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光伏独角兽华晟新能源的成长故事中国能源报

0
分享至



在奔涌的创新浪潮中,这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面对激流奋勇前进,成立短短4年,跃升为全球最年轻的光伏独角兽企业。

在宏阔的中国制造版图上,这是一块或许还不特别起眼的拼图,却标记出一个产业的新征程:实现下一代光伏技术产业化,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出货量和产能均居全球第一。

浪起于微澜。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下行周期,总部位于安徽宣城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异军突起,订单增长、产能饱满、销售畅旺……行业凛冬中,华晟何以在成长中突围?

在坚持中完成“惊险一跃”

2024年9月6日,上海浦东,一场关于光伏新能源的行业交流会座无虚席。时已入秋,窗外阳光依然灼热,如同现场热烈的讨论氛围。交流中,人们将更多的焦点投向了华晟,这个全球最年轻的光伏独角兽企业。

4年时间,估值130亿元,跻身全球光伏一级组件制造商名录。华晟犹如一匹跃然而出的黑马,在光伏行业的寒冬中,引人注目又引发追问:为什么是华晟?

时光倒流,问号拉直。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景(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北京一公园内,一群人聚在一起,时而窃窃低语,时而高声争论。

“有了那晚的选择,才有了今天。”华晟董事长徐晓华回忆起“公园会议”的豪迈,眼里依然闪耀着光。那晚,创业团队几经争论,最终选择不做跟随者,要做新产业的开创者。

那时,光伏行业爆火,市场上主流技术路线产业化规模大、投资回报高,是入行的热门选项,资本蜂拥而上,投产能赚快钱。华晟却放弃眼前的财富,要走一条新路:选择做下一代异质结光伏电池。

“异质结技术国外摸索了30年,很多都折戟沉沙,一家初创企业凭什么?”

“放着容易的钱不赚,非要做龙头企业都望而却步的事,太傻!”



▲这是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展示的光伏产品(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面对质疑、不解,曾在光伏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徐晓华坚信,异质结是突破光伏效率的颠覆性技术。

“用新技术找增量,虽难,却是一条正确的路。”

从技术到产业面临“惊险一跃”。创业之初,华晟便遭遇“当头一棒”。

异质结光伏电池样品下线,几近废品,因为出现致命的光衰减现象,降低了发电效能,也让这一技术路线面临夭折风险。

“事关企业生死,那段时间彻夜难眠。”回忆当时,华晟首席科学家王文静感慨万千,“我们就像驶入深邃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前途是一片未知的宇宙。”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搬运机器人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没有现成答案,就从源头摸索。技术团队找到一种紫外线吸收剂,解决了光衰减问题,但组件功率下降的新问题又冒出来。情急之下,王文静想起读研时听说过的一种光转化材料,但这一材料在光伏行业从未用过。

“没人用,我们试!”在与材料供应商反复磨合后,终于攻关出全新的光转化材料,不仅解决了光衰减这一致命难题,电池功率还更高。

一次次峰回路转,一次次化危为机。4年里,华晟始终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8月20日,工作人员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选择异质结技术,没有先例可循。所有的产线设备、生产工艺甚至物料供应都要重构。

“几乎每天都要蹲守到凌晨,将设备拆了,根据新工艺要求一点点改进优化再调试,如果不行,再拆解再优化……”华晟工程师孔文涛至今记得,产线建设之初,即使在恒温24摄氏度的厂房里,他和同事们每天的工装都是湿透的。

一期、二期、6个月、9个月……创业前两年,一边不停投钱投人、改设备改工艺,一边还要说服客户接受尚属“小众”的异质结新品,寻找订单活下去。最难时,华晟账上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公司内部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提议,不如趁早放弃,转向能赚钱的主流技术路线。

“这个世界除了满足我们基本生活的物质外,总有一些梦想值得我们去坚持。”华晟的生产车间,蓝底白字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

“晟,意为阳光,也代表日积一功。面对一个个困难,我们没有放弃,一次次克服,直到现在,未来亦然!”徐晓华说。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工作人员在查看智能化产线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安徽合肥,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一体化工厂,工业机器人将一个个硅片投送到一架白色机器的腔体,经过绵延的智能化流水线,状如手机大小、薄如纸片的光伏电池片便下线了。

“异质结生产设备从无到有,如今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徐晓华拍拍眼前的这些“大家伙”,话语中不无自豪。

“坚持瞄准异质结赛道,通过技术和工艺的持续创新,我们的异质结电池单片效率2021年就一举追平了世界纪录,如今量产平均效率又再次有了大的提升。”华晟电池事业部负责人余义说,严峻的竞争形势下,公司在行业寒冬中迎来春天,今年的订单量逆势实现翻番。

在创新努力中穿越周期

2024年,是光伏行业优胜劣汰的洗牌之年。对华晟而言,却是进入盈利周期的转折之年。

面对行业的大浪淘沙,华晟选择的技术路线优势日益凸显。2023年,华晟破局国内市场,并迅速扩产,大理、合肥、无锡等基地相继上马,公司一跃成为异质结领域垂直一体化龙头企业,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全球最年轻光伏独角兽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异质结行业进入工信部光伏行业目录规范的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

华晟并不敢稍有懈怠。光伏行业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逐如同高悬头顶的一把利剑,驱动华晟不停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持续保持技术优势。

控制硅片的薄度,是异质结电池降本增效的关键。

传统光伏行业认为,硅片薄度在130微米左右就很难再有突破。

通过深入研究,徐晓华的技术团队惊喜地发现,采取一种新的工艺,硅片可以减薄至100微米以内,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还有助于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工作人员在介绍智能化产线。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前景是美好的,但市场上的硅片厂家无一能满足华晟的需求。

“找不到厂家供货,就自己干!”华晟索性自建硅片产线,改造设备、创新工艺、不停迭代……经过上百次验证,最终做出薄度达100微米的超薄硅片,仅此一项,材料成本就可节约23%。

步入华晟的产品展厅,智能制造管理平台上跳动着的数字实时显示生产车间的运转情况;大屏幕反复播放着以“喜马拉雅”“珠峰”命名的各类产品介绍,这样的命名喻意华晟人不断超越自我、立志攀登行业顶峰的抱负。

“我们做的是一个开创性的产业,当前面没有参照物时,追求物理极限的创新,就是引领我们的方向。”徐晓华自称“技术控”,也坚信跨越周期最大的武器是相信技术、坚持创新。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搬运机器人在作业中。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迎接新的产业变革,靠单个企业独木难支。

自动化产线上,刚“出生”的电池片闪耀着洁净耀眼的蓝色光芒,一根根银色栅线纵横排布,仿佛电池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品质越好,导电性越好,发电效率就越高。”余义指着电池片上纵横的银线解释道,制造银线的银浆材料及印刷工艺均源自国外,一度被卡脖子。



▲8月24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技术人员在对产品进行检测。新华社发(徐勇 摄)

能不能找到替代材料和新工艺?华晟想到了一群人。

华晟董事长技术助理周肃的手机里有个热闹的微信群,群里活跃着37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这是华晟发起建立的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除了线上随时讨论分享新技术,每个季度还会举办线下会议,开展技术研讨和对接。

在这个平台上,华晟找到了创新攀高的伙伴。



▲8月20日,工作人员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我们与华晟携手,采用导电性能接近的铜与银浆配比,实现成本大幅缩减。”苏州思尔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祥浩说,今年7月,思尔维提供的银包铜浆料交付华晟投入量产使用。

成立4年来,华晟把自己变成一个实验室,针对异质结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一次次地开展验证和应用,不遗余力地推动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搬运机器人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目前,在华晟验证的新材料、新技术数量超过43项,其中35项已在行业推广。

安徽宣城,一座山清水秀的皖南城市,也是华晟总部所在地。在这里,以华晟为龙头,集聚着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产值近300亿元。华晟总部附近,当地政府立起的“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标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在出海中开拓“蓝海”

阳光洒向保加利亚南部城市帕扎尔吉克,大片光伏板熠熠生辉,为该市源源不断供应清洁电力。

这一总计650兆瓦的太阳能园区使用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全部产自万里之外的华晟,这也是目前海外最大的采用异质结技术的太阳能园区。



▲这是2023年9月7日拍摄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戴巍 摄)

全球能源转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大规模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更多国家实现能源自主和减碳目标的选项。

成立4年来,华晟的海外市场出货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得益于异质结的技术路线优势,华晟从产品出海走向技术出海,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商找到华晟,希望引进华晟的技术。



▲8月20日,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工作人员(左)在介绍智能化产线。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4年8月,飞机降落在阿布扎比的扎耶德国际机场,尽管已是夜晚,合作伙伴仍在等待着徐晓华一行。

中东日照旺盛,是一片光伏市场的“蓝海”。此行,徐晓华除了拜访海外的销售商,还将与合作伙伴一起考察投资建厂事宜,洽谈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这是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景(8月24日摄)。新华社发(徐勇 摄)

“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谋求绿色转型,不仅有快速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而且投资建厂、技术服务的需求强烈。”华晟中东及非洲业务的销售负责人说,华晟已经接到多国合作伙伴抛来的橄榄枝,希望通过合作,为这些国家的异质结组件厂提供异质结电池供应和异质结组件技术服务。

“海外是远比国内更大的市场,走出去是必选项。”徐晓华认为,今天中国企业出海也是入海,既要国际化也要本土化,只有做当地发展的助力者和共赢者,企业和产业才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走得稳、走得远。目前,华晟在海外的销售合作伙伴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社发(戴巍 摄)

在华晟人眼里,未来的能源竞争不仅是资源的竞争,而且是技术的竞争。让光伏成为便宜又可靠的绿色能源,用技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华晟人的理想,也是一代代中国光伏人的追求。



▲8月20日,工作人员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华晟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步履不停,又在全力攻关异质结叠层钙钛矿的下一代技术。目前,华晟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4亿元,申请专利3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8项、国际专利申请17项,公司已集结异质结高精尖人才超过400人。



▲这是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景(8月24日摄)。新华社发(徐勇 摄)

日出光芒,泽被万物。追光前行,是人类致力清洁能源的坚定姿势,也是华晟人不懈奔跑的身影。



▲这是在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工厂内拍摄的智能化产线(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4年初,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徐晓华毫不讳言,今年整个光伏行业都会很难。“但几年之后,我们回头再看今年,一定会感谢这么大的挑战、这么大的困难,因为通过打赢这一场硬仗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为一家真正的好公司。”

文丨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 王菲 吴慧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中国能源报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143581文章数 1751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