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咖智库,作者 | 蓝猫,编辑 | G3007
近日,兰州大学研究生总量超过本科生的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更将“研究生扩招”与“第一学历”等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事实上,985大学的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我国的研究生比例仍然远低于英美等国,与此同时,不少人仍然觉得“研究生遍地都是”,数据和现实看似矛盾,实际上可能是高学历人才在地域和行业上过于扎堆,而扎堆的背后是社会价值观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先别忙着谴责学历贬值和学历歧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这场歧视的参与者。
985院校研究生数量普遍超过本科生,第一学历引热议
近日,兰州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其在校研究生总量超过本科生,文中提到:近年来,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超过本科生;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总量超过本科生,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步。
#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高校招生引争议#的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张雪峰发微博力挺兰州大学:985大学研究生数量比本科生数量大是非常普遍的,是研究型大学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现象,在985、211高校中极为普遍,根据《经济观察报》的统计数据,39家985大学2024年研究生(含博士生)和本科生的招生人数中,仅有少数几所院校的研究生数量还没超过本科生数量。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研究生扩招的原因,在兰州大学的发文里写的很清楚: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在校研究生数量的扩大、培养力度的强化以及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2023年的10年间,我国研究生(含硕博)招生数从62.13万人增长至130.17万人,增长率为109.5%,本专科招生人数从721.40万人增长至1042.22万人,增长率为44.5%,且其中,专科招生人数增幅明显高于本科,也就是说,本科扩招的幅度远不如研究生扩招的幅度。
让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做一个粗略的计算,假设18年入学的本科生在22年顺利毕业,不考虑多次考研、出国深造等因素,18年入学的本科生为422.16万人,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10.35万人,26%的本科毕业生会继续读研深造。不断增长的本科毕业生读研深造比例,加上部分本科院校没有研究生培养条件、考生想要通过名校读研改善第一学历等因素,985院校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事实,从招生大数据上来看也很合理。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是,从广大微博网友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并不认同研究生扩招是为了满足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少人认为读研只是为了水学历。到底是“市场需要高学历,所以研究生扩招”还是“研究生扩招,导致学历贬值,因而需要更高学历”,仿佛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永远辩不明。
有网友看似客观理性地指出:985大学的研究生扩招导致研究生学历太水,还是应该看第一学历。有网友用了一个幽默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追求:就像阳澄湖大闸蟹,你去买你也要问在湖里养了多久。
还有网友通过计算题来证明第一学历的重要性(92即985、211的简写):92本+92硕>双非本+92硕>92本/双非本硕,也有网友认为92本>双非本+92硕>双非本硕。当然,如果再细分,还会有:top2>C9>其他985,部属211>省属211等。在这道详细的计算题里,仿佛每一个学历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可计算可量化,看似公正,却忽略了学历只是每个人的一小部分特质,忽略了学历后面每一个鲜活的人,忽略了世界的参差。在这样的计算题中,每个人被物化成学历含金量的数字,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参与这场学历歧视的阳谋。
读书-工作-让娃读书-让娃工作,当代人的放羊循环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中指出,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2.4,远低于英美等国的10个以上。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生数量并不多,但似乎国人对“学历贬值”的感受却更明显。在笔者看来,除了信息传播中对人产生的心理暗示外,一个相对客观的原因是:地域和行业的集中效应。
拥有更高学历的研究生会更倾向于在大城市或高校密集的地区求学和就业,而某些行业因为需要更高的科研水平或更热门而需要更多的研究生,因此,在这些地区或行业的人会明显感到研究生的扎堆,从而产生“研究生遍地都是”的错觉。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地域和行业的自由,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看似自由的个人选择背后其实是社会价值观那看不见的手,社会价值观对于“成功”、“幸福”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个人意志不得不迎合这些普世意义上的成功标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喊了多年,打工人仍然在用脚投票扎堆一线城市;再怎么高喊“人生是旷野”,大多数人仍然循规蹈矩地踩着社会时钟的节奏“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一个记者在村里碰见一个放羊娃,展开了一番对话:
“你放羊为了什么?”
“卖钱”
“卖钱为了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为了什么?”
“生娃”
“生娃为了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像一个寓言故事,但可怕的是,无数人正在成为放羊娃而不自知。
“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找个好工作”
“找个好工作是为了什么?”
“多赚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
“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为了什么?”
“找个好工作”
我们在嘲笑放羊娃的时候,代入的观点大多是“放羊娃目光短浅,居然不知道走出放羊循环去看看别的世界?社会进步之后,放羊就要被淘汰了,到时候放羊娃能做什么?”那么,平心而论,读书-找个好工作-赚钱-让娃读书-让娃找个好工作的循环又比放羊循环高级多少呢?
社会变化的节奏正在逐渐加快,但个人适应变化且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并没有比几十年前提升很多,学历教育的变化则更加滞后于社会的变化。
笔者十余年前从某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专业毕业时,同专业同学眼中的好工作大多为专业对口的头部制造业企业,大多数人对于读研的愿望并不强烈,除了保研的同学外,主动考研者寥寥无几,甚至有人秋招拿到心仪的工作offer之后放弃保研资格的。十余年后,再回忆起当时的选择,后悔者并不在少数,有的后悔选错行业,有的后悔没有读研,当然也有后悔读研的。
而笔者的一个老板则讲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故事,老板本科就读于某985大学的房地产相关专业,校招进入头部房企,3年后作为面试官回学校组织校招,自己的本科同学在本校研究生毕业,心仪的工作仍然是该头部房企,但竞争已经更加激烈了,研究生学历并没有加分太多。当然,再后来,毕业生首选的热门行业从房地产变成金融变成互联网,再变成体制内,每个人都在被大环境裹挟,谁能保证自己的选择一直都对,谁能保证自己的学历一直管用,所学专业一直热门?
在大环境下行的情况下,读研对于延缓就业压力和提升个人竞争力当然是有用的,但“取得更高的学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不仅研究生学历在通货膨胀,就连所学专业、所从事行业也未必长青。同时,过度重视学历有可能形成某种“阶层固化”,弱势阶层家庭子女受限于家庭教养方式和资源投入水平的劣势,更难在高考竞争中获胜,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的劣势也将继续限制他们摆脱学历困境的机会。“新放羊循环”里的每个人,都在为努力跳出阶层,同时也在为阶层固化添砖加瓦。
结语
不必着急谴责学历贬值和学历歧视,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凡选择必伴随歧视,一个人选择读研,就已经暗含了对不读研的歧视,每个人都在对学历贬值和歧视推波助澜。但个人解决不了系统问题,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保持终身学习而不是只追求学历,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