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寄语:
“丰收节里喜洋洋,后许家村迎客忙。文旅融合新气象,田野果园笑声扬。诚邀四方朋友来,共享乡村好风光。”
——栖霞市庙后镇后许家村党支部书记 王进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山东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从田园风光到文化体验,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山东的乡村旅游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抱团发展,共绘“乡村美”
夏末秋初,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旅游画卷次第展开:荣成市石岛镇的大鱼岛村,碧波荡漾,渔帆摇曳,古朴的海草房里,食客正陶醉于海鲜盛宴;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远望群山连绵,近观竹林掩映,游客漫步其中,享受着难得的清凉;微山县南阳古镇,游人如织,共赏“岛浮湖中、河穿岛过、岛水相连”的奇景。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庄,各展风采,魅力无穷。
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竹林掩映。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山东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2023年,山东创建6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183个景区化村庄,全省乡村游客接待量超5.2亿人次,消费总额达到2350亿元。
独木难成林,唯有“抱团”发展方能激活“沉睡”资源。2023年,山东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旨在引导乡村旅游连点、串线、扩面发展,建成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仙境海岸4条乡村度假长廊和环泰山、沂蒙山2大休闲康养游憩带。《山东省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的发布与上述方案形成有力呼应,提出利用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与普通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相结合,打造“快进”通道和“慢游”网络。
竹泉村一景。
这一系列举措,将传统的乡村旅游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小众乡村旅游地串联起来,不仅拓展了乡村旅游的空间范围,还增加了“看点”和“卖点”,推动全省乡村旅游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发展转变。
据统计,山东累计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60余条,连续三年共有1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创新转型,不失“农本色”
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的东温泉村,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海水溴盐温泉。坐落于此的天泰山爱乐艺文小镇(以下简称“艺文小镇”)并未囿于自然的馈赠,而是积极探索“温泉+”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其销售经理郜立苗介绍,艺文小镇逐步增设采摘、研学、高尔夫、观星、露营、会议等功能区域,让游客享受温泉之余,也能体验自然、运动与星空之魅。
一系列配套项目的推出,引领艺文小镇从“半日温泉游”向为期两三天的“乡村微度假”模式升级,成为了山东乡村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典范。
天泰山爱乐艺文小镇的观星台。
面对“回归乡村”的消费热潮,山东推动“村游”市场转型。从单一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到乡村民宿、野趣营地、康养度假、旅拍打卡、研学旅行,多元化、深度体验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村游”之根在于“农”,转型应不失“农味”。山东推出“美丽山东”乡村游项目,旨在做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文章,使“村游”有“看头”,更有“赚头”。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9月中旬,榴园镇冠世榴园风景区内,石榴挂满枝头,景象喜人。榴园镇依托石榴种植优势,打造“石榴+”模式,不仅推出生态采摘集群、民宿群及康养研学基地,还将石榴原汁、石榴茶等深加工产品引入景区,搭乘“村游”的顺风车,让特色产品走进更多游客家。
如今,山东越来越多的镇、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结,将特色农业生产与休闲度假旅游深度融合,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深挖内涵,更有“文化味”
锣鼓喧天响,唢呐声声昂,红绸随风扬,花轿迎新娘。9月16日,位于栖霞市庄园街道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景区内,一场喜庆热闹的微剧本《牟家囍事》正在上演。“我们想通过这个表演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旧式胶东婚礼。针对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景区围绕胶东民俗和文化创作了一系剧目与活动。”牟氏庄园管理服务中心策划科副科长杨华说道。
牟氏庄园景区内一场喜庆热闹的微剧本《牟家囍事》正在上演。
随着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风光欣赏,更追求精神享受与文化消费的升级,山东“村游”不断拓展服务链条,深化文化内涵。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石嘴子村通过修缮传统民居,引入近二十位非遗传承人,并开设非遗市集,让“村游”更有“文化味儿”;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不仅修缮抗日战斗纪念馆,还增设小剧场、村史档案馆,将革命记忆织入“村游”的经纬,让游客于绿水青山间感受红色岁月的深沉与壮美。
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抗日战斗纪念馆。
此外,山东还推出一系列节庆活动、体育赛事及品牌节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升“村游”的吸引力。例如2024年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省级12项、市级48项特色活动轮番登场:逛黄河大集,赏山东好品;登泰山庙会,品民俗魅力;穿国风汉服,观国潮之韵……海洋大秧歌、章丘梆子戏等民间艺术表演也遍地开花。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石嘴子村正在上演皮影戏。
“乡村好时节”“村村有好戏”“村晚”等活动都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彰显着山东紧握文化脉络、培育乡村文化品牌的坚定决心。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还留住了那份深植于心的乡愁记忆,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记者手记
用基础设施提升擦亮乡村文旅底色
荣成市俚岛镇的大庄许家村,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传统民居海草房内的水、电、暖、厕、厨等设施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栖霞市庙后镇后许家村,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皆是小花园,墙面上的精美壁画,为乡村小路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这些旅游村庄基础设施的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科学,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景观绿化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但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支撑服务。
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走在前。山东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乡村旅游村镇建设等项目,全方位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乡风文明水平,进一步擦亮乡村文旅的底色。
今年,山东计划投资502亿元,加快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整体风貌。在硬件方面,将夯实环境基础、统筹机制保障;在软件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和文化浸润,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优势,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