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荣:守护运河 久久为功
文/童波
编者按:
9月20日《绍兴日报·新周刊》刊发了“守望——浙东运河边的十张面孔”特刊,其中介绍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有关运河工作实践,现予转发。
本文刊登于2024年9月20日《绍兴日报·新周刊》
人物小传
邱志荣,1957年生,绍兴人。绍兴市水利局原副局长、调研员。现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及运河文化研究工作,出版著作近40部。21世纪初,先后主持绍兴运河园、越城区龙横江鹿湖园建设,两项工程分别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
鉴水流长(邱志荣 书)
他在浙东运河边长大,吃的是运河水浇灌出的粮食,看过运河上舟楫往来的繁忙景象,对运河有着特别的感情;他是热爱运河的文化学者,痴迷于运河研究数十载,寻访、考证、研究,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浙东运河历史文化;他是热衷传播运河文化的“代言人”,著书,编写浙东运河博物馆陈列大纲,考证大禹文化,让浙东运河名扬千里、走向世界……
探寻者
“保护运河、传播运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绍兴市鉴湖研究会,67岁的邱志荣说起大运河文化时,那些书籍上的记载被他信手拈来,让人听得入迷。
邱志荣生在柯桥区柯岩街道阮社——浙东运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长辈经常给他讲运河的故事;如今他仍能如数家珍:“家门口运河上的太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年间重建。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如立交桥。”幼时的经历在邱志荣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直至他走上水利系统的岗位,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邱志荣是一名下乡知识青年,一天来到浙东运河边,见纤道上多处出现桥倾岸塌,不少地段的条石被人运走用作建房基石,他不胜愤慨,就写信给《浙江日报》,呼吁保护,这封信被转给了绍兴文物管理部门,得到重视。这封信的草稿,他至今还保存着。
在进入绍兴市水利局工作后,他因工作之便浏览了海量的资料,对运河文化愈发痴迷。
1990年在绍兴举行的“纪念鉴湖建成1850周年暨绍兴平原古代水利研讨会”,集聚了中国水利史学科、历史地理学科领头人姚汉源、陈桥驿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78名代表研讨鉴湖水利与浙东运河。在这次会议上,盛鸿郎和邱志荣提交了学术论文《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山阴故水道》,此文是较早探索浙东运河山阴故水道起源、周边环境和历史地位的创新之作。
2013年,“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在绍兴举行。邱志荣交流了论文《浙东运河的演变、地位、价值与保护》,在梳理历史文献记载、野外考察收获、地质勘探成果、现代整治保护实践、参考前人研究结论等的基础上,对浙东运河进行了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受到学界的赞誉。
多年来,在恩师陈桥驿先生的培养、指导下,邱志荣对运河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撰写、主编、参编《鉴水流长》《其枢在水——绍兴水利文化史》《绍兴市水利志》《中国运河开发史》等著作近40部。其中,《浙东运河史》是关于浙东运河历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运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保护运河、传播运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邱志荣深情地说。
守护者
“运河园不是简单地对古运河的恢复和再现”
在绍兴运河园畔,运河水蜿蜒东流,但有一件事,邱志荣至今想起仍觉心痛。20世纪末,浙东运河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航运功能逐渐下降,航道变窄,部分地段已不能通行较大吨位的船只;沿河石墈多有倒塌,部分已被损坏;河道淤泥深厚,一些地段超过40厘米;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沿河有些著名胜迹或被拆除,或部件受损…
“由于淤泥堆积,很多人说'运河怎么这么臭'。”为了改善运河水质,邱志荣和相关专家不停奔走呼号,通过各种渠道发声。河道被侵占,曾任绍兴市第一任水政支队长的邱志荣全力依法保护,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2002年10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对浙东运河进行全面水环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东起绍兴西郭立交桥,西至越城区、柯桥区交界段的运河园,长4.5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时任绍兴市水利局副局长的邱志荣,欣然接下了建设运河园的重任。他敏锐地意识到肩上的历史责任和文化遗存的巨大价值,于是提出创新文化遗存保护的思路:
保持原生态,把古运河沿岸被废弃的古石材、古桥、古亭、古闸等收集起来,按传统工艺,或移建,或保存,或组合成原生态的河墈、塘路、纤道、避塘,再现历史;
传承文脉,对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进行浓缩提炼,以传统艺术手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园林景观呈现出来,形成古朴大气的风格;
树立精品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人无我有,精雕细刻,精心打造传世之作。
2006年底,运河园工程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精湛的园林艺术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2007年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浙东运河被纳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畴后,绍兴运河园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示范工程。
“运河园不是简单地对古运河的恢复和再现,而是将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与自然生态和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较好地融合在一起。”邱志荣说。
传承者
“我们坚持开展多学科课题研究”
“学术为本、经世致用”,这是邱志荣常说的一句话。2014年,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以研究水文化为主,兼及绍兴历史、地理考古、人文等领域的民间学术团体。邱志荣出任首任会长。
10年间,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致力于浙东地区水文化、水历史的研究和传承,近年来在尧舜禹文化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比如,秦始皇通过大运河南巡绍兴,除了来巡视,其实还是来祭禹的,大运河和大禹文化一脉相承,所以,我们坚持开展多学科课题研究。”邱志荣说。
2019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在绍兴运河园基础上建设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承担了编写浙东运河文化园馆内、馆外布展大纲(文本)的工作任务。
在参与浙东运河博物馆陈列大纲编写时,因为涉及浙东运河全线,邱志荣又一次沿浙东运河考察,从杭州西兴到绍兴运河园,再到宁波,实地走访记录。他暗自对自己说,一定要写好这个陈列大纲,将运河沿线的水工技术、历史文化特色真实客观地展现给世人。
2020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笔,邱志荣完成了《浙东运河博物馆陈列大纲文本》《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场外文化景观布展大纲》等。展陈内容以浙东运河为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视角,全方位、系统地呈现出浙东区域丰厚的自然史、人文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这是一部浙东运河宏伟史诗,一篇越地文化璀璨华章,一幅宁绍山水风物图画。”邱志荣说。
2021年,邱志荣担任绍兴文化研究工程年度重大项目“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课题总负责人。今年9月,绍兴市社科联主编、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承编的“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共10部,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约450万字。这是第一部研究浙东运河水环境、水历史、水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彰显了浙东运河与中国历史、中国大运河对外交流的相关性、独特性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和体现出深远的意义,是我国运河文化学术建设上迈出的坚实一步。”邱志荣说。
笃行至知(邱志荣 书)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戴秀丽
审核:壹之
总期:783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