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9月19日至20日,中美经济工作组在京举行第五次会议。
然而美国不仅一味通过炒作所谓中国“经济失衡”和“产能过剩”等议题,“甩锅”给中国,同时还“老生常谈”不许中国援俄。
不过这一次,中国对美国提出了四个要求。
美国此举的意义何在?中国向美国提出四个要求,又分别是什么呢?
拜登下令后,美国小组来中国访谈
根据《纽约时报》上个月的报道,拜登这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加征关税受到美国很多企业的不满。
因为这些公司主要是做“中国生意”,拜登这样一折腾,他们就没有任何利润所图了。
电动汽车、太阳能、无人机和钢铁过去都是美企“走差价”的热门货物,现在拜登相当于完全封堵了这一渠道,加价100%的电动汽车在美国也根本卖不出去。
所以这项政策在美国的支持声音很多是在政界,而不是在民间。
因此在大选前期民主党破坏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势必将导致这些人的选票出现变化。
虽然美国逐年打压,但中美贸易额在去年仍然高达6600多亿美元,中美贸易为美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
拜登对多个利润行业“痛下杀手”也让很多人担心,美国未来是否会对中国的贸易全盘打击,这样更多人面临失业。
况且按照常规步骤,中国必然也会在后续进行反制行动,同步对美国产品采取措施,这让美国企业也会受到损失。
虽然不像是特朗普的贸易战时期一样激烈,但“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拜登为了稳住既得利益者,来中国的这趟行程是不可能避免了。
早在这一轮中美经济工作组对话开始前,外界就预测美国会采取两项“战略”。
其一是向中国做出部分妥协,承诺他们会在其他领域强化和中国的合作,且适当增加非敏感行业的投资,为了换取中国不反制美国。
毕竟民主党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们现在考虑的必须要是将损失降到最低,至于其他的事情等到大选后再说。
第二项战略是“稳住”中国,民主党政府解释对中国的加税是权宜之计,未来将不会继续破坏中美利益。
美国商务部多次强调不试图和中国扩大贸易摩擦,但他们的制裁一个接一个,这次无论是否退让,美国总之不太会和中国“耍强硬”。
消息人士解释包括这次沟通行动,都是在大选时期的特殊举动,换句话说即使是美国最后承诺了什么事情,他们也未必会做,这在之前早已经屡见不鲜了。
不过这次选举后不管是民主党当选还是共和党,对中国的“贸易敌意”不会有所减弱。
因为特朗普早在今年上半年就说过,他如果上台对中国的手段将会更激进,甚至考虑对所有的产品都采取60%的关税加征行动。
哈里斯如果接任拜登,她将会继承拜登时期对中国的贸易手段。
美国指责中国
9月19日至20日,中美经济工作组在北京举行了第五次会议,期间重点谈到了中美经济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
美国的态度既不是外界预测的“妥协”也并非是“稳住中国”。
一方面美国大谈双方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应对全球性挑战等共识,对中美关系释放乐观态度,并坦诚沟通了不少分歧言论,来表明他们的“诚意”。
另一方面,美国又开始“老生常谈”的要求中国不许援俄。
此外美方还声称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继续对美国以及欧洲的经济秩序产生很大影响。
美国企图通过这样,试图转变被动为主动。
明明是他们对中国发起关税挑战,并且造成了两国贸易问题,但现在却反身过来斥责中国,表示是中国的行动才让美方“不得不如此做”。
由此可见,这次会谈美国如预期一样所带的诚意非常有限,且他们来沟通交涉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只是给中国继续施压,野蛮的态度肉眼可见。
与此同时,美国务副国务卿坎贝尔虽然没有来中国,但也配合着类似论调开始指责中国“给全球秩序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
他直接炒作称,为了所谓的“换取中方军援”,俄罗斯开始向中国提供潜艇、导弹和其他敏感技术。
坎贝尔信誓旦旦地表示:
俄罗斯的敏感技术出口到中国,会让中国对西方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同时中国援俄的各种产品,也让俄罗斯变得更具挑战性,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见坎贝尔又是在复制美国指控伊拉克的“洗衣粉事件”,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指责中俄进行了这种交易。
按照之前俄方的分析,美国为了炮制此类虚假消息,他们的逻辑就是俄罗斯在乌克兰仍然能继续坚持作战,背后必然是得到了“大国支持”。
这些支持不可能是没有代价的,那么俄罗斯最有可能和对方交易的就是他们的导弹和潜艇技术,毕竟这些都是中国所缺少的东西,能够形成逻辑闭环。
但美国连第一环的确凿证据都没有,他们至今能调查出来的唯一东西就是中国对俄“疑似出口的军民两用的产品”。
但拜登政府立靶打靶的手段已经见识过很多次,美国还在敲打北约盟友,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中国”。
所以坎贝尔和美国副财长尚博两人,对中美工作组会谈进行了这些破坏性的指控,也暴露了自身的目的。
中国向美国反提出要求
按照美国预想中的会谈模式,他们如此激烈地诋毁和指控中国,中国要花费很长时间、大篇幅内容解释和澄清,以及中方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但中国没有被美国的指控所引导辩论,这一次,中国随即对美国提出四个要求。
其一是美对华加征关税问题。
这是这次来谈的基本问题,美国一直引导“偏题”其实就是为了避开讨论加征关税。
WTO允许一个国家在小幅度范围内,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对外来产品进行适当征税,中国的征税完全在范围内。
美国动辄征收翻倍的税款、对其他国家进行门槛线禁令、非法以“安全”的名义限制进出口。
这些都是他们明文违反的WTO原则,辩论起来自然是没有占理的,所以该主题美国尽量拒绝讨论。
其二是美国对华投资限制的问题。
拜登一直强调所谓的“安全”为原因,禁止联邦资金流入中国或者和中国合伙项目。
但比如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企业在中国正常投资和销售,美国都要长臂管辖并且阻拦一番,这就完全超出了限度,属于他们无权管的事项了。
美方避而不谈他们为什么禁止英特尔企业在中国扩厂,鼓励苹果将供应链移出中国,说白了目的还是破坏中国经济阻止崛起,不是为了什么“安全”。
其三是用“俄罗斯”作借口对中国企业制裁。
中国这次没有将时间花在解释中国没有援俄的问题上而是强调美国“为什么要因为俄罗斯而制裁中国”。
美国如果真的掌握了所谓的中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中国出口了帮助俄罗斯在乌作战等商品,恐怕他们早就迫不及待公布出来,要求欧洲盟友采取行动了。
现在是美国应该拿出证据给出解释,而不是中国“解释为什么援助俄罗斯”,中方巧妙的质问将两个角色反转了过来。
其四是质问美国为什么长期打压和影响中方企业利益。
中国企业在美国经营已经很长时间,一直到最近几年中国的企业到美国才遭遇各种不公正的审查,且多次以“怀疑”为依据,对中企的出口进行阻拦。
美国没有激进支持中美贸易脱钩,但无时无刻不在策划让中国商品尽可能多地流出美国市场,使用其他国家产品来替代。
美代表也没有办法回答这一问题,毕竟他们不能堂而皇之地说“没发生过”。
四项对美国提出的要求掷地有声,且每一项对于美国财政部的官员来说都不可能搪塞。
美国无功而返,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就事实而言,一场富有成效的谈判难以撼动美国对华的长期政策,拜登回去后的打压手段和污蔑的宣传还是要继续。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们从长期还有至少四点内容要做。
首先是欧洲现在正在向美国靠拢,我们的产品应该找其他销售渠道,而不是单一依赖现阶段的欧美市场。
除了金砖国家之外,中国也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实施,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还在争取继续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平台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次是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港媒曝光西方国家准备好仿照对俄罗斯的手段制裁中国。
所以中国需要加快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如果有更多类似大疆的产业,到时候美国制裁中国时也将会左右为难。
另外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当前必须要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
中国也正在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法律领域也在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只有独立的安全体系才能掌控时代潮流。
最后还有一点,在美国的涉俄指控下,中国没有因为他们拉上欧洲国家一起威胁制裁而退让是绝对正确的。
如果当时布林肯等人扬言中国不切断部分和俄罗斯的贸易,将付出代价,然后我们如此做了,那么面临的必然是美国日复一日的讹诈,让中国进行更多的让步妥协。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也多次强调中俄贸易不受外来因素胁迫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要在长期竞争中胜过美国,需要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国内市场等措施的同时,也需要走多边经济发展,团结发展中国家为伙伴共同制衡这种经济霸权。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保持定力以坚定不移地对抗美国的打压和挑衅,用时间换取最后的胜利。
参考资料: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中国新闻网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中方表达严正关切》参考消息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拓宽我国政策协同发力空间》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