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出现
频繁眨眼、伸舌头、噘嘴
吸鼻子、摇头、耸肩
等奇怪行为?
家长要注意了
这可能不只是
孩子调皮、好动或搞怪
而是患上了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肌肉抽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最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男童较女童多见,男女比例约(3~5):1。
抽动障碍表现形式
抽动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可以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出现的、快速的眨眼、皱眉、张口、伸舌、噘嘴、皱鼻子、点头、仰头、摇头、斜颈、耸肩、移动手指、握拳、甩手、踏步、屈膝、挺胸、收腹、扭腰等或者更复杂的一连串动作。
发声性抽动可以表现为吸气、清嗓子、咆哮、哼唱、咳嗽、尖叫、叫喊、呼噜声、吐口水、吹口哨、抽吸、乱叫、学动物叫,甚至反复说一句短语或一句脏话等。“在我接诊的病人中,有说脏话症状的患者占到20%~30%,大部分家长根本意识不到其实是孩子病了。”
抽动症治疗不及时的影响
研究显示,一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不但抽动症不能自愈,而且在成长及发病过程中还伴随着学习、社交、心理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影响学习
课堂上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导致注意力严重下降,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最终厌学、逃学。
影响心理
由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嘲笑、歧视,导致自信心缺乏,心生自卑感,与人交往困难,久之则性格孤僻,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患儿长大后甚至发展成精神分裂。
影响身体
长时间的抽动会导致局部肌肉变形和僵化,恢复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儿童抽动症初期的改善
1.爱与陪伴:
首先,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因为抽动症往往与孩子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当孩子感到放松和自在时,抽动的症状也会有所减轻。
2.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和紧张的氛围,如减少噪音、避免过度批评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减少抽动的发生。
3.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减少抽动症的发生。
4.饮食调整:
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糖分等刺激性物质。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c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抽动症状。
专家建议
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些“怪动作”表现时,就要留意观察,不能判定时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早期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早恢复。我院可以提供抽动症早期筛查、全面检查、系统治疗干预等医疗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