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务必保留原文出处链接和公众号按钮
关注本城公众号并设星标,不错过最新精彩内容
文:Web3天空之城·城主
在这个难得一见的公开讲座中,《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深入剖析了“不怕被讨厌”的真实含义,揭示了人们在自我表达、家庭期望与社会认同中的多重困境。他指出,许多人因害怕被他人拒绝或批评,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从而无法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
岸见还结合东西方文化差异,探讨了儒家文化对个体选择的束缚,强调了个人在面对家庭、社会期望时应有的勇气和责任感。他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表达自我,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并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这场讲座不仅是对“被讨厌的勇气”这一概念的深入解读,也是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寻找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在当下AI时代到来之际,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渴望摆脱他人目光束缚、寻找内心自由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大师讲座经典。
"被讨厌的勇气" 的真正含义
岸见一郎澄清了书名《被讨厌的勇气》的真正含义。它并不是鼓励人们去故意让别人讨厌自己,而是要人们不再害怕被人讨厌。许多“好人”没有真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害怕被人讨厌是一种束缚,让他们无法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种“不怕被讨厌”的勇气本质上是一种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人们往往在社交中为了维持和谐而抑制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心的“监视器”。岸见的观点从心理学层面揭示了打破这种束缚的必要性,即通过坦诚表达来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儒家文化与个人选择的冲突
在讲座中,岸见讨论了韩国和日本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即在儒家文化中,个人选择(如婚姻)与父母期望之间的冲突。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很多年轻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儒家文化强调孝道与家庭责任,这与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岸见提出的“个人选择优先”挑战了这种传统观念,但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是个复杂的问题。这种思考提醒我们,文化传统不应成为个人幸福的枷锁,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价值观之间找到和谐,值得深思。
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岸见举例说明年轻人如何面对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愿望冲突。他提到,一位学生在面对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时,勇敢地说出“这是我的人生,我希望自己决定”。
这种观点凸显了“责任”的重要性。许多人害怕承担责任,因此让父母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看似是一种避免风险的方式,却实际上是在逃避成长的机会。承担起自己选择的责任,意味着要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负责,这是一种成年的表现,也是获得内在平静的关键。
孝顺的悖论:真正的孝顺是自立
岸见指出,父母之所以是父母,是因为他们希望子女能独立自主。如果一个人无法完全独立,反而总是依赖父母,那么这种“孝顺”反而成为父母的负担。
这种观点对传统孝道观念提出了挑战。传统孝道中,“陪伴”和“依赖”被认为是子女的义务,而岸见认为真正的孝顺是子女能够独立,让父母安心。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
勇于表达真实自我
岸见在讲座中多次强调,许多人因为害怕被别人讨厌,而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最终造成自己内心的压抑。他鼓励人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使可能因此被人讨厌。
真实的表达不仅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社会的多数压力源于人们对他人评价的恐惧,当一个人能够放下这种恐惧,表达真实的自我时,就能获得内在的自由和力量。这种勇气并非盲目的“自我中心”,而是建立在对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之上。
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
岸见提到,许多人害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于是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一旦结果不如意,就可以将责任推给别人。
这种行为看似是一种保护机制,实则是一种内在的不成熟。承担责任意味着要直面失败的可能性,而这种失败本身是成长和进步的契机。回避责任不仅会限制个人的发展,也会使人长期处于无力感中。
人际关系中的“勇气给”
岸见提到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勇气给”,即鼓励他人面对挑战的方式。他指出,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伤害,人们需要有面对这些困难的勇气。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因为它们涉及到人类最根本的情感需求和冲突。“勇气给”的核心在于激发人们内在的力量,去直面关系中的问题,而不是逃避。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能获得真正的自我成长。
社会认同与内在价值的冲突
岸见提到,人们往往通过外界的认同(如他人的“谢谢”)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陷阱。他强调,真正的价值来自于对自身的肯定和内心的平静,而非他人的认可。
这种观点打破了我们对于成功和价值的传统定义。现代社会中,外部的认同(如职位、收入、社会地位)被过度强调,而个人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却被忽视。岸见的观点提醒我们,要从内在出发寻找自我价值,而不是被外界的标准所左右。
社会价值观对人的评价
岸见批评了社会过于重视生产力和效率的价值观。他指出,用这种标准来衡量人,会导致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产生歧视和排斥。
这种批评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病,即对人性的忽视。当一个社会过分强调生产力和效率时,人类的情感、梦想和内心需求就会被边缘化。人不是机器,不能单纯以效率来衡量,社会价值观的转变需要重新审视人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中的“勇气”
岸见提到,在教育中学生害怕犯错,因为他们害怕被老师或同学认为是不称职的。岸见认为,教育者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勇于面对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怕犯错”现象非常普遍,它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抑制。真正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探索未知,而不是简单地“正确答案”。教育者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大胆尝试并从中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公民。
通过详细解析岸见一郎的讲座,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代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诸多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成长,也试图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求问题的根源与解决之道。岸见的思想不仅对个体的自我认知有指导意义,对我们理解当下社会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被讨厌的勇气”对当下AI时代的现实意义
这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运转逻辑和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社交网络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连接、信息和机会,但也让人们面临更复杂的身份认同和心理挑战。岸见一郎在2018年讲座中所强调的“被讨厌的勇气”,在今天的AI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并对年轻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上,个人表达与自我展示被放大至前所未有的程度。AI推荐算法推动着“点赞”和“关注”文化,让人们为了获取认可而不自觉地迎合主流观点。这种趋势容易导致个体在社交网络中失去自我,被“虚拟社会期待”绑架,反而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岸见一郎所提倡的“不怕被讨厌”理念,正是帮助年轻人在数字喧嚣中重拾真实自我,勇敢表达内心声音的指南。
AI和自动化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职业的结构,使许多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焦虑和不确定性。面对快速变迁的职业环境和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年轻人容易在他人和社会的期望中迷失方向。岸见在讲座中强调的“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提醒我们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仍需勇敢坚持个人价值观,避免在选择上被社会标准和技术趋势所左右。
在岸见的讲座中,他讨论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家庭期望对个人选择的影响。今天,AI技术不仅渗透进了职业选择和社会规范,还深刻影响着亲密关系和家庭生活。AI匹配算法、婚恋APP和社交平台使得人们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选择焦虑。在面对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价值冲突时,岸见提倡的“独立自主”和“为自己而活”的理念,为年轻人在婚姻、恋爱和家庭关系中提供了心理支持。
岸见一郎在讲座中提到的“共同体感”,在当前数字化社会中变得愈发复杂。人们的社交关系逐渐被线上互动所取代,面对面交流减少,孤独感和社会疏离感增加。尽管AI技术能够促进信息的传播和社交的便利,但它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联结。岸见强调的对“共同体感”的重视,提醒我们即使在虚拟社交网络中,也应积极建立真实的社会联结,寻求能够带来心理支持和归属感的关系。
岸见一郎在2018年讲座中所提出的观点,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面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时的心理挑战。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被讨厌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仅关乎个体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自我,更关乎我们如何在技术与人性的博弈中,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理性的选择和行动。
感兴趣深入研读的同学,以下是岸见一郎经典讲座全文的传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