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就“酒香飘四海”展览受访表示:
宋代岭南盛产美酒 海丝之路也是美酒之路
美酒,是一种横亘时空的文化介质,当它与广州的过去和现在相连,就酝酿出一个独特的“酒香飘四海”大展。
一千年前,“公库酒熟”:宋代广州市舶司设宴招待来往商人的酒香,甚至飘向四海,随储物罐(广东罐)登船,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而由广州考古人所发掘的自南越国到清代的大量酒器文物,更证明此地从两千多年前开始,就认同并实行中原酒礼制度。
千年酒文化、岭南海丝缘,如今,人们可在“酒香飘四海——宋代广州公使酒库与中国酒文化”展览中体验。该展览位于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展期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22日。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特别提到:“宋代岭南地区盛产美酒,这些产品既受本地士绅、民众的欢迎,也是古代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我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美酒之路。”
一站式了解中国酿酒史和酒文化
展览从“公库酒熟”“瓮中日月”“杯中乾坤”“佳酿名酒”“丝路酒香”和“汲古酿新”六个章节,多角度展示了我国古代绚烂多彩的酒文化。306件(套)展品数量众多、品类丰富,以考古出土的酿酒、贮酒、分酒和饮酒器具等文物为主。
■陶水田模型,西晋,广州黄埔区大沙镇姬堂彭山M3出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谷物酒。早在先秦人们就已掌握制曲酿酒之法。“瓮中日月”用文物、图示乃至现代酒曲等展示了酿酒的发展过程。黄埔区出土的西晋陶水田模型,农夫、耕牛甚至鸡笼生动立体,可见当时有充分的粮食保障。
“杯中乾坤”以器物为载体,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华夏酒礼在早期社会的祭祀活动中形成,2000多年前,华夏酒礼制度在岭南地区得以延续发展,这从广州南越文王墓中出土的高等级青铜、漆、玉酒器组合中体现;关于“南越鸿门宴”的座次和数字互动则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看着南越宫苑内的曲流石渠遗迹图以及竹林七贤的豪放“影像”,观众可以更好理解“曲流石渠或为‘曲水流觞’之滥觞”。
■南海窑“陈宅莲花”印文酱釉罐,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佳酿名酒”则专注于“酒名”——“苍梧”“陈宅莲花”“酴醾”等——戳印于酒器、封泥或书写在包装材料上的这些名字,提供了地点、制度、材质、风味的种种历史线索。“汲古酿新”将当代名酒品类、酿造工艺进行了展示并辅以丰富嗅觉体验。
揭秘宋代“广州官方造酒厂”
“公库酒熟”和“丝路酒香”章节,尤其立足于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相关重大考古研究和发现。
■墨书“公使”湖田窑青白瓷碗底,北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宋代广州官方造酒的“大本营”,就在今天城央北京路附近。李灶新介绍,2000-2009年,在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西北部,发现一处宋代大型院落式建筑基址,有水井、灶台等酿酒遗迹,还出土墨书“公使”款青白瓷碗、戳印“酒墱”“清香”“真珠红”“百花春”等酒相关铭款的酱釉罐等,“经研究后确认是宋代广州公使酒库”。
这座公使酒库,存世约200年(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到南宋淳祐十年1250),是当时官方“公使库”的重要子库之一。公使库,是宋代在府、州、军等地方官府设置的管理公使钱物的重要财政机构。各地招待过往官员、外国使节和蕃商等举办宴会所需经费,都来自公使库的公使钱。宴会上要喝酒,这些酒就是由公使酒库生产的公使酒。
李灶新特别提到,公使酒库在东西方海贸交往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北宋在广州置海上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类似于今天的海关)后,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往来的中外商人都是热情迎送,来的时候有“阅货宴”,住舶期间有酒食提供,离开时还设“市舶宴”饯行。
而且,当时广州“以酒迎客”的规模和热忱在全国“遥遥领先”。李灶新介绍,经研究者复原,广州宋代公使酒库面积“约180间”,远超当时的建康“七十间”、明州“一百六十六间”。他说,参加广州“市舶宴”的官员级别也比其他地方的高,有知州(兼经略安抚使)、提刑司、市舶司长官等,当时泉州参加的官员仅有市舶监官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州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雷州窑青釉褐彩“既以醉酒,既饱以德”诗文罐,宋,雷州市博物馆藏。
“南海Ⅰ号”上或装有四吨美酒
美酒不仅用于“市舶宴”饯行,还随远航商船销往世界。800多年前的南宋,中国美酒放洋外销,“南海Ⅰ号”沉船如同一枚“时间胶囊”,定格这历史画面。这是展览“丝路酒香”章节的重要部分。
李灶新介绍,在“南海Ⅰ号”第9、10号船舱中,出土一批酱釉罐,其中部分大罐肩部戳印“酒墱”“玉液春”“吴字号”“梁宅”及各类花果纹等款识,“经检测,原先都装满了酒”。这些广州生产的公使酒和私酒,应是“南海Ⅰ号”停靠广州港期间由地方官府馈赠或贸易所得。
他透露,经最新统计,这批酱釉罐约有220坛,以每坛容量17.5升计,大约能装4吨美酒,可供当时2000多人一次饮用(宋代黄酒度数较低,陆游等诗人也曾写道,好酒之人一次大概能喝三升,相当于三斤),“如此大量,不可能在船上消耗完毕,可推测大部分应是用来外销”。
形制相同的酱釉罐,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公使酒库和广州城市考古以及佛山南海奇石窑、文头岭窑中均有发现,“由此可确认这些酒罐是当时广州官方或私人酿酒作坊在南海窑所订制”。
他说,近年来,从南海航线众多的港口遗址和沉船上,也发现了大量自宋代以来广州及周边生产的储酒罐,部分器物上印有“酒墱”“清香”等铭文,分布范围东至日本、韩国,西达波斯湾、红海,乃至非洲东海岸,“折射出中国美酒远销海外的历史事实”。
“‘酒香飘四海’,我们做这个展览也是希望能突破以往以‘明星展品’‘亮眼精品’为主的传统精品展模式,从考古出土的大量、甚至是破碎的不起眼的文物出发,经深度挖掘研究其背后的故事,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出好故事。不管是广州城建史、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岭南文化的发展乃至酒文化的脉络相承,其实都可以通过考古出土的成果呈现。而从这系列研究和呈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之前所说的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和茶叶之路,更是一条美酒之路。”
■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南越王宣
■展品图片由南越王博物院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