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则:如何避免自己忙死,下属闲死

分享至

猴子管理法则:如何避免自己忙死,下属闲死

你是不是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下属明明去工作,却因为能力不够,导致你亲自去干?

自己明明是领导,却总是要干着下属活,帮下属工作?

导致你忙的要死,下属却无所事事。

这就是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管理误区。

如果你不想越管越累,那你就一定要读懂猴子管理法。

下面,我会给大家分享5个解决猴子问题的绝妙方法,保证你轻松做管理。

一:“猴子理论”是什么?

“猴子理论”源自于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威廉·安肯的著作《别让猴子跳回背上》。

所谓“猴子”,它代表的是管理者与员工对话后需要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例如,员工提出一个技术问题寻求帮助,如果管理者说让Jack帮忙看看,那么这只“猴子”就转移到了Jack的背上。

如果管理者说稍后会自己确认问题,那么这只“猴子”看似转移到了管理者背上,但实际上可能已经无人问津。

猴子理论,即是探讨如何正确地“喂养”和“管理”这些“猴子”,避免它们因为无人照顾而“饿死”,同时也防止员工因为背负过多“猴子”而疲惫不堪。



二:“猴子”的五个等级是什么?

根据员工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将“猴子”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第一级,等待指示(最低级)

这通常适用于独立工作能力较弱或任务高度依赖管理者的员工,如新入职员工,他们需要管理者详细指导任务。这类“猴子”需要管理者明确分配任务。

第二级,请求工作指示

员工发现问题后,向管理者报告,等待管理者的行动指导。这类“猴子”对管理者的依赖性较强。

第三级,提出方案,等待决策

这类员工具有一定的工作独立性,他们会带着几个“猴子”来,让管理者选择方案。

第四级,行动后立即汇报

这类“猴子”通常涉及紧急或重要事项,员工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任务,但由于特殊情况需要立即汇报。

第五级,独立行动,定期汇报(最高级)

这类“猴子”对管理者的依赖性最低,员工可以全权负责,只需定期进行沟通汇报,通常不需要额外决策。

管理的目标是将“猴子”尽可能多地推向第五级,减少第一至第三级的“猴子”,避免将员工的“猴子”变成自己的负担;同时,也鼓励“猴子”更多地来自上级的指派。

三:解决猴子的5大招数

1、谁的猴子,谁来养

如果团队成员不论事情大小,总是向你求助,这表明他们可能并未将你视为领导者,而是看作了一个照顾者。

有句话很贴切:当员工向领导求助时,他们寻找的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因此,你绝不能成为员工的照顾者,不能任何事情都替他们承担,而是要让团队成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关键在于,要实现责任、权力、利益的清晰划分。为什么要明确责权利?因为,只有当个人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划定自己的工作界限,才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职责混淆和失职现象。

同时,员工明确了需要负责的事项以及完成后的回报,他们才会发挥主观积极性,而不是事事依赖你。

在责权利明确之后,作为管理者,应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授权,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应将决策权交给最了解工作的人。”

当团队成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管理者的压力也会相应减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