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坦言:能取代我的有两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被我除掉了

0
分享至

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然而,他却依旧无法安心,惶惶度日,时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对于这个问题,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建绪就曾经开诚布公地询问道:

“委员长是否想过,在百年之后,有谁能接替您的位子呢?”

其他将领闻言大惊,都未料到刘建绪竟然如此大胆。一时间面面相觑,心中却都有自己的想法。



百年之后?还挺婉转,这不就是想问如今谁的威胁最大嘛!

要知道,蒋介石在此时已经对红军接连进行3次“围剿”,全部以失败告终。

气得每日拍案大骂,却又无可奈何,刘建绪抛出的问题倒也太合时宜。

意料之外,蒋介石并未发怒,思考了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本事取代我的只有两个人。只可惜,其中一个已经被我枪毙了!”

听到这个答案,将领们顿感诧异,随后又恍然大悟过来。

“另一个人现在还活着。”说罢蒋介石脸上怅然的神色消失不见,剩下的仅有决绝和狠厉。

对于这个谜底大家更是了然于心,自然是此时让他内心煎熬不已的毛泽东。

二人的胜负高下,1949年,历史已然给出了答案。

除了毛主席外,究竟还有谁曾经让蒋介石感到威胁?他的死因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背叛与囚禁

此人便是邓演达。他曾经被孙中山先生视为接班人,那时候的蒋介石还未在国民党中站稳脚跟。

纵观蒋介石政治生涯的全部经历,总共有过三次下野和复出。

而邓演达便与他的第二次下野密切相关。

那是在1931年初,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在宁粤分流后,蒋介石的声望更是降至冰点。

邓演达在此前就曾断言:蒋介石不除掉,中国革命便永远无法迎来转机。



借助这个机会,邓演达联合在上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蒋起义。

蒋介石在南京很快便得知消息,一怒之下撕碎了手中的情报,痛斥道:

“欺人太甚!给我放出悬赏,谁能捉拿邓演达,奖励20万大洋。”

对于蒋介石费尽心力地追捕,邓演达似乎早有预料。

身边的同志眼见时局危急,纷纷劝说他暂避风头,就连老革命家朱蕴山都出面劝告他。

邓演达依然不置可否: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便再也无法挽回。”

陈静斋应老蒋的要求,主动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1931年8月17日,在干部训练班结业仪式上,邓演达正在为学生们讲解国际形势。

此时的他神采飞扬,殊不知危险正在悄然来临。

在座的学生们听后大受启发,纷纷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

唯有一人在位置上坐立不安,来回东张西望想要离开这里。



正是混进学生中的叛徒陈静斋。

邓演达见他神态有异,停下讲解,关切询问道:

“这位同学是有什么疑问吗?”

陈静斋心下大呼不妙,哪里听得进这番宣讲。

神色一转,假装自己肚子疼,仓皇逃了出去。

尽管邓演达并未显现出怀疑的神情,可奈何他心里有鬼,又惊又怕之下出了一身冷汗,匆忙奔向龙华警备司令部告密。

在毫不知情的境况下,邓演达与罗任一、郑太朴等人悉数被捕,关押在上海静安寺捕房。

得知其被捕的消息,蒋介石大喜过望,长舒一口气,得意洋洋对陈立夫说道:

“就算再有本事又怎样,终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此人终归是个人才,你去劝劝他,若能为我所用,总参谋长或是中央党部秘书长之类的,一切可谈。”



邓演达一心只有中国革命,高官厚禄自然入不了他的眼,陈立夫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没讨到什么好果子吃,只能悻悻而归。

蒋介石却依旧不肯死心,打算亲自会会这位故人。



狱中忆过往

革命军人,奋斗牺牲,再接再厉,继续先烈精神。
同学同道,以学以教,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昏暗的监狱中,竟响起了黄埔军校的校歌。忆起当年往事,蒋介石不禁感慨万千,走近一看,正是邓演达在低声吟唱。

“择生,原来你一直都记得这首歌,刚刚你这么一唱,一下子让我想起当年陈炯明叛变,创建黄埔军校的过往。”

说到这里蒋介石有些难掩激动之情,短暂忘记了二人之间的龃龉。

“当然,中山先生走后,我也一日都没有放下过。”

邓演达语气淡然,话中却意有所指。



“择生,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回到先生在时一样?如今倭寇侵入国门,大敌当前我们应该放下过去,一起携手同行。”

“你还有脸提孙先生,你早已将他的主义弃如敝屣。

更为了一己私欲横行敛财、内战连年。没有你,日本人敢这么猖狂吗!”

尽管蒋介石言辞间尽显诚恳,可这番言论一下子触及邓演达的逆鳞,索性撕破脸大骂起来。

蒋介石这些年什么风浪没见过,饶是如此听后脸色也十分难看,红一阵白一阵,站在原地下不来台。

二人之间多年的恩怨也就此涌上心头。



恩怨与选择

一切还要追溯到大革命前。

孙中山为了筹划北伐,做了一系列准备,包括培养军官,整编革命队伍等等。

邓演达出任第1师军官教育班主任,全面主持部队教育训练,在他的带领下,军队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始终保持着卓越的战斗力。

然而,1922年6月却发生一起极为危险的叛变。



陈炯明指挥叶举等人围攻广州总统府,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生命都受到巨大威胁。

好在警卫团一、二两个团保持基本革命立场,这场危机总算是有惊无险。

细究事件的背后,这场兵变也同时成就邓、蒋二人。

当日凌晨,孙中山在重重炮声中冒死突围,千钧一发之际,紧急致电蒋介石:

“盼速来协助”。

6月29日,蒋介石终于穿越叛军的层层警戒,到达永丰舰。

孙中山竟一时哽咽,因他冒死援救大受感动。这段经历蒋介石详细记录到《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中,也奠定他后来丰富的政治资本。

再看邓演达,得知孙先生遇难的情况后,心急如焚,第一时间联合滇、桂两军共同讨伐陈炯明。



在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下,成功保住广州革命根据地。

次年,孙中山为嘉奖他过去所做的贡献,亲自授予邓演达少将参军的职务,宋庆龄还送去了一副对联以示珍重:

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

从这段经历来看,他们曾经不约而同做出了共同的选择——尽心竭力辅佐孙中山先生。

照理来说他们应该会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何会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呢?

1925年,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邓演达痛心不已,先生于他而言是恩师,更是引路人。

此后的一生中,邓演达都不曾忘记孙中山临终前的嘱托,更将他的主义思想进行更深入研究和发展。

北伐战争后,蒋介石的狼子野心逐渐露出端倪。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他将军权独揽在自己手中。



邓演达看不惯他不顾大局的行径,在多个事件中都与蒋产生分歧,这也成了二人分道扬镳的开始。

特别是在之后举国震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公然撕毁国共合作协定,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和许多爱国人士。

眼见此前的“三大政策”在蒋介石的破坏下化为泡影,邓演达倍感愤慨,四处奔走声讨蒋的种种罪行。

多次痛批道:“如今的蒋介石就是新军阀的做派!”

种种事由后,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彻底跌入谷底。



暮色至暗时刻

想到这里,蒋介石冷笑一声:“那又如何呢?”

说罢扬长而去,离开了监狱。

此时的他已经想清楚,如今的这种境况下,再次下野不可避免。

邓演达在黄埔军校和党内都享有一定的威望,此人如不能为己所用,必要除之以绝后患。

1931年11月29日,一辆囚车趁着夜色渐深,悄悄驶离了富贵山炮台。

经过沙子岗时,司机却突然猛踩一脚刹将车逼停。

车子因骤然减速剧烈晃动了几下,车内的邓演达在迷迷糊糊之际忽然被惊醒。

只好略显疲惫地打了个哈欠,探头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司机顿了几秒,神色慌张,竟不知该如何开口解释。



紧急时刻,旁边的军官抢答道:

“真是不好意思,车子出了一些故障,您先下来透口气,我们好好检查一下。”

邓演达并未起疑,走下车深吸一口郊外的新鲜空气,他已经许久未与大自然这样亲密接触过了。

正当放松的时刻,草丛中却忽然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邓演达刚要回头,说时迟,那时快。砰的一声枪响,不明所以的他已经倒在一片血泊中。

月亮弯弯,硝烟散去,夜色又恢复了平静。这位年轻的烈士,生命永远停留在36岁。



结语

蒋介石为稳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残忍将其杀害。

然而,孰是孰非,功过千秋,则会永久存留在历史中,无法被抹去。

我党曾经给予邓演达极高的评价,称赞他:“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过问邓演达的情况,又将曾经的叛徒陈静斋依法处以死刑。

尽管无法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却可以让他的故事永远活在国人的心里。唯愿浩然英魂永垂不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赵林云教授
赵林云教授
从故事看历史。借文化说人生。
1037文章数 25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