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良:文采也具力量
文采也具力量
朱国良
记得以前读《共产党宣言》时,对开卷之句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印象极深,直到如今还能背出。这是哲理与文采的组合,是形象和思想的搭配。马克思、恩格斯向旧世界挑战的时候,就是这样从容不迫,诗情洋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精神优势!
学术方面的文章,未必一定要求篇篇句句都有“开卷别有沧桑感”、“总见笔墨逞风流”的。但是如果有机地借助于文采的渲染和点缀,可使文章更有可读性,可近性。读毛泽东的著作,往往见其文章中“唐诗宋词汉文章”闪烁串连,即使像《别了,司徒雷登》这样的政论,也是生动泼辣的。读列宁的文章,如《纪念欧仁·鲍狄埃》,其落笔之际,亦一往情深。诸如“天上的云雀不如手中的麻雀”“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前进吧”的警句更是振聋发聩,莫不感到行文亦有妙法,文采也具力量!
风格即人。语言风格其实正是作者性格、热情、信念、理论深度和文化素养的体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的学术文章包括那些念故人、叨亲情的散文随笔,不仅极有见地,也是文采蜚然的。难怪董桥先生很有感慨地说:读杨先生的文章“真的如沐春风”,“很替学文科的人担心出路”。应该说,这一评价是既中肯又耐人寻味的。
理论要说服人,首先要正确。但正确理论如果没有吸引人的语言风格,仍然不能吸引人,说服人。杨振宁先生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所成就,在人文学科有如此修养,著述出新颖,行文有光彩,同他具有较高的精神品味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所说:在每一个创作领域里,品味加上学力、性情和机缘,决定了风格的高低,也决定了贡献的大小,这对于科学研究、学术成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论断,一个新的观点,如果借助于布局的合理,行文的流畅,遣字的准确,造句的优美,无疑作用会更大,效果就会更好。
一位哲人说过:“只要不和贼肉横生的文佣文奴把臂入林,则文字的讲究只会增益思想的深度”。对于文采,有人往往以为这是文学的专利权。其实不然,著文遣字,思想是重要的,文采也是必要的。毛泽东说过:“学文要古,谈理要新”。鉴于此,他老人家还借助各类学科,借助辉煌的文采,为自己的文章服务。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还常常为之挥毫呢!鲁迅先生在其论文和评价他人的著作中,也常对文采大力推崇,倍加关注。所有这些,无不给人启迪。
文采有光彩,劝君莫小视。对有志于“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的学者来说,更应该不畏登书山、潜学海,广采博闻。只有让思想的深邃借助文采的翅膀,才能越过高山大洋,飞得更高更远!
辉煌全唐诗,崔护的小诗仅有区区一首;浩瀚千古文,王羲之的小文只有独独一篇。而所有这些,为何每每选本选来删去筛不掉,皆因文采彪炳辉煌,光耀四海千秋!对于我们今日攻学术、做学问,或许不求如此恒远,但借助于文采使思想表达更深刻,读者更广泛,论文专著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这还是值得去下功夫的!
金新:成就文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