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舟
近日,“宠物石”成了年轻人的消遣新风尚,即把石头当宠物来养,不仅有了陪伴,还颇赏心悦目,一举两得。这养石、玩石的潮流可非今人引领,翻开诗词典籍,原来古人早把石头玩成了文化艺术。
《尚书·禹贡》中记:“岱默丝、泉、铅、松、怪石”,是说上古时期的泰山峡谷多产怪石,这是古人赏石的最早记载。同样展现上古文明的《山海经》中亦有奇石的记录,如产于历石山的砥石、会稽山的玄石等,足有一百多种。先秦古民以石饰衣,如《诗经》中载:“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这里的“玉”并非狭义之玉,是“石之美者”。魏晋贤士赏石十分松弛,“赏石鼻祖”陶渊明醉卧“醒石”,他给钟意的石头起名“醒石”,称得上是最早的“宠物石”了,与其酣眠、作诗,极具雅趣。到唐宋时期,赏石之风逐渐被文人推至高峰。
王维称得上是“盆景艺术先驱”,冯贽在《记事珠》中说他“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用绮石制作盆景,很有创新精神。白居易首先提出了“丑石观”,在《咏双石》中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将“怪、丑”作为美石的标准,影响了两宋许多文人,他还十分推崇太湖石,专为其作《太湖石记》,个中言论为我国赏石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说宋人,东坡赓续了白居易的“丑石观”,进一步指出“石文而丑”,还写有《怪石供》《后怪石供》《咏怪石》等诗文,点出“丑到极致就是美”的赏石精髓。苏轼还首创了以水供养纹理彩石的方法,“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前处处通”,奇石因水流的加持更具美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可称“石痴”,有“拜石”之典故,据《宋史》本传记载,米芾曾向奇石行叩拜之礼,还称其为“石兄”,成为一时笑谈。米芾赏石的贡献还在于创立了“相石四法”,即瘦、透、漏、皱,至今仍被后人广泛使用。宰相杜衍之孙杜绾是赏石的“教授级”人物,写有品石专著《云林石谱》,收录各地奇石品种多达116种,详细介绍了各种奇石的产地、采集方法、形状和色泽,后被收进《四库全书》,在赏石届声誉极高,可称“石典”。
唐宋之后,文人赏石,挖掘出奇石更多的社会价值。如明代李时珍“以石养生”,在《本草纲目》中记有金石近50种,不仅细说其药性,亦详述形态、色泽、纹理、观赏价值。清代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再次完善了“丑石观”,在所绘《竹石图》的题跋中说:“丑而雄,丑而秀”,进一步将“丑怪”之论拔高至赏石的美学圭臬。
古人赏石,不仅追求其外在美,还十分注重奇石的精神内核。如唐代诗人孟郊在《游韦七洞庭别业》中写道:“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展现了石头不惧涛浪的坚韧风骨。苏轼在《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中说:“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点出小小奇石背后的大胸怀、大气势,哲意十足。元人张雨写有《得昆山石》一诗:“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香寒。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唯美的笔触将奇石之矜傲、高洁描绘得淋漓尽致。
(本文作者为文史撰稿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