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村农民腾大永的果园,工人采摘果实。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0日电(记者勿日汗、连振)金秋时节,科尔沁沙地的锦绣海棠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实,曾经荒芜的沙地仿佛换上丰收盛装。一辆辆大型冷链车穿梭在这片丰收的画卷中,将沙地产出的锦绣海棠果送往深圳、大连的港口,经此出口至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这片“能结果的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村农民腾大永的果园。他在科尔沁沙地种植了190亩防风固沙的锦绣海棠果树,亩产约2000公斤果实。
“这些科尔沁沙地治沙林的果实,近一半都出口东南亚。”腾大永说,经过10天的陆运和海运,这些锦绣海棠果就会出现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商超货架上。
锦绣海棠,这一红色的小苹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的治沙经济林品种,不仅口感甘甜,还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价值高。这种抗寒耐旱的果树品种种植在沙地上,既有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治沙技术的发展,锦绣海棠等新的树种正在成为农牧民治理沙地时的首选。”科尔沁左翼中旗林草局局长敖斯日吉说,几十年前,科尔沁沙地里的人们治沙时会种植耗水且经济效益低的杨树。而如今,治理沙地时,人们更愿意选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树种。
他说,在沙地1亩杨树种植15年只产生2000多元的收入,而1亩锦绣海棠树产果后每年纯收入1万元,而且锦绣海棠树治沙效果与杨树一样出色,但所需水量却比杨树少50%。
位于中国东北的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沙地面积达7760万亩,在内蒙古通辽市境内占52.7%。
目前,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锦绣海棠栽培面积达到35万亩,结果面积10余万亩,果品年产量达到10余万吨,年产值近5亿元。
马来西亚华人曾永,前几年每年都会来到科尔沁沙地收购锦绣海棠出口东南亚。今年,他与腾大永合作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建立了鲜果包装公司和出口公司,准备将这些“沙地结出的果子”大规模出口海外。
同样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开鲁县也盛产锦绣海棠,每年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100吨以上。锦绣海棠采摘后耐储运,冷藏可保鲜至次年四五月份,错季出口销售,可以增加果农的收入。为此,开鲁县建设可储存1000吨锦绣海棠的保鲜冷库。
如今,在科尔沁沙地腹地,以锦绣海棠为代表的经济林已成规模,为沙地治理和农民增收铺就锦绣前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