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与共和国共成长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题系列报道(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论证的五个阶段

0
分享至


000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科学工程,规划论证从1952年开始,一直到2002年,历经半个世纪,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探索阶段(1952年~1961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时任)考察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从长江引水接济黄河的设想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构想。

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长江时又谈到了南水北调问题,与当时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89年6月改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探讨了可能的调水线路。

船到南京,毛主席叮嘱林一山,“三峡工程暂不考虑开工,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随后5年,林一山不断地把南水北调的查勘情报和调水方案传送给毛主席。1958年2月,毛主席把治理长江和南水北调的重任交给周总理,并伸出四个手指头说“要一年抓四次”,周总理爽快地答应了。


1958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开会议,正式批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为将来南水北调预留通道。毛主席在会上兴奋地描绘:“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从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应加速制订。”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正式见诸中央文件。


南水北调工程勘测队队员在查勘途中合影


1958年9月1日,在丹江和汉江交汇的丹江口处,一声剧烈的开山炮,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建设初期正值国家遭遇经济困难,由于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不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工程一度停工。

1958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开会议,正式批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为将来南水北调预留通道。毛主席在会上兴奋地描绘:“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从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应加速制订。”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正式见诸中央文件。


1958年9月1日,在丹江和汉江交汇的丹江口处,一声剧烈的开山炮,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建设初期正值国家遭遇经济困难,由于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不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工程一度停工。


十万建设大军冒着零下7度的严寒,肩挑人抬,开挖基坑

1962年春节,周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丹江口工程质量处理会议,他语重心长地说,成绩还是主要的,工程上有了毛病是可以医治的,也是可以医治好的。要一看二帮,施工要服从设计,信心不要动摇,要有朴实的作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64年12月26日,丹江口工程按照“缩小工程规模、防洪结合发电方案”复工,改为分期建设,第一期坝顶高程减至162米,正常蓄水位为155米。

以东线为重点的规划阶段

(1972~1979年)


汉江截流,丹江口大坝开始建设/来源:新华社

1972年华北地区大旱。病中的周总理仍然关心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丹江口工程将来有可能(南水北调),但现在还只是开始。是我们的远大理想!”


随着北方水资源日益缺乏,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长江流域。1973年,国务院召开北方17省、直辖市抗旱会议后,水电部组成南水北调规划组,研究从长江向华北平原调水的近期调水方案。水电部主要研究引黄济卫济津。会议认为,因黄河引水量太少,只能作为解决缺水的过渡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得从长江调水,遂组织开展研究东线调水方案。

1973年底,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一座长2.5公里、最大坝高97米的银灰色大坝终于锁住了千百年来桀骜不驯的汉江。

1976年,水电部选择以东线作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并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送水到天津作为东线近期工程的实施方案。

1977年10月,水电部、交通部、农林部和一机部向国务院联合上报《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该规划以农业供水为主,改善和发展灌溉面积6400万亩,向城市供水27亿立方米,并使京杭运河成为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该《规划报告》基本确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总体布局。


1978年,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水电部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对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研究。

东、中、西线规划研究阶段

(1980~1994年)

1980年、1981年,海河流域发生连续两年的严重干旱,国家加大计划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力度。东线工程,江苏省结合京杭运河续建工程,初步建成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完成了东线穿黄勘探试验洞的开挖任务,查明了工程地质条件,基本解决东线过黄河的关键技术问题。中线工程,国家组织有关部委和省(直辖市)对中线进行全线查勘,提出解决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缺水问题。西线工程,三次组织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线路的查勘,并提出查勘报告,开展西线工程超前期工作。

198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详细询问了初期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灌溉效益与大坝二期加高情况。


邓小平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981年12月,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先调水到南四湖。据此,淮委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工程的供水范围、调水规模、工程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990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修订设计任务书》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制定了2000年送水到京津地区的第一期工程方案,建议工程规模为抽江600立方米每秒、过黄河200立方米每秒、到天津100立方米每秒。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3年3月,长委组织中线工程大查勘,确定中线总干渠线路及主要交叉建筑物、控制性建筑物布置。

论证阶段(1995~1998年)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研讨会召开

1995年,国务院专门研究了南水北调问题,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益,一定要慎重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主任的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和多次考察,论证了丹江口水库是否按最终规模加高、中线工程调蓄运用、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安排、中线工程成本核算等。预测不同水平年东线工程受水区缺水程度和需调水量,对工程投资、供水成本和工程管理等问题分析研究。


1996年,国务院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原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先达回忆起1997年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常委会,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送审稿)》的场景,“关于南水北调走哪条线路,大家意见不一。上东线,还是上中线,会场上争论不休。经过激烈讨论,规划布局得到彻底调整:东、中、西三条线并非你存我亡,而是实行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报送《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其结论意见是,中线工程的实施,“可全面开工,一次建成”,“也可按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建设,工程由南而北推进,逐段发挥效益”;东线工程“解决苏北和山东缺水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条件适时进行建设”。

总体规划阶段(1999~2002年)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99~2001年,北方地区再次发生连续的严重干旱,社会各界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达成共识,迫切希望尽早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工作……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2000年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听取水利部南水北调有关问题的汇报。中央决定分东、中、西三路实施南水北调,朱镕基总理提出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


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先后召开了近百次专家咨询会、座谈会和审查会,与会专家近6000人次,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0多人次,广泛听取专家们与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

2001年,中国向世界正式公布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同年,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中线工程规划修订工作全面展开,以解决受水区城市生活、工业供水为主、适当兼顾生态与农业用水为目标,重点研究工程建设规模、分期方式与运行管理体制等问题。


淮委会同海委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提出东线工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修订供水范围、供水目标和工程规模,包括东线工程建设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根据北方城市的需水要求,结合东线治污规划的实施,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2001年秋,《南水北调中线规划(2001年修订)及六个专题研究报告》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审查。其后,水利部于2002年编制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及12个附件,并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呈报国务院审批。


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当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至此,历经50载漫长岁月,共有5部委(局)、9省(直辖市)、24个不同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的知名专家、院士参与献计献策,对50多种南水北调规划方案比选,最终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从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清晰,凝聚了新中国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本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引用不当请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责编 | 马悦强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南水北调
中国南水北调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1388文章数 20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