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学新知 ·
社会学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
总序
TOTAL ORDERING
自严复在19世纪末介绍斯宾塞的“群学”思想至今,中国人引介西方社会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以荀子为代表的古代先哲早已有了“群”的社会概念,社会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却是以翻译和学习西方理论为主线的。时至今日,国内学人对国外学术经典和前沿研究已不再陌生,社会学更是国内发展势头最好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那么,为什么还要推出这套“群学新知”译丛?我们有三点考虑。
首先,我们希望介绍一些富有学术趣味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社会学首先应当是一门“好玩”的学科。这并不是在倡导享乐主义,而是强调社会学思考首先应该来自个人的困惑,来自一个人对其所处生活世界以及其他世界的好奇心。唯有从这种困惑出发,研究者方能深入探究社会力如何形塑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才能做出有血有肉的研究。根据我们的观察,本土社会学研究往往严肃有余,趣味不足。这套译丛希望传递一个信息:社会学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
其次,我们希望为国内学界引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相比,社会学可能是包容性最强的学科,也是最多样化的学科。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研究主题,社会学都给非主流的研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主流力量足够强大的中国社会学界,我们希望借这套译丛展现这门学科的不同可能性。一门画地为牢的学科是难以长久的,而社会学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的多元性。
最后,我们希望为中西学术交流添砖加瓦。本土学术发展至今,随着国人学术自信的增强,有人觉得我们已经超越了学术引进的阶段,甚至有人认为中西交流已经没有价值。我们对此难以苟同。中国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理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经验与实践,西方的社会学也确实有不同于中国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但本土化和规范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本土化研究也绝对不等同于闭门造车。在沉浸于中国的田野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国外的学术动向有足够的了解,并有积极的对话意识。因为,唯有将中西经验与理论进行严格的比较,我们才能知道哪些是真正“本土”的知识;唯有在本土语境下理解中国人的行动,我们才有望产出超越时空界限的学问。
基于上述理由,“群学新知”译丛以内容有趣、主题多元为选题依据,引入一批国外社会学的前沿作品,希望有助于开阔中国学界的视野。万事开头难,我们目标远大,但也希望走得踏实。做人要脚踏实地,治学当仰望星空,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话,也与读者诸君共勉。
丛书主编
SERIES EDITOR
李钧鹏,1978年生,安徽合肥人。20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系社会学大家查尔斯·蒂利生前指导的最后一位学生。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兼任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GYA Connections主编。
丛书内容介绍
1.
《人工智能文化:日常生活与数字变革》
作者:[澳]安东尼·艾略特/著,郝苗/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7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本书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智能机器、先进机器人、加速自动化、大数据和万物互联网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和当代社会的。作者就人工智能对工作和就业、社会关系、文化、身份、权力和未来等方面的影响做了全面论述,同时,对相关社会学理论观点进行了辩证性的介绍和评价。本书是对“人工智能文化”这个当代社会重要问题的批判式反思,其对社会学、科学和技术、政治和文化研究等广泛学科领域中工作的人来说,极具启发性。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安东尼·艾略特,著名社会学家,南澳大利亚大学霍克欧盟让·莫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超级全球客座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社会学客座教授。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郝苗,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及二语习得。在国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包括《论口译目的的多元性及层级性》(2016年发表于《理论月刊》)、《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言编辑策略探讨》(2016年发表于《出版广角》)等。编写了多部教材及教辅,包括《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大学英语视听说》等。
目录
CONTENTS
导言 //1
第一章 数字世界 //17
第二章 机器人技术的兴起 //39
第三章 数字生活与自我 //59
第四章 数字技术与社会互动 //81
第五章 现代社会、移动性与人工智能 //101
第六章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117
注释 //151
致谢 //193
2.
《发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策略》
作者:[美]巴尼·G.格拉泽、
[美]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著,谢娟/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8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本书将理论生成作为侧重点,主张将理论作为社会研究的基础,即从数据中生成理论。作者将大量实例和相关数据作为论述基础,并将该立场与比较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旨在生成扎根理论的各种程序相联系。从阐述质性研究概论和比较分析方法,到灵活运用数据以及数据类型的说明等,本书对生成理论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界定,表明个人洞察力在生成理论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对扎根理论的理解和看法,引导读者逐步生成自己的扎根理论。本书旨在提高读者生成理论的能力,引导读者对标准持不同的看法。对于社会学者或对社会现象感兴趣的人而言,特别是当他们基于定性数据来开展研究时,阅读本书是颇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巴尼·G. 格拉泽,美国社会学家,扎根理论方法论的创始人之一。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师从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默顿的经历,对格拉泽在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格拉泽结识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而后两人共同发现并提出了扎根理论。
安塞尔姆·L. 施特劳斯,国际上著名的医学社会学家(开创性地关注慢性疾病和临终领域),也是扎根理论的发展者(与巴尼·G.格拉泽合作)。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芝加哥社会学/符号互动主义、工作社会学、社会世界/竞技场理论、社会心理学和城市意象的文章。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谢娟,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加州大学北岭分校中国研究所成员、教育学院名誉教师。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曾担任大型国际体育类赛事翻译工作以及文化类工作坊口译工作。长期担任英语系本科和研究生翻译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发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概论//1
第一部分 通过比较分析生成理论//17
第二章 生成理论//19
第三章 理论抽样//39
第四章 从实质理论到形式理论//67
第五章 质性研究的连续比较法//85
第六章 比较分析法的用途与评估//97
第二部分 灵活运用数据//133
第七章 定性数据的新来源//135
第八章 定量数据的理论阐述//155
第三部分 扎根理论的含义//187
第九章 扎根理论的可信性//189
第十章 应用扎根理论//201
第十一章 见解与理论发展//213
结语//219
致谢//223
3.
《人工虚拟智能:拒绝妥协》
作者:[英]哈利·柯林斯/著,唐旭日/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7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试图回答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计算机能否在智能方面与人类媲美?作者极力避免艰深的学术词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运用思维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图灵测试、中国屋等传统思维实验模型,提出了包含六个等级的人工智能发展框架。作为一本科普类读物,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比较精辟,富于启发性,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读一读必然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哈利·柯林斯,英国卡迪夫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侧重于研究专业知识和科学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引力波探测等领域的社会现象,已在这些领域开展研究30余年。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唐旭日,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学科方向为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包括隐喻计算、语义演化计算、语义韵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提出了动态隐喻论,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社会生活中的计算机以及人类妥协危机//1
第二章 专业知识和写作:对人工智能的思考//17
第三章 语言和“修复”//29
第四章 人类、社会语境和身体//47
第五章 六级人工智能//61
第六章 深度学习——基于先例的模式识别计算机//83
第七章 库兹韦尔的大脑模型和知识社会学//107
第八章 人类如何学习计算机无法掌握的内容//115
第九章 人工智能的两类模型与未来发展方向//139
第十章 编辑测试和图灵测试的其他新版本//149
参考文献//173
4.
《想象的未来 : 虚构预期与资本主义动态发展》
作者:[德]延斯·贝克特/著 ; 黄勤,等/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9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这是一部由德国社会学家延斯·贝克特所著的经济社会学专著。本书旨在提出有关资本主义动态的新视角,对虚构预期的作用与资本主义动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阐述当经济的预期与现实发展不相符时,虚构预期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或是如何使经济陷入危机的。除前言与结论外,本书共分为三大主体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现有的预期方法,以发展出虚构预期这一概念。第二部分逐章讨论虚构预期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产生虚构预期的两种工具,即宏观经济预测和技术预测。作者认为针对金融市场做出虚构预期至关重要,因为对市场的预期不仅可以勾勒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蓝图,更能促进现有的经济活动。该著作对现有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并且开放性地吸收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为长期以来的相关讨论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延斯·贝克特,1967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2005年至今担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学研究所(MPIfG)所长,2018年荣获德国研究基金会(DFG)颁发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2021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社会学,结合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方法,致力于建立关于经济行动和资本主义动态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作有:《市场社会学》(Sociology of Markets)、《财富不平等与继承》(Wealth Inequality and Inheritance)。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黄勤,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和武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典籍翻译研究和离散译者研究。在Babel等SSCI期刊和《中国翻译》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词典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项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以及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等。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部分 不确定世界中的决策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时间秩序//17
第三章 预期与不确定性//29
第四章 虚构预期//49
第二部分 资本主义架构
第五章 货币和信贷:未来价值的保证//77
第六章 投资:利润的想象//105
第七章 创新:技术未来的想象//135
第八章 消费:价值来自意义//151
第三部分 想象力的工具
第九章 预测:创造现在//175
第十章 经济学理论:计算装置的水晶球//197
第十一章 结论:资本主义的魔幻世界//217
注释//231
致谢//257
参考文献//261
5.
《理查德·罗蒂:一位美国哲人的诞生》
作者:[美]尼尔·格罗斯/著 ; 胡艳红/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9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八章为第一部分,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对罗蒂的经历进行了介绍,包括其父母的生活经历和罗蒂本人的求学经历。后两章为第二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罗蒂的思想和职业发展。但与传统人物传记不同的是,作者格罗斯的切入点不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人物生活轶事,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世俗的社会和制度环境,通过对其生活环境的描述反衬罗蒂的思想历程。全书中,作者将重点放在罗蒂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即其思想的发展时期,而非传播时期。本书的目标不是对罗蒂的思想进行诠释,也不是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哲学审视,而是试图解释其思想的社会根源,为未来社会学研究提供方向。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尼尔·格罗斯,1971年6月生,2002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格罗斯曾于普林斯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任教,现为美国科尔比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政治学和警察学。曾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社会学年度评论》《社会学理论》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2008年,格罗斯出版了专著《理查德·罗蒂:一位美国哲人的诞生》,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哲学家巴里·艾伦(Barry Allen)指出,格罗斯通过梳理罗蒂的生平,“构建了一种观念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尼尔·麦克劳林(Neil Mclaughlin)高度评价了格罗斯“细致的档案研究、创新的理论综合及其巨大贡献”。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胡艳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大学外语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于2012—2013年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及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中国外语》、《上海翻译》等刊物上发表SSCI、CSSCI论文数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多部。曾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以及“华中卓越学者(教学)”等称号。
目录
CONTENTS
导言//1
第一章 詹姆斯·罗蒂//27
第二章 维妮弗雷德·劳申布赫//59
第三章 哈钦斯学院//79
第四章 哲学硕士(1949—1952)//99
第五章 耶鲁的博士生涯(1952—1956)//119
第六章 韦尔斯利学院(1958—1961)//139
第七章 普林斯顿大学(1961—1965)//157
第八章 普林斯顿大学(1965—1982)//181
第九章 学者自我概念//223
第十章 重新审视罗蒂//261
结论//311
6.
《社会化的资本: 美国大型工业公司的兴起》
作者:[美]威廉·G.罗伊/著;黄勤,等/译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98.00元
内容提要
SYNOPSIS
这是一部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威廉·G.罗伊所著的社会经济学专著。本书对美国大型工业公司的兴起进行了历史性的调查,关注大型公司影响下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本书共分为九章。在本书前半部分,作者探讨了公司的公共性质,实施公共服务的方式,以及公司在股票市场、经纪公司和投资银行的体系中萌芽和发展其组织形式的过程。在本书后半部分,作者分析了20世纪初大型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蓬勃发展对美国经济版图产生的重要影响,论证了钱德勒效率理论的局限性。该著作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并且开放性地吸收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为长期以来的相关讨论提供了新思路,对该领域研究有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S
威廉·G.罗伊,1977年于密歇根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致力于研究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在其社会学研究中,罗伊对美国大型公司的兴起进行了历史性的调查,关注相关的政治、社会和制度演变过程。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黄勤,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和武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典籍翻译研究和离散译者研究。在Babel等SSCI期刊和《中国翻译》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词典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项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以及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等。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效率理论的定量测试//19
第三章 公有和私有制公司//39
第四章 铁路:公司的制度
廖智:命运将她打落深渊,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说新语〉风物》:梦回风流魏晋,一览市井百态与人间烟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来,喝杯茶,看看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