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日本版海报
1959年11月17日电影《爱与希望之街/愛と希望の街》(1959)在日本公映——它是日本巨匠大岛渚(1932-2013)“日本”三部曲的第一部。
电影《爱与希望之街》(1959)美国CC版DVD封套
接着在1960年他的“日本”三部曲的后两部《青春残酷物语》(1960)和《太阳的墓场/太陽の墓場》(1960)也相继上映,年底他的另一部电影《日本的夜与雾/日本の夜と霧》(1960)也出现在公众面前。
电影《青春残酷物语》(1960)日本版宣传海报
1960年 ,28岁的大岛渚的这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透露着强烈的悲观情绪,并且这三部电影在意识形态上是如此具有腐蚀性和政治煽动性。
大岛渚后来回忆自己在1960年的生活情况时,这样说到——
大岛渚在电影外景地
1960年6月初,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时候,我的第二部影片《青春残酷物语》出来了,并引起了各种混乱的反应。
至于我的第三部影片《太阳的墓地》,当我写剧本时,正听到医疗队护送受伤的游行群众进医院时所发出的汽笛声,于是我挤进了1960年6月15至19日围着议院游行示威的队伍之中。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DVD-9版封套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的夜与雾》几乎是一场关于革命的辩论——革命是否已经失败?有必要坚持下去吗?革命者如何面对失败后的人生?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预示幸福新生活的婚礼上。
由于《日本的夜与雾》过于激进,以至于短短上映三天后,愤怒的城户四郎将《日本的夜与雾》从日本各地影院撤下。
电影《青春残酷物语》(1960)日本版海报
早在1960年6月《青春残酷物语》首映时,正是参加安保斗争的学生、工人和市民围绕国会举行的示威游行达到空前规模并遭受挫折之时。
正在首映的《青春残酷物语》虽说其内容与政治无关,但使人感到表现青年强烈不满的形式却与当时情形相似。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组在外景地大阪贫民街釜崎,右一为大岛渚
大岛渚拍此片时,似乎早就考虑到现在需要某种必要的精神食粮。
所以在接下来拍摄《太阳的墓场》,大岛渚给这部电影定的基调就是说“破坏”。
安保斗争把规模空前的群众队伍都集中到国会周围,但被认为由群众示威掀起的破坏,实在太小。这终究跳不出“战后民主保护主义”的框框。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这种时代理想,如果只是点点星火,终会被浇灭,而男男暧昧,血洒街头;一腔热血,还是注定面对现实。
愤怒转化为迷茫与绝望,没有希望与光明的残酷青春,一切都不会结束。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左为佐佐木功,右为津川雅彦
另外他还在《太阳的墓场》中还营造出一种悲观沉痛的氛围,给这种颠覆性暴力举动蒙上一层伤感的阴影,这显然出自导演自己参与学运被压制的沉痛回忆和对当时社会运动的悲观瞻视。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太阳的墓场》以大阪贫民街釜崎为舞台,描写了狐朋狗党之间相互争吵与武斗的事件,也可以说,这只不过是几个居民帮助黑帮组织之间争斗的突发性破坏行为。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右为炎加世子,左为田中谦三
但从某种意义来看,预示着今后这种暴动将在这个地区屡屡发生,似乎已描出其雏形。
当时的一些评论认为《太阳的墓场》的导演只不过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描写了贫民街人们生活中的丑闻。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炎加世子
虽然这部影片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说使人形成这种印象,在其精神方面包含着1960年安保斗争的兴奋与挫折,并且,公开的重大政治性暴动在未发生之际就被制止,之后,个人的非政治性小规模暴动渗透着整个日本社会。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佐佐木功
在《太阳的墓场》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一个从家出走的纯情少年阿武加入了“信荣会”黑帮组织,并独自一人在黑帮组织中哼哼着《流亡之歌》。扮演阿武的是当时遐迩闻名的新歌手佐佐木功。
这是一首意志消沉的歌。那群哥儿们,甚至疼爱阿武的干爹阿信(津川雅彦 饰)也大声叫道“别唱了!”,然而不管别人怎么吼叫,阿武仍然唱着。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津川雅彦
这首歌是在1947年东宝电影公司制作的、山本萨夫(1910-1983)和龟井文夫(1908-1987)共同导演的反战影片《战争与和平/戦争と平和》(1947)中,一位中国女歌手站在中国街的一角唱的歌曲,是龟井文夫战争中拍摄的中国难民逃难的真实镜头插入此片时作为主题歌而流传的。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日本版海报
但在《太阳的墓场》中,对于一个离家的还是纯情少年来说,作为釜崎黑帮组织的聚集地唱这首歌就不太合适,令人感到奇怪,对此黑帮组织中其他同伙感到厌烦,这是理所当然的。
黑帮成员们突然由此从各自心中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安,这种惊慌神色鲜明地表现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大岛渚后来在自传中谈到为什么要在电影用这首在当时被人遗忘的歌,他说,曾有位中国友人说日本人应该唱这首歌,此事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也可以说,此片中表现的几个黑帮组织相互殴打的成员们就是流亡之民,并且再次唤醒我们都是流亡之民这一记忆,就是此片的主题之一。
《太阳的墓场》剧本是《青春残酷物语》中担任主要副导演的石堂淑朗(1932-2011)和大岛渚合写的。在这之后的《日本的夜与雾》也是他俩合作的。
据说他俩合作是采取这种方式,即大岛渚先提设想,两人商谈,尔后由石堂淑朗执笔,大岛渚改写后在拍摄。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无论是《爱与希望之街》还是《青春残酷物语》,大岛渚个人写的剧本,其特点是出场人物行动非常明确,具有逻辑性。
说得过分些,即导演具有强烈的社会认知和逻辑要求,也就是说,这类人物必须表现出这类行为,并受其感化,使人物朝着各自应走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其优点是在不稳定情绪中不消除戏剧性冲突,突出其逻辑性结构及伦理道德,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内容单调的缺点。
有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出场人物行动好象事前就告诉了观众。这点在大岛渚作品中也常常出现。
然而在大岛渚与其他剧作家合写剧本时,常常会出现这种令人感兴趣的现象,即出场人物接下来该干什么呢?令人难以推测。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日本录影带封面
其结果,双方在某种程度上删掉了单纯的逻辑性解说,从而剩下的内容使人感到含义深刻,没有单纯解说。这是使我们常常感到内容费解的原因所在。
但通过合作,大岛渚的电影世界增强了本能的直观因素,使其变得更加深广和无奈。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就《太阳的墓场》而言,多数黑帮份子破坏活动是为了相互竞争,显然,其大部分的盲目志向是令人感到不快的。
《太阳的墓场》摄影由川又昂(1926-2019)担任,这是他继《青春残酷物语》之后又一部拍摄的影片。
继前作画面设计,即暗色中加入火热般暖色之后,在这部《太阳的墓场》中仍然采用夕阳西下的特写红色,使人产生不祥之兆。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
其中带来血色的恐怖,私立血液银行(如同中国许三观之类)的插曲以及打架、杀人场面中流淌的血色插入肮脏贫民街的各种画面中,从而激起人们将其破坏与毁灭的感情。
《太阳的墓场》这部影片在发行上也获得了成功。不过此片发行上的成功,与其说是导演创作意图很好地传达给观众,毋宁说是依靠在釜崎进行实地外景拍摄这种耸人听闻的制作手法。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佐佐木功
大岛渚拍摄的两部影片连续获得成功,使公司非常高兴,松竹立刻又向大岛渚提出拍摄下一部作品的要求。
于是大岛渚预定在两个月后的10月份开拍,他连休息时间都没有,又投入了第4部作品《日本的夜与雾》的准备工作。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剧照,左为佐佐木功,右为富永由纪
自《青春残酷物语》以来,每两个月完成一部影片的高效率令人吃惊,甚至还包括写剧本在内。而且这些作品都是竭尽全力拍成的格调较高之作。
这种令人惊讶的、精力旺盛的工作态度,证实了“拍电影是一项革新运动”这一大岛渚的一贯主张。
假如当巨匠是导演们的目标,那么与其这样高效率工作,毋宁准备周密,一部一部谨慎拍片更为有利。
但大岛渚认为,一个导演与其被人称作巨匠并受欢迎,毋宁使其全体摄制组成员更年轻化并具有革新气质更为必要和更有意义。并认为现在不是那种革新可能性很小的时期。
为此,站在当时革新前列的大岛渚不顾一切地连续拍出几部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佳作之后,越发提高了他的热情,并且也让年轻一代影人的优越性进一步得到制片厂老板们的承认。
电影《太阳的墓场》(1960)美国CC版DVD封套
《青春残酷物语》关于身体和革命隐喻 无处安放的冷酷和死亡
《幸福的黄手帕》悲喜交集的回家之路 山田洋次探讨爱的意义
《浮云》无望的生命总是要继续下去 日本百年十部最佳电影第二名
深作欣二被忽悠拍《蒲田进行曲》成经典 风间杜夫曾演情色今翻身
《情迷意乱》多情小叔和美丽嫂子的秘密 悲伤中的强颜欢笑最寂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