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9月19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最终版本,纳入了93项修正案,《生物安全提案》则未被纳入。
这似乎印证了此前的业界推论:虽然逆全球化浪潮苗头再起,但该提案的立法过程可能并不会顺利。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抱有更加审慎的态度,认为这只意味着《生物安全提案》“升级为军方重点项目失败了”。
与中国医药行业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另一则消息是,9月18日,美联储宣布走出加息周期,一时破圈掀起讨论热潮。其中不乏殷切的期待,“海外资本市场的热钱能否直接或间接盘活中国生物医药市场”。
理想状况往往集“天时地利人和”,即使幸运降临在某家企业头上,也依然无法靠单一现象宣称推知集体命运。能看到的是,集体情绪波动的背后,是对中国医药行业全球化顺利与否的担忧。
厘清波动市场中诸多环境要素,或有助于整体趋势的感知。本文将以中国CXO这一全球化浪潮的典型群体作为样本,具象化他们当下的实际境遇。
1
至暗已过,拐点将至?
不被看好的CXO行业,细细推敲起来却已有转折趋势。
方正证券研究所指出,根据2024年CXO公司中报,2024H1国内CXO板块营收和利润下滑,但Q2营收及利润环比提升。
该研究报告选取了23家CXO上市公司的2024年半年业绩进行分析,研究样本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意义。
营收及利润端数据汇总显示,2024上半年23家公司合计收入408.7亿,同比下降10.93%。其中Q1合计收入195.21亿,同比下降12.42%,Q2合计收入213.49亿,同比下降9.52%,环比上升9.36%;2024H1合计归母净利润71.82亿,同比下降35.71%,其中Q1合计28.43亿,同比下降41.22%,Q2归母净利润合计43.39亿,同比下降31.51%,环比上升52.62%。
虽然CXO行业在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数据仍未反转上升,但已显示出环比复苏的迹象。同时,经历了寒冬的阶段性影响,大多CXO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优化措施在财报数据上亦有体现——2024年上半年合计销售费用为12.10亿,同比上升9.01%,合计管理费用为42.78亿,同比下降2.37%。
总体上,多家CXO企业在Q2的业绩相比于Q1有所改善。CXO对于市场冷暖的感知往往比Biotech稍有延迟。Biotech率先感受到市场回暖,订单紧接着在Q2抵达各大CXO。
药明康德在半年报中表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手订单达人民币43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33.2%。这意味着新冠影响下的波动周期对药明的影响正在缩小,同时新分子业务订单迎来显著增长。
凯莱英在半年业绩汇报时表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有较大幅度增长。截至2024年8月底,在手订单总额达9.7亿美元。
康龙化成2024H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5%。博腾股份截至2024年6月底CDMO业务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0%。九洲药业新增CDMO项目数量同比增长了14%。此外,博济药业、昭衍新药等多家CXO迎来订单正向增长。
CXO的国际拓展似乎并未受到《生物安全提案》太多影响,或者说,该政治因素现在还明显弱于波动市场周期的影响。
药石科技称,上半年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该公司尤其强调,新接订单中海外客户项目数量占比接近50%,且公司已与两家全球TOP10药企采购系统对接。泰格医药也表示,公司新签订单数量和金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跨国药企在中国的需求增加,以及中国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在海外的临床需求的增长。
这正说明,中国CXO的国际化进程是“双向奔赴”的结果,不会局限于地域因素。且行动主体足够庞大(药明也并非是在独自“战斗”),国际合作形式多种多样,自然不会因暂时的单一政治打击而败北。
2
海外战略转向
早在2023年,药明生物就在财报分析中预测,当时位于第三位的欧洲市场,有望会超越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就此分析预测,大型药企阿斯利康、GSK、诺华、BioNTech、罗氏、赛诺菲等均在欧洲市场加大布局,这推动了包括药明生物在内的CXO企业在当地的大、中、小各规模药企中知名度的扩展。
根据药明生物2023年财报,欧洲市场是增速最快的市场,该公司在欧洲市场非新冠收入上同比大增172.4%,2023年占公司收入提升至30.2%。
后来,陈智胜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笃定地说,“现在,瑞士、德国、英国都是我们主要的业务来源市场,欧洲市场整体上已经超过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个别国家接近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其他中国头部CXO公司也开始更加重视欧洲市场。
九洲药业称将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投资建设CRO服务平台,“有利于公司缩短海外客户服务半径,更早期地介入海外客户的研发管线,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和订单,并为国内导流CDMO业务”,并计划利用该平台继续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加盟。
凯莱英则从2024年6月起全面接手了辉瑞在欧洲的Sandwich Site工厂,继续扩大海外从研发实验室、中试生产到商业化的产能,同时积极规划多肽、核酸、酶技术等新兴领域,持续拓展欧洲研发能力和生产建设基地。
据悉,该工厂仍拥有原属辉瑞英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可以无缝衔接立即开始承接CDMO项目。
新兴市场同样不容小觑。国内CXO企业已通过投资建厂、收购、搭建团队等方式纷纷积极布局东南亚——金斯瑞、九洲药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CXO龙头均已有所行动。对于中东、北非等医药蓝海,中国CXO企业在靶向技术、蛋白技术、CGT等前沿技术方面的前沿优势,有望借“一带一路”战略迅速抢滩。
纵观全球,中国CXO的国际化布局重点转向,谁不是受益者?可以预测的是,当中国CXO将产业链转移到欧洲乃至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对于美国药企来说,意味着整体研发成本将飙升。这反而使其他国家药企最可能渔翁得利。
3
全球CXO市场体感
目光从中国CXO转向国际市场,整体上全球CXO体感温度仍然基本相同——低谷期尚未结束,但亦有复苏迹象。2024上半年,海外CXO情况如何?从中透露出海外市场的需求偏好又是怎样的?
华创证券对海外CXO 2024上半年财报总结提供了一些线索。首先,海外CXO业绩端整体来看显示,各公司2024Q2/2024H1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对比来看,M端好于R端,临床CRO好于临床前CRO。
需求端显示,海外融资环境(尤其是Biotech融资环境)明显改善,Biotech外包需求有所回暖,其中临床阶段外包需求回暖幅度或大于临床前阶段,并逐渐从RFP回暖传导至订单回暖。
临床前阶段需求回暖节奏预计滞后于临床阶段,例如R端的IQVIA RFP保持个位数增长,2024Q2新签订单同环比增长,ICON RFP持续增长,2024Q2新签订单同比增长7.4%;如M端的Lonza表示生物药临床阶段需求展现复苏迹象。
此外,大多海外CXO在财报中都表示,明显感受到客户结构开始发生变化。CRL和IQVIA两家公司均表示Pharma因为IRA进行预算紧缩和管线优化,相比临床前而言更关注临床阶段项目,更关注有潜力的项目,对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CRL特别指出,Biotech的需求指标已经稳定下来,并展现出良好趋势,因此公司对Biotech客户订单的进一步复苏保持谨慎乐观。
Lonza在财报中补充了另一些市场需求变化——商业化需求强劲,生物药临床阶段需求呈现复苏迹象。并因此趋势而再次确认上调2024-2028年中期展望(CAGR 12%~15%)。
微观细节的需求感知将影响具体企业的浮沉。那么最后我们需要探讨更高维度的“全球体感”趋势,或将影响产业全局的宏观层面正在发生什么?近期最受关注的美联储降息,将对中国CXO产生怎样的影响?
总体来看,美联储降息起到提升市场预期增强信心的作用,释放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有助于增强经济活力。
对于中国CXO企业而言,美联储降息可能影响其海外扩张。由于全球利率环境的变化,Biotech可能会享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或有助于CXO推进其国际化战略获得更多国际订单。
但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种汇率变动可能削弱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增加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吸引力,对于中国CXO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可能会稍有减少,但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从而有助于控制运营成本。
尽管降息可能带来部分国际资本流入,但也可能导致部分资金外流,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参考资料:
1.华创证券:海外CXO 2024H1财报总结
2.美“生物安全法案”箭在弦,中国CXO企业加紧入欧避险?;21新健康
公众号内回复“肿瘤免疫”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小药说药肿瘤免疫全集》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