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纯属故事,本篇包含虚构创作,请勿对号入座。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哎,真是丢人,没想到我到了这个岁数,还被自己儿子一句话给点醒了,心里那个难受啊,简直比被人打了两巴掌还疼。
我叫刘大海,五十岁出头,干了一辈子农活儿,老实巴交地在乡下种田,累归累,可我从没觉得有什么不满足的。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叫刘伟,听名字就知道,我这辈子对他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刘伟从小学习好,我们那时咬着牙供他读书,哪怕再穷,我和他妈都没含糊过一顿饭。刘伟也真争气,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毕业后没几年,还找了个不错的工作,据说一年三十万的年薪,我听着都觉得光宗耀祖。
刘伟结了婚,媳妇叫小芳,是个城里姑娘,家境好,看着精致利索。结婚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羡慕,说我儿子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个漂亮城里媳妇。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心里高兴得不行。
可最近去他家住了几天,我心里怎么觉得有些不得劲儿。刚到的那天,我就觉得家里冷清。虽然他家住的是大房子,装修得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可就是觉得少了点人情味。
我住了几天,每顿饭,小芳都会在厨房忙活,她虽然话不多,但也算有礼貌,总是叫我“爸,您吃饭吧。”饭菜倒是做得好,色香味俱全,可每顿饭吃完,桌上剩的菜简直能喂猪了。
我这个人,打小就节俭惯了,家里哪怕剩一口饭,我们都不会浪费,自己舍不得吃也得喂家里的鸡鸭。我看着他们家那一大桌子没动几筷子的好菜,心疼啊!几次想开口说点什么,可看着儿子媳妇都不在意,我也没敢多嘴,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人家怎么过日子,我哪好意思指手画脚?
但这心里不舒服是瞒不住的。有一次,吃完饭,我瞅着那剩的满满一盘子红烧肉,实在忍不住了,趁着媳妇不在,我悄悄问儿子:“伟啊,咱能不能少做点饭?剩这么多可惜啊。”
刘伟看了我一眼,放下筷子,笑了笑说:“爸,您别操心这些,家里不缺那点饭菜钱。现在大家都这样,吃多少做多少不讲究,剩下的就倒了,没人会吃剩饭了。”
我心里一惊,这孩子说得好像挺有道理,但怎么听着这么不是滋味呢?
晚上的时候,我和儿媳妇在客厅看电视,儿子却在书房忙工作。我试探性地说了句:“小芳啊,家里剩下的饭菜挺多的,咱明天是不是能少做点?”
小芳头也没抬,笑着回我:“爸,这没事儿的,现在谁家还吃剩饭呢?我们家条件好,吃得起。剩菜留着反而对身体不好,倒了干净。”
我听得心里发凉,原来,在他们眼里,剩饭已经不值钱了。我没再多说什么,想着自己住几天就回去,免得惹他们嫌。
过了几天,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决定回老家。临走那天,刘伟开车送我到车站,我还是忍不住,又提起了家里的浪费。
“伟啊,咱小时候家里穷,过日子可得精打细算啊,不能这么浪费。”我真的是忍不住了,心里堵得慌。
没想到,儿子突然停下车,转头看着我,语气里带着点严肃:“爸,您是不是觉得我们对您不好,给您吃剩菜?”
我一愣,嘴上忙说:“没有没有,我是觉得……剩下的菜太可惜了。”
儿子叹了口气,眼神有点复杂:“爸,咱家现在过得好,您不用总惦记着那些节省的事儿。小芳不是不尊重您,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您要是觉得我们有什么地方没照顾好,您就直说,别憋在心里。”
这话一出口,我突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五味杂陈。刘伟话里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可我明白,他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他们过的日子,和我以前过的日子已经不一样了。
坐上回家的大巴车,我望着窗外,心里头翻江倒海。我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总想着儿子能过得好,我这辈子也就值了。可今天,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车子开得快,我的思绪却停不下来。小时候的刘伟,咱穷归穷,但饭桌上从来都是不剩一粒饭的。他也懂事,知道省吃俭用,跟着我下地干活儿,吃苦不怕。我那时候想着,等他以后出息了,日子就不一样了。我盼望着他有出息,可怎么也没想到,等他真的出息了,我们之间反倒有了距离。
家里那套过日子的规矩,儿子不再认了。他过上了我做梦也没想过的好日子,但这好日子,却让我感觉生分。
回到家,村里的老邻居大刘看见我,赶紧过来打招呼:“大海,回来啦?在省城住得还舒服吧?你儿子现在可有出息了,真是羡慕死我们这些人咯。”
我苦笑了一下,心里酸酸的。儿子确实有出息,可我这心里,总觉得怪别扭。
晚上,我跟老伴儿说起这事儿,她听了也有些不高兴:“你说他们小两口怎么就不知道节俭呢?咱们这辈子都这么过来了,怎么到他们这一代,啥都不在乎了?”
我心里一沉,但却没有再说什么。也许,这就是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代沟吧。我和老伴儿一辈子节俭惯了,但刘伟和小芳,他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早已和我们不一样了。
日子还得继续,我只能告诉自己,儿子儿媳过得好,就行了。
自从从刘伟家回来,我心里就一直疙疙瘩瘩的,吃饭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那一桌子剩菜。老伴儿看出了我的心思,有些不耐烦:“你说你老惦记啥呢?孩子有本事挣钱,不像咱以前苦巴巴过日子,剩点儿饭算啥事儿?”
话是这么说,我知道她是怕我胡思乱想,可心里头就是不舒服。我一辈子都把节俭当成美德,现在看儿子一家人不在乎,我也不是非要挑毛病,但总觉得咱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他们差了老远。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刘伟突然打电话回来,话里话外都是让我去他家住几天,说是想一家人团聚。我起初还有点犹豫,怕自己又看不惯他们的生活,心里添堵。可老伴儿一听,立马就推了我一把:“去吧,伟喊你过去住,他有孝心你还推三阻四的干嘛!”
我叹了口气,心想反正也住不了几天,再怎么样,还是自己亲儿子,心里一软,也就答应了。
到了省城,刘伟亲自来接的我,态度比上次还热情。到了家,屋子里还是那么大,装修依旧精致。可我没想到,进了屋,小芳居然没有做一桌子的饭菜迎接我,反而只做了两菜一汤,简单得很。
小芳笑盈盈地对我说:“爸,这次咱简单点,之前您走后,伟跟我说,您不喜欢浪费。我想了想,觉得您说得对,日子要精打细算,咱家虽说不差这点儿钱,但也不能随便浪费,今天做得少,您吃点尝尝味儿,不够我再去做。”
我愣住了,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小芳能这么说,这一下让我对她的印象一下子好了很多。原以为她是个过日子大手大脚的城里人,没想到人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吃饭的时候,刘伟也跟着搭话:“爸,小芳说得对,咱家以后就按您的规矩来,不能总剩饭。其实我们也是没太注意,您别往心里去。您看今天这饭菜,正好够吃,您觉得咋样?”
我低头看了一眼碗里的饭菜,虽然简单,但味道却还不错。心里顿时觉得暖和了不少,儿子和媳妇能记住我的话,这让我觉得自己没白教他们做人。
吃完饭,刘伟拉着我坐在沙发上,跟我聊起了天。他先是问了问老家的事儿,接着又说道:“爸,其实我一直想跟您说个事儿,怕您不高兴,所以才没敢开口。”
我一听,心里一紧,赶紧问:“啥事儿啊?你有话就直说,别绕弯子。”
刘伟笑了笑:“爸,我是想跟您说,您和妈年纪也大了,别总待在乡下受那份累了。我们在城里给您找个小区房,您和妈搬过来住,我和小芳也能更好照顾你们。”
这话一出口,我的心就沉了下来。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种地养家习惯了,突然让我搬进城里去,咋也觉得不自在。再说了,老家那么多亲戚朋友,我们两口子搬走了,回头村里的人得怎么说我?说我刘大海图儿子家的钱,进城当起了城里人?
我摇了摇头:“伟啊,你这心意我明白,可我和你妈都习惯了乡下的日子,咱那老宅子住着舒服,哪能跑来省城住呢?再说了,咱乡下有咱的朋友,城里我俩哪认识谁啊。”
刘伟急了,眉头皱了起来:“爸,您别固执了,现在条件好了,您也该享享福了。再说,老家房子那么破,我每次回去都担心你们有个啥事儿。这城里的生活多方便,啥事儿都不用你们操心了。”
我看着儿子急得满脸通红,心里倒不是不感动,可总觉得他不明白我们老两口的心思。我们这一辈子习惯了简单的生活,不习惯在城里过那种讲究的日子。人老了,心也就没那么多念头,只想图个清静。
这一顿话说得我心里也有点乱,我倒是明白儿子是为我们好,可心里依旧有些抗拒。
回到房间,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刘伟的话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他是对的,咱老家的房子确实破旧,冬天冷得很,屋顶还漏雨。可要真让我放弃住了一辈子的家,搬进省城这么个陌生的地方,我心里头实在不愿意。
第二天一早,我本想着把话说开了,可小芳做早饭时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爸,昨天晚上我和伟商量了,咱家不是要给您买房嘛,您和妈要是不喜欢住城里,不如我们给您在镇上买一套新房。那边离乡下也不远,您想回来看看也方便,房子小点儿,但舒适。您觉得怎么样?”
这话让我心里突然一松。我和老伴儿一直没想过要离开乡下,可如果是在镇上,那就不一样了。镇上离村子近,我们来去方便,而且也不必住进省城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更何况,镇上有医院、超市,日子确实比乡下方便得多。
我想了想,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我得回去跟你妈商量商量。”
刘伟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爸,您跟妈慢慢想,我们尊重你们的决定。只要你们住得舒服,哪儿都行。”
我心里顿时舒坦了不少。儿子能体谅我们的想法,不一味地强迫我们搬进城里,这让我觉得他是真懂事了。原来,我和他们之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只是我们没有好好沟通过。
回老家的路上,我心情放松了很多。也许有时候,我也该学着接受一些改变,不是所有的事都像我想的那样无法妥协。
有时候,孩子们的心意,真的比那些老规矩更重要。
回到家后,我跟老伴儿把在省城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老伴儿听完倒没多大反应,还念叨了一句:“住镇上也好,买个新房子,你老毛病也该治治了。”她这话,我懂,心里藏不住事儿,碰到不顺心的总要憋一肚子。其实她说的没错,岁数大了,咱这些老骨头不能总硬撑。
我坐在炕头上,掏出烟来点了一根,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间,我琢磨着,住镇上也许真是个好选择。生活便利,离老家又近,想回来一趟也就十几分钟的路。再说了,儿子一片孝心,咱不能老顽固不化。
第二天,刘伟就打来电话,问我和他妈商量得咋样了。我咳了一声,说:“行,镇上住着是个好主意,但买房子的事儿我们可得自己选,不能让你们年轻人瞎张罗。”
刘伟在电话那头高兴得声音都拔高了:“爸,您就放心吧,房子我早就选好了,您和妈一定喜欢。过两天,我带你们去看看,满意了再说!”
挂了电话,我心里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事儿总算有了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没想到儿子这么快就安排好了,果然城里人做事讲究效率,和咱们乡下人的思路确实不一样。
没过几天,刘伟果然开车回来了。他带我们去了镇上的一个新建小区。房子在五楼,电梯房,我一进门就感觉不一样——房子亮堂、敞亮,窗户开着,风吹进来透着一股子新鲜劲儿。
小芳这次也跟着来了,笑盈盈地问:“爸,妈,您看看这房子咋样?客厅宽敞,厨房够大,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阳台,种点花草都没问题。”
老伴儿在旁边连连点头:“这房子好,冬天有暖气,咱可不用烧炉子了。”
我没说话,围着房子转了一圈,看了看厨房、卧室,心里倒是有些动心。老房子确实住得辛苦,这里设施齐全,住着确实比乡下舒服多了。可我心里依旧有点别扭,这突然搬进新房子,心里那股子乡愁总是挥之不去。
站在阳台上,俯瞰着镇上的景色,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家的院子,那棵种了几十年的枣树,还有村头每天一起扯闲篇儿的老伙计们。想着想着,心里又涌起一阵酸涩。
刘伟站在我身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走上前,轻声说道:“爸,您别担心,镇上离村里这么近,想回去随时都行,咱家那院子也不会拆,留着您想回去住几天就住几天。”
这话让我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儿子的话也有道理,住镇上只是为了享点清福,村里的老宅子还在,咱乡下人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过不去。
我点了点头:“那行,就听你们的。”
刘伟一下子笑了,老伴儿在一旁也跟着乐。我知道,他们是真的为了我们好。看着儿子媳妇忙前忙后,我突然觉得,有时候我们老一辈的坚持,真没必要那么固执。
看着房子的窗外,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搬进新房子的那天,刘伟一家帮我们把行李都整理好了。镇上这个房子虽然没老家院子宽敞,但装修得干净利落,住着也挺舒坦。
晚上,吃过晚饭,我和老伴儿坐在新家的阳台上,沏了壶茶,眼瞅着天色渐暗,楼下的小区灯火亮了起来。我看着这些现代化的设施,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生活变了,时代也跟着变了,咱这些老家伙,也只能跟着这变化走。
刘伟坐在对面,突然开口:“爸,妈,今后您和我妈住这儿,咱们可以常常见面了,您想回老家随时可以。还有,我和小芳也想着,明年等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去趟旅游,您和妈都没出过远门,趁现在身体好,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伴儿听得眉开眼笑:“好哇,出去看看,咱也得赶赶潮流。”
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行,出去走走可以,但不能浪费钱啊,得计划好了。”
刘伟笑了:“爸,放心,儿子现在有能力,不会让您受委屈的。”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儿子真的长大了,不仅仅是事业上有了成绩,心里也有了我们这些老人的位置。这让我既高兴,又感慨,原来我们这么多年辛苦带大的孩子,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担当。
夜晚的风轻轻吹过,我望着远处的星空,忽然觉得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老两口的固执,孩子的体贴,生活里的那些小矛盾,终究是会找到平衡点的。
有时候,老一辈的我们,总觉得自己舍不得这儿那儿,可也许正是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这些变化,才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放下茶杯,轻轻叹了一口气。
“也罢,生活这么好,我还拧什么劲儿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