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美西方总把与中国“脱钩”,挂在嘴边。我相信大家也都听烦了,但是,只要西方一天没有对我们放下敌意,那么这个话题,始终是绕不过的。
就在最近,这帮自认为依赖中国不是好事的人,又要改变战略,准备另谋出路了。
据英国媒体《经济学人》发文称,为了限制中国的进口,中东欧国家正搞“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大量投资。
这里,我们先稍微解释一下,这两个可能对大家比较陌生的新名词。
近岸外包,是指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地理位置、时区、语言等方面相近的国家或地区。这种方式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并减少时差带来的沟通障碍。例如,美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或加拿大。
友岸外包,则是指企业将业务外包给与本国有友好关系或共享价值观的国家。这一策略旨在减少对地缘政治风险较高国家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例如,美国鼓励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或越南。
那么对于欧洲而言,最理想的外包对象是谁呢?诸多东欧国家。
不过,欧洲这种“另起炉灶”式的供应链计划,看似是一个能够摆脱中国供应链的合理方案,实际上,全球很多机构并不看好。
美国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就发布研究报告称,“近岸外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的,而且极有可能会转变成,“中国加一”或“中国加N”投资模式。
事实的确如此,实例很多,我们就说一个,比如,被欧洲寄予厚望的东欧国家匈牙利,在资本涌入后,反而成为了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直白点说,欧洲的这份计划,从出炉开始,就注定了根本成不了事。
一方面,时间不够,且成本高昂。
欧洲想要复制美国在拉美的模式,没有数十年时间和天文数字般资金的投入就想成功,无异于是在痴人说梦。
另一方面,东欧国家的缺点太过明显。
一个是,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另一个是,劳动力非常短缺且成本高昂。
再一方面,中国的成功是无法复制。
须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不仅是为了生产,更是为了直接服务于中国市场。且不说,欧洲市场规模跟中国至少差了个级别,就问紧挨中国市场的印度和越南,他们成功了吗?
说穿了,在全球正在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下,美西方却满脑子只想与中国对抗。结果折腾来折腾去,任何事情还是绕不开中国,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在很多事情上,还莫名其妙地给中国做了嫁衣。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真要好好谢谢美国人。
为什么呢?
正因为,美国人不断给欧洲人出了“馊主意”。以至于,如今的很多欧洲人,也慢慢明白过来,谁是“敌人”,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