
其字体精妙,笔势圆劲,结构端庄秀美,舒展中有团聚,平易中有变化;用笔灵动,起笔、行笔、收笔干净利落,笔画粗细悬殊,富有变化;风格独特,既有写经书法常见的精练纯熟,又处处显现二王书风 “明月入怀” 之雅致。
它曾被董其昌抵押给好友陈瓛,十六年后董氏赎回,陈瓛私自剪下了四十三行秘藏。后来董其昌将原作弄丢,这四十三行也就成了孤本,共计约 600 个字左右。它被翁同龢之孙翁万戈带到美国,至今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灵飞经》现存多个版本,其中,四十三行墨迹本最为珍贵,1987 年 1 月发表于《艺苑掇英》杂志第三十四期。此版本现存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每页约 20.8×8.9cm,共 9 页。
它的流传有序,最初为玉真公主请人代写后呈送唐玄宗李隆基,后经宋代宣和内府收藏、有宋徽宗的题签和宣和内府收藏印,再经元代袁桷、倪瓒、王廓等人鉴赏,至明代杨士奇、董其昌等人题跋。
然而现存的四十三行墨迹本是中间的一段,之前的题签、收藏印和元明两代人的题跋均已不见。
渤海藏真帖本刻于崇祯三年,出自《渤海藏真帖》。由浙江海宁陈之伸编次、苏州章镛摹勒。此本是《灵飞经》墨迹在明代中后期被刻成的版本之一,据记载,墨迹全本曾入宋内府,明朝时落入董其昌之手,董其昌曾将其抵押在海宁陈家,渤海本即在此时由陈家刻成。
后来董其昌赎回时,陈家从中抽出 43 行,而渤海本刻成后缺少了十二行。渤海本原石锤拓过多,较为罕见。
望云楼本以四十三行墨迹本刻石,由清人谢恭铭审定,陈如冈摹勒。此本刻于嘉庆年间,被刻入《望云楼集帖》第一卷中,仅有 43 行。据钱泳记载,当时《灵飞经》真迹 43 行本被吴余山所购得,谢恭铭借以上石。它虽然已非全貌,但刻工精良,被认为是最接近墨迹的刻本。
滋蕙堂本乾隆三十三年由嘉祥曾恒德所刻,为渤海本的翻刻本。该本对原渤海本残缺的地方进行补描填充,笔画显得稍为丰肥,又增加了托名赵孟頫的伪跋以及伪造的大观、政和等图章。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为清代翻刻本,拓本为经摺装,墨纸尺寸约 23.6×12cm,卷端有 “冈田眞之藏书” 等印记。此本流传不广,不见著录。
在这些版本中,渤海本被认为是最早且较接近墨迹本的刻本,但并非全本;滋蕙堂本是清代翻刻本,对原帖有较多修饰与伪造;望云楼本虽也只有 43 行,但刻工较好地体现出原作的风貌;四十三行墨迹本则是珍贵的原作墨迹留存。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书法字典请搜索“书法查字典”微信小程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