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0日讯近年来,枣庄持续做好“加减法”,不断推动能源结构向“新”迭代,变煤城为绿城,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百年煤城”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蝶变。
在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矩阵鳞次栉比,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昔日的采煤沉陷区水波荡漾、鱼虾成群。项目通过治理采煤塌陷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乡村特色农渔及文旅资源,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新能源经济系统。创新打造集“光伏发电+农(渔)光互补+文旅+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华电(滕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邵鹏说:“投产后,年发电量约5.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耗1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7万吨、二氧化碳42万吨、氮氧化合物1400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利税近4000万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滕州市滨湖镇地处滕州市西北部,微山湖东岸,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矿业活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不同程度造成了地面沉陷。对此滨湖镇积极探索“生态+产业”治理模式,将生态修复与光伏发电、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格局。
滕州市滨湖镇副镇长刘斌:“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先后治理采煤沉陷地、坑塘、沟渠水面等低效利用土地1万余亩,成功使一批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疤痕转化为发展亮点,努力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了镇、企业、村集体、群众多方共赢。”
在做好传统能源“减法”的同时,枣庄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向“新”迭代。在新型能源上做加法,加快推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聚力推动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眼下,在联泓格润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联宏格润一体化项目,分3期进行,一期已在今年的3月份建成投产,主要包括2万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9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韩慧龙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它是用途非常广泛,其中一个很大的用途是在我们锂电行业的电池隔膜方面去应用,我们枣庄呢还有一家中材锂膜它就是生产这个锂电隔膜的,我们这种超高分子量,这就是作为它的原料来使用,那么这个目前呢,还是国内依靠进口。应该说我们这个产品的成功开发呢,也是打破了国外的一个垄断。另外这个材料呢,还可以用在很多这个防护领域,比如说军工的防护,包括我们的防弹衣头盔,包括我们的一些这个航空航天的一些关键材料。”
过去的枣庄,煤炭相关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度达到80%以上;今天的枣庄,非煤产业规上增加值占比达到83%,彻底改变了“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的局面。截至目前,枣庄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锂电项目107个、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相关企业发展到270余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转型。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李永文 枣庄台 姜超 滕州台 颜志迎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