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说到工程机械领域的知名企业,日本的小松制作所绝对榜上有名,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市场,小松深耕中国60多年。
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崛起,才逐渐结束了小松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业营收规模最高的企业是徐工集团。
于是这两个"巨无霸"就开始了你争我夺,上演着一场跨国"机械大战"。
那么徐工集团作为后起之秀,跟小松相比,谁的营收更高呢?
日本小松深耕中国60年
小松集团,源自1921年日本小松市的创立,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已成为行业内的璀璨明珠。
起初,作为竹内矿业旗下的一个分支,小松的诞生旨在提升采矿效率,于是小松钢厂应运而生,随后独立发展成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小松通过借鉴美国机械产品的精髓,逐步实现了技术的内化与创新,成功打造了日本首台农用拖拉机原型机与柴油发动机,其发展历程与三一重工初期对卡特彼勒产品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卡特彼勒,这家自20世纪20年代便屹立于世界工程机械之巅的美国巨头,曾长期垄断高端挖掘机市场,直至小松的强势崛起,才终结了其一家独大的局面。
推土机领域,小松更是独树一帜,自1931年首台履带式拖拉机问世,至1947年推土机生产的开启,小松不断突破,拥有并引领着世界最大推土机D575的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1963年,小松便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建立了稳固的直接贸易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额逐年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合作势头。
至1964年11月,这一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双方完成了一笔价值72亿日元的历史性交易,这一规模在当时堪称日本企业与中国合作的最大单笔合同,充分证明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双方的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80年代中后期,合作重点逐渐延伸至矿山机械领域,小松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中国矿山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小松更是紧抓机遇,在山东济宁与江苏常州等地先后设立了三家合资企业,不仅加速了中国市场的布局,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时至今日,小松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已日臻完善,独资与合资企业的数量已逾二十家,遍布全国各地。
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松凭借其卓越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稳固地占据了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宝座,展现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非凡实力。
根据最新财报,2023年小松制作所实现营收3.86万亿日元,相当于约270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达3934亿日元,约合27.5亿美元,增幅超过20%,展现了其强劲的财务表现与持续的增长动力。
后起之秀徐工集团
1943年,在江苏徐州这片热土上,一群满怀家国情怀的人们,为了抵御外侮、保卫家园,毅然创立了最初的工厂,专注于制造武器,这便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徐工集团的前身。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座工厂不仅是生产线上轰鸣的机器,更是民族希望之光的象征,每当那轰鸣声响彻云霄,都激荡着人们心中的热血与信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迈入和平建设的新征程,徐工也踏上了转型之路,从制造农具、手推车起步,逐步涉足工程机械领域,开启了它辉煌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为徐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不忘自主创新,迅速成长为业界知名的“名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
然而成功的道路上从不是一帆风顺,进入21世纪初,徐工曾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美国某大公司企图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其大部分股权,这无疑是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次重大挑战。
面对“白菜价”的诱惑,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尤其是行业内竞争对手如三一重工的坚定反对,更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面对可能对国家产业安全构成威胁的并购案,政府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通过一系列周密细致的调查与谈判,政府不仅深入剖析了并购案背后的复杂动机与潜在风险,还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最终成功阻止了这场并购的发生。
历经风波后的徐工,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它深知要在全球市场上立足,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因此,徐工积极响应挑战,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同时敞开大门广招英才,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行业精英,他们携手并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产品。
2023年3月,徐工更是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的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这一壮举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先地位。
徐工的产品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创造的无限可能。
当前,徐工集团已傲然屹立于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巅峰,位列全球顶尖企业方阵之中,其营收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高居第四位。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徐工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了92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实现53.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3.51%。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徐工集团在与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军企业小松的对比中,展现出其营收规模与利润水平的差距正持续收窄的积极态势,这一趋势不仅彰显了徐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增长动力。
越来越牛的中国制造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地上,"中国制造"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经济的大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背后,是一条充满挑战与艰辛的艰难之路,见证了无数中国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华丽蜕变。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制造"往往与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紧密相连,它依靠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懈的努力,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坦途,中国企业在追求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度低、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为了摆脱"低端制造"的标签,中国企业开始了漫长的转型升级之路。
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无数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夜以继日地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高速铁路到超级计算机,一项项"黑科技"的诞生,不仅让"中国制造"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中国。
然而这条转型升级的征途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显著的蜕变,逐渐摆脱了以往低端的刻板印象,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众多中国企业正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与世界顶尖品牌并驾齐驱,展开激烈而精彩的竞技。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递。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创新与进取。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既充满挑战又蕴含无限可能的道路继续前行,持续攀登新的高峰,力求在全球经济的浩瀚星空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行业第一!徐工机械再登2024《财富》中国500强 来源:徐工集团新闻 2024/07/25
信息来源: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国际上市企业2023年年报出炉! 来源:中国路面机械网 2024-05-06 08:43:42
信息来源:中日机械巨头对比:日本小松年营收270亿美元,徐工集团多少?来源:网易新闻芯怡飞 2024-09-22 10:39:08
徐工集团 徐工徐工 助您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