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街区微更新:
如何平衡新与旧的结合?
在城市的脉动中,新旧更迭如同四季轮转,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叙事,每一条街巷都是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章节。
老建筑,它们静默地矗立,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变迁。斑驳的墙面、古朴的雕花,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城市文脉它深深植根于每一寸土地,穿梭于街巷之间,将地域环境的独特韵味、人文氛围的温暖气息与建筑景观的壮丽风貌巧妙交织。
在城市的织锦中,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的核心,不应是拆旧建新,这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生动演绎。让“被保留”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成为城市脉动中跃动的音符。
01
江苏省常州市青果巷
青果巷位于常州市的中心区域,距离铁路常州站约两公里,是常州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常州近现代“名人摇篮”。由东南大学段进院士主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东南大学朱光亚设计大师主持一期保护修缮设计。
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临河而立的深宅大院、错落有致的历史景观,无一不诉说着常州古城的悠悠岁月,完美诠释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成为常州古城鲜活的历史记忆。
▲ 鸟瞰图
承继东南大学规划精髓,本次设计以“曲巷”点睛,与青果巷直巷相映成趣,古今交织间,绘就水乡新韵,续写历史街区新篇章。
▲ 直曲巷
▲ 古今相融
设计团队巧妙设定直曲巷控制原则,采用织补更新策略,一侧拥抱新生,一侧守护历史,构建新老对话的街巷空间。新建筑作为活力源泉,融入历史语境,成为街区复兴的催化剂。
街巷,这一历史街区灵魂所在,经设计重塑,不仅满足了游赏的乐趣,更实现了空间与文化的双重传承与延续。
▲ 内部景观设置
▲ 沿街立面
在深化曲巷的同时,设计团队巧妙延续东南大学规划的梳齿型路网,增设次级街道与曲巷垂直相交,犹如织网般引导人流穿梭,不仅畅通了南北古巷的脉络,更让历史街区的风貌在流动中得以鲜活再现。
▲ 宽窄弄
▲ 街区内部
在织补建筑时,设计团队紧密贴合主街巷脉络,保持原有尺度与格局,用同质化屋顶延续历史风貌,同时升级插建体量功能。单体设计尊重街巷原貌,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历史特征,再现水乡场景。
连绵屋顶与深灰钛锌板、灰白硅氟墙面交相辉映,诠释江南水乡韵味。屋顶多变组合,打造趣味底层空间,赋予建筑独特魅力与吸引力。
▲ 深浅径
在街区的更新中,设计团队巧妙延续了一期保护修缮的空间脉络,主巷东西延展如织锦,支巷南北深入似探幽。漫步其间,弥漫式步行体系如细流穿石,激活每一块土地的内在生命力,编织出与历史街区肌理和谐共生的路网新篇。
这不仅强化了街区的通达性,更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诱人的探索魅力,提升了城市的亲和力与可持续性,让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憧憬之上。
02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
鼓楼西大街,静卧于北京市什刹海的北岸,悄然走过了近八百载春秋。这条老街,仿佛是古都北京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人为规划之斜,诉说着元大都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历经风霜雨雪,鼓楼西大街的走向依旧保持着那份古老的倔强,宽度也未曾有大的变迁,它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元大都街道布局中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漫步其间,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繁华与宁静。
▲ 古代景象
刘秉忠巧妙地融合古典礼制与现代需求,构想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和谐格局,让元大都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宏伟的愿景。
然而,积水潭(今什刹海)那碧波荡漾的水面却阻挡了前行的脚步。面对自然的挑战,刘秉忠顺势而为,巧妙地规划出一条斜街,为这座都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不羁。
随着元代通惠河的浩荡开通,积水潭成为连接南北、沟通水陆的重要漕运枢纽,大米、茶叶等物资潮水般涌来,商船云集,人声鼎沸。在这片繁华之中,斜街更是大放异彩,成为大都城内最为耀眼的“斜街市”。
正如《大都赋》中所描绘的那样:“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这不仅仅是对积水潭繁忙景象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斜街那段辉煌岁月的深情追忆。
▲ 沿路历史建筑
早在1984年, 吴良镛先生在中国首次提出“有机更新”理论。
他主张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
2017年,在西城区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吴晨团队提出“鼓楼西大街三年复兴计划”,从空间形态、环境生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四个层面进行街区总体提升,以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与人文街区为目标, 促进老城复兴。
▲ 街道更新
▲ 街道更新
▲ 街道 更新
为全面优化什刹海地区街道风貌,设计团队秉持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条融合古都风韵与现代生活理念的林荫大道。
此大道不仅承载着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为基石,深刻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规划哲学。
力求让什刹海区域回归宁静与闲适,实现街区环境的“静下来、慢下来”,从而构建一个“更安全、更人性、更健康、更智慧”的稳静街区典范。
▲ 街景
▲ 街景
▲ 街景
03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街道
社区是居民重要的生活空间,是营造一个活生生城市的最小单位之一。随着大城市纷纷进入存量时代,大拆大建在老旧小区往往很难实施。而社区微更新就像“微创手术”,在旧底子上重新激发社区活力。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徐磊青教授和其团队,最近正在进行平凉路街道的改造项目。对于他来说,整个街道的更新,要将历史文脉和鲜活社区相结合,融入城市发展步伐,打造出新的繁华。
▲ 沿街历史建筑资源
据悉,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为平凉路街道留下丰厚的历史资源,包括百年优秀历史建筑、百年工业厂房以及百年之前的革命故事发生地。
从杨树浦纱厂的轰鸣到杨树浦自来水厂的涓涓清流,它们不仅是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杨浦百年辉煌的缩影。如今,这32处被列入历史保护名册的街区与建筑,如同串珠般镶嵌于街区之中,共同绘就了一幅杨浦百年工业史的壮丽画卷。
▲ 百年文化漫游路径
徐磊青 教授团队匠心独运,深挖平凉路街道历史遗迹,秉持保护与活化并重的理念,精心梳理“三个百年”文 化脉络——红色故事、工业辉煌、市政变迁。 他们巧妙融合街区空间,编织出一条穿越时光的“文化漫游路径”,让历史风貌焕新颜,激发老街区新活力。
百年红色记忆路径是以“红色之路”为主线,将国歌广场、初心起航地等各个分散的示范场景通过一定的建筑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串联,形成展示游览线路。
而百年工业+百年市政遗产路径则是以近现代工业发展为主线,以“三个第一”为代表,包括上海机器造纸局、杨树浦水厂、上海手表厂展示上海近代工业伊始及发展历程。
▲ 10分钟生活圈布置
在他的蓝图中,平凉路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历史文脉,如同一条隐形的丝线,被巧妙地穿引于古老的建筑、悠长的巷弄之间,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紧密交织。
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宅、石板路,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是成为讲述城市故事、激发社区活力的主角。
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空间特色,平凉路街道以平凉路、许昌路为轴整体打造现代与传统靓里生活区、滨江文化休闲区的“靓里·秀带”特色空间,共构建四个10分钟生活圈,突出“美美与共品质邻里、多彩文化融合活力带”的发展内涵。
▲ “靓里·秀带”特色空间
徐磊青教授以独到眼光,赋予平凉路街道历史建筑以新生。通过暗示性导视系统,引领行人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间;历史场景的记忆再现,则让每一块石板、每一面墙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 暗示性导视系统
整体街区的风貌提升,更是将这份厚重的历史文脉与现代都市的活力完美融合,为城市的风土人情保留了一份独特而深刻的记忆,也让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结语
在这段穿越历史与现代的街区微更新之旅中,我们见证了新与旧的和谐共生,每一段街区都在诉说着过往与未来的对话。
从常州青果巷的曲巷新韵,到北京鼓楼西大街的沉稳智慧,再到上海平凉路街道的文化漫游,每一处更新都不仅是空间的重塑,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火花。
它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让历史文脉在现代都市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城市的每一次脉动都回响着历史的低吟与未来的呼唤。
让我们以尊重历史的态度,融合创新设计,让每一条社区街道都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共绘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
资料引述:
1.《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织补更新设计,江苏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2.《 千年斜街-北京鼓楼西大街三年复兴计划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晨工作室 》
3.《 徐磊青:平凉路街道更新,将历史与社区氛围相融注入城市发展 》
编辑郭童心
责编曹瑞文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